|
简单介绍一哈,好多朋友对RAID的应用不是很熟悉。
RAID 1 两块以上磁盘做镜像,一份数据在写入磁盘的时候,同时往两块磁盘上写,优点是数据安全可靠,缺点是磁盘空间浪费50%,比如适用于对数据容量要求不高,但是对应用和操作系统要求比较高的应用,比如服务器后端有盘阵的话,这台服务器可以只配置两块小容量磁盘做RAID1保存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等应用。读写性能都比较一般。磁盘空间有效率是50%。
RAID 0 两块磁盘跨磁盘做条带,一份数据在写入磁盘的时候,依次往A,B两块磁盘上写,优点是读写速度都很快,缺点是数据非常不安全,一块磁盘宕机所有数据都丢失无法还原。应用的领域比如对写入速度要求非常高的领域,图形工作站领域做数据渲染比较适和,但是必须做好数据备份工作,RAID 0可以是一块以上磁盘,磁盘越多,读写性能也越好,但是安全性也越差,即使有准备热备盘,也无法恢复数据。磁盘空间有效率是100%。
RAID 5 三块以上磁盘跨盘做条带,一份数据写入的时候,按照规律写到A,B两块磁盘上同时在C的条带上保存A,B上数据的校验信息,跟RAID3的区别是,RAID3把所有的数据的校验信息都保存在一块磁盘上,而RAID5是均匀的分布到三块磁盘上。RAID5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数据库,邮件,VOD等领域都可以,读性能非常不错,写性能由于需要校验,所以会弱于RAID 0。磁盘空间有效率是N-1/N。
RAID 5E 和 5EE 都不分别介绍了,最少需要4块以上的磁盘,磁盘空间有效率是N-2/N。在IBM的X架构服务器上比较多见,DELL最近开始采用RAID6,而RAID 5E和5EE都是在RAID5的基础上,把每块磁盘留出来一部分空间,这部分空间的容量是每块磁盘的实际磁盘容量/这组RAID 5E或5EE阵列里所有磁盘的数量。 预留出来的这部分磁盘空间是为了让其中一块磁盘宕掉以后,这块磁盘的数据被均分的还原到其它磁盘的预留空间上,而阵列自动从RAID 5E或者5EE变为RAID 5,5E跟5EE的区别是,5E只预留空间但是不做条带划分,而5EE做条带划分,恢复的时间更快。RAID5和5EE都应用到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更高的领域,但是还不是业界的通用性标准。
RAID 6 最少四块磁盘跨盘做条带,数据写入一次要校验计算两次,优点是安全级别高,可以坏掉两块磁盘,缺点是写性能很差。RAID 6可以应用到对于数据要求非常高的领域,比如企业级数据库,在这里由于跟家用需求距离比较远不做太多介绍。
另外RAID10, RAID 50, RAID 60 都是比较常见的阵列,由于普通家用DIYER很少有人能够负担,所以不做介绍了。总的来说在家用领域,最多应用的就是RAID 0/1/5 三种级别。而且普通家用领域机箱能够装载的磁盘数量是4块以内,不存在太复杂的RAID应用,所以理解好0、1、5 的应用需求就可以了。
特别补充一下磁盘的种类:
IDE/SATAI/SATAII (5400转/7200转/10000转)
SCSI/SAS (10000转/15000转)
FC (10000转/15000转)
特别补充一下磁盘的Cache的作用:
每块磁盘都有自己的磁盘Cache,家用级别ST 7200.11现在已经达到了32MB,磁盘本身的Cache越大,数据吞吐性能越好,但是OEM服务器领域,大部分厂商的服务器内部磁盘都是关闭了Cache的,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直接写到磁盘上,缺点是会影响到数据的吞吐性能,主要依靠RAID控制器上的Cache。相关技术可以查询一下阵列控制器上的电池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潇洒D鱼 于 2008-2-8 09:0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