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swq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中国多媒体音箱十五年(第一部分:从开始到转折)修订版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8-2-20 20:28 | 只看该作者
强文,顶一下,长知识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8-2-20 21:24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当年看电脑高手认识的DEBUG,很是让人怀念啊。短网关了到现在都没开,听说是和soomal有些什么名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8-2-20 23:00 | 只看该作者
一共有几部分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8-2-21 00:13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半天没一个入流.的6 b- p  Y$ `& d! j; l4 |

: _- \' S3 e) C; e0 ]9 t" D' b忽悠,接着忽悠.: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8-2-21 02:44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第一章: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8-2-21 02: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aiwei 于 2008-2-20 21:24 发表
, u2 x4 N. T! I+ w) \. q$ y顶一下,当年看电脑高手认识的DEBUG,很是让人怀念啊。短网关了到现在都没开,听说是和soomal有些什么名堂...

( Y& z7 a% d& n; f0 y0 t+ sDEBUG现在这里:lol: http://www.f-audio.net/bbs/index.ph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8-2-21 10:36 | 只看该作者
十三、B1!轻骑兵的逆袭$ b. m$ u/ J! [4 F1 P
虽然市场的热点已经转移到了5.1上,但是2.1作为市场的绝对主流产品,并未停止发展。在5.1在高端上耀武扬威的同时,2.1依然在主流市场上不断前进,最终,当5.1黯淡陨落的时候,这些新一代的2.1依然在大放光彩。& e+ X$ u: _) L% e
这里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三分频2.1的问世。推动这个潮流的,是老牌的厂商轻骑兵。
( b0 P- U1 q4 c" g' c7 l轻骑兵这家厂商,说起来很有意思,虽然是最老的厂商之一,却经常扮演一个革命者的角色。历史上不少革命性的设计,都是由轻骑兵推动的,但是由于产能限制等种种原因,最终轻骑兵却往往站不住已经取得的领先地位,结果长时间处于一种说强不强,说弱不弱的状态之中。B1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6 y% p! M+ X1 N. Y# p  e0 H在进入2.1时代之后,轻骑兵失去了在2.0时代叱诧风云的地位,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始终扮演了一个跟随者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B1的问世,也许轻骑兵当时会像冲击波一样就会就此沉沦下去也说不定。
/ q% |. L" l/ A对于B1的评价,在笔者的《十大“天才”多媒体音箱》一文中有详细的评论,这里不再详述。老实说,在当时整个世界市场来说,三分频2.1的出世已经是呼之欲出,不过恐怕当时没有人想过,在国内市场推出第一款这个产品的不是创新或漫步者,而是轻骑兵,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这却并不是孤立的,层出不穷的创意,是轻骑兵在北派厂商纷纷消失的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0 P9 X, W2 e* G# p4 [
B1的问世,对于轻骑兵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如前面所说,在此之前的两年里,和冲击波一样,轻骑兵这段时间的产品大多是跟随性的,缺乏可以给市场留下深刻烙印的经典产品。虽然轻骑兵依靠悠久的品牌和强大的渠道,依然维持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但如果就此下去,那么冲击波今天的结局未必不会出现在轻骑兵身上。
. u' d; y: |/ e$ g1 X. e而B1的问世,则使得轻骑兵重新塑造了自己作为市场领导厂商的形象,虽然由于生产能力的问题,轻骑兵在生产量等方面与漫步者、麦博等的差距越拉越远,但作为领导品牌的形象,却由于B1和后续V23等等产品的不断强化,一直维持到今天。& d+ g% v. z" x
从这方面来说,B1可以说是挽救了轻骑兵品牌的一个重大转折产品。但是,B1也是轻骑兵历史上第二次大低潮的开始。
9 K: I) @$ ~+ o9 p# i从B1在2001年初问世以来,一举成为了市场上最热销的2.1产品甚至是所有音箱产品中最热销的一款。但是,轻骑兵产能不足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充分暴露出来,B1出现了长时间的缺货状态,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是到货就脱销。这一方面反应了B1深受欢迎的程度,另一方面也给了有心人竞争的时机。+ Z9 n6 R6 x$ U+ P6 V3 a3 t$ E6 G
漫步者历史上的重点产品之一的R331T就是在轻骑兵踌躇不前的时候问世的。其实平心而论,R331T除了外观比较吸引人外,论真实的用料和音质,是明显不如B1的,但是与B1不同的是,R331T可以保证稳定的供货!(实际上,漫步者最早跟进三分频设计的产品,是S系列,不过这个系列距离主流市场太远,真正对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R331T和它延伸出的E3100: L9 l3 |7 Z3 }( u( O" {2 ]
而轻骑兵在这个时候,又犯下了一个笔者到现在也搞不清楚的错误——在这个微妙的时机,轻骑兵没有迅速推出定位于不同市场的全系列三分频2.1产品,而是用B(x)这个编号继续推出传统的二分频产品,后续的B2等产品都是如此。结果使得B1变成了一个孤孤零零的独子,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却不是一个成功的B系列(后来的麦博和三诺,明显就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梵高和iFi,都是产品线庞大的巨大系列产品)。, u% ^$ }1 _$ z( I: O. B
供货不足加上没有后续产品,其结果就是轻骑兵获得了一款大获成功的经典产品,却最终失去了在这个市场的领导地位。而后知后觉的漫步者,却从R331T衍生出了国内多媒体音箱市场上空前、也许还会绝后最成功的一款产品——E3100(E3100,其实说穿了,不过是美化版的R331T罢了)。, F6 \7 B2 T+ Y  t: k5 k" R
或许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B1的问世,对于轻骑兵和2.1产品来说,都是低潮之前的最后一次爆发。从轻骑兵来说,在2001年下半年开始,轻骑兵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宣传资金不足、内部人员流失,其中的原因笔者至今不是非常清楚,但不管怎样,结果是从2001年底到2003年初这一年多时间,成为轻骑兵历史上第二次明显的大低潮。如果说轻骑兵的上一次低潮来源于不正当竞争的外部原因,那么这一次就是轻骑兵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缺乏创意和设计灵性的产品加上越来越少的宣传投入,使得轻骑兵渡过了一段极为难熬的低调时期。这个时期,一直到2003年底轻骑兵推出了V23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品,重新回到用户关注的焦点才宣告结束。而戏剧性的是,轻骑兵的低潮成全了另一家北派厂商,漫步者的真正崛起,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2 z* }0 }! j5 T3 N$ L, Q  Y而对于整个2.1市场来说,三分频2.1的时代,也是2.1在中国市场最后一次以音质为主打卖点,在这之后,用户再也不相信2.1的音质会强于2.0了,2.1必须给自己寻找新的出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8-2-21 10:43 | 只看该作者
十四、漫步者的崛起
* R/ f( j2 |! T! b3 S. U& h0 ~漫步者的起家,一直觉得可以作为中关村“硅谷梦”的一个案例写进课本。某种程度上,和联想有点类似,都是没人又没钱的后起小本企业,最终却成长为本行业的领军巨头,只是规模上差了几个等级罢了。研究研究漫步者发家的路程,其实是很有意思,很多值得思索的。& k& g4 X6 \9 Y) o5 d, _
老实说,直到2000年为止,漫步者其实依然不过是一线品牌中的一个,甚至还算不上比较强的一个。论品牌影响力,比不上创新,只是和轻骑兵平起平坐,论渠道能力,赶不上冲击波和轻骑兵,论资金和生产能力,更是比不了JAZZ、三诺之类南方大厂,也就产品设计能力还有得一说,却也总摆不脱“模仿”的帽子。然而,就是这样一家说强不强说弱不弱的企业,在短短数年内成长为占有40%以上市场的巨头,不能不令人感慨。其实回头去看,笔者一位好友的话确实相当准确,而这句话也同样为漫步者上至老板下至工人所一致认可——“不是漫步者太强,而是别人犯了太多的错”: V- ^% @8 B6 Y, F" w5 i
确实,理一理漫步者12年来的历史,就会发现,其实漫步者除了少数几次外,很少站在“革命者”、“潮流领导者”的位置上,反倒是做第二个、第三个跟进者的情况多的是。但是,纵观12年的事件,令人惊异的,漫步者几乎从没有犯过严重的错误,仅仅有两次犯下来最多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错误,但很快得到了纠正。
9 S  N  Q: d$ m! Q5 p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漫步者的历史。2 `  F- h, {. I; [7 i2 L/ C1 }
笔者一直想对漫步者的历史作一番研究,此前曾将漫步者12年的历史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跟随阶段、试探阶段、崛起阶段、称霸阶段。( f. E2 X5 M  l  E2 q2 i% X  ~
1、跟随阶段,从建立到1999年初& u7 {. ]4 Z; l6 A
在创立最初的三年,漫步者仅仅是市场上的一个纯跟随者,这一时期市场的领导者是轻骑兵、国立和冲击波,基本上主流的市场进步都是出自这三家品牌,漫步者在这个阶段的主要动作,就是默默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实际上,直到1998年底,《微型计算机》制作首本“DIY手册”的时候,里面给予漫步者的排名,依然是作为一个没有多少特色的新生品牌来对待的。
! M6 t9 n0 j7 w当然,这个阶段里,诞生了漫步者最富传奇的R1000T音箱,但是它之所以成为传奇,更多是因为和它同时代的产品几乎都已经停产,而不在于当年这款产品有多么惊人。
1 F! V! \8 W0 U$ `2、试探阶段,1999年至2001年底+ r) E9 c7 g+ n
这个阶段,之所以我称之为“试探”,是因为这个阶段漫步者表现出和其他三个阶段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在这一阶段中,漫步者的每一次重大动作,几乎都是“敢为天下先的”,而且动作之大,在今天来看可以算是惊世骇俗——第一批超高档2.0音箱、第一个国产纯多媒体低音炮、第一个国产4.1音箱、第一个国产5.1音箱、第一批超高档多媒体音箱等等。
  ^# X* t, Z/ s/ W在这个阶段里,漫步者的真实市场占有率,并未和创新、轻骑兵等对手拉开差距,但是层出不穷的新品新设计,令我们回头去看时,发现他实际是在不断尝试所能做出的所有设计,从中寻找可以站住脚的设计增长点。
3 G2 ^6 m4 F$ w3 N/ A3 H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今天漫步者几乎所有的经典设计模式产品,都是出自这个阶段——1900系列不用说了,R201T系列也不用说了,漫步者历史上最成功的E3100实际衍生自R331T,而S系列实际可以追溯到R2.1T和R501T。
3 x$ j0 s/ i6 ~1 X. `! z" h* ~. H& }在这个时期,漫步者的实际市场占有率依然只是“一线品牌之一”,但是通过在产品设计上的不断扩展,漫步者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这才有后来的爆发。
7 Y6 E9 ?0 Y( p- k$ A' w3、崛起阶段,2002年至2004年初
) h% y* g& z7 P6 T, R, ^- }6 O3 i不可否认,企业和人一样,有时候确实是存在运气这个东西的。漫步者的崛起,除了自己的自身原因以外,和其他对手在这个时候纷纷出现问题也是分不开的。从2002年初开始,漫步者的市场开始飞速上升,而他的主要对手都在干什么呢?. x  n- I( U4 D+ e3 k1 d, B
创新这个时候,已经钻进了多声道化高端化的牛角尖,6.1、7.1的产品纷纷问世,价格高达千元以上的高档2.1也并不罕见,可是真正主流的500元以下的产品却越做越糙,越做越没有特色。实际上,这个时候,创新刚刚发布了AUDIGY,在声卡领域毫无对手;而苹果IPOD尚不成气候,创新NOMAD高居MP3之王的位置雷打不动。可以说,这是创新最辉煌、最狂傲、最不可一世,也是最活该倒霉的时候。回头去看,创新的衰落就从这最辉煌的一刻开始了。* T% Z4 ^2 z" a" o: |" j6 }" h
最大的海外对手是如此,国内的对手呢?
+ }/ q1 a' s9 m% ?# i轻骑兵这个时候正在纠缠于自己内部的问题,轻骑兵真正缓过来要等到一年以后,而那个时候漫步者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 Z3 ?7 N- p. f3 Z
冲击波,则正在开始盲目的多元化,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老牌的国立,这个时候已经不知去向何方。0 k. z; s( Q0 f7 P( H# e2 I
麦博和三诺在这个时候还在忙于完成自己的外单,他们重新把关注力回到自有品牌上来,还要等到2003年以后。  {; f- u! {0 X4 _: e% {
曾经在2000年左右来势汹汹的JAZZ,这个时候已经在准备放弃零售市场,而从它分出去的鸿禧,后来被证明也没有几天好活了。
& T0 n0 b; a7 B( [6 e5 W惠威?更不用说了,且不说这个时候惠威根本没有用心在做多媒体市场,就算用心,惠威走的也和这些厂商不是一条路线。) v- q( E% y( w/ y
就像巧合一样,所有市场上本来和漫步者属于同一级别,能给它带来威胁的品牌,或者精力不在于此,或者纠缠于自己的问题腾不出手来。9 r% q6 J# j: U& J3 U
当然,这其实不是巧合,大多数人把精力放在当时蓬勃向上、旱涝保收的O单业务上,是那个时代的标志,能够安下心来做自有品牌,提升自我的厂商寥寥无几,而选择了这条道路的人中,能够与漫步者平起平坐的,更是没有几个。而这里面,轻骑兵恰恰自己出了问题,创新则满身轻狂不可一世,这倒不能不说是漫步者的好运。
( M' M4 E2 X6 l回头去分析,漫步者的崛起,具有几个标志事件和几个标志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8-2-21 10:4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2001年下半年漫步者投产自己的扬声器生产线。9 E( u/ ]7 W6 }. c
漫步者这个举动,在当时用户/媒体界和多媒体业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前者大多不看好,后者却大多予以肯定。1 G  g( }, t1 S, B0 t. t
前者的不看好,基本是基于这样的看法的——漫步者这个时期的自产单元,品质可以算是相当的差,基本上还不如此前漫步者从外头买来的单元。实际上,按照笔者听说的一些说法,一些单元根本连合格都是很勉强的。这个确实是事实。不过这种看法,也确实是片面的、甚至是鼠目寸光的。不过可笑的是,在今天的一些类似的问题上,不少人还是有这样的鼠目寸光的眼光。
$ J2 S$ V) [* Z实际上,从整个业界的情况来看,漫步者毅然投资建立扬声器生产线并从银笛挖来设计人员,虽然短期内会受制于产品品质的不足,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摆脱了扬声器受制于人的局面,从而不需要在这一核心部件上大规模建立库存,同时,将这一利润最高的部件自产,大规模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已经可以看出,多媒体音箱的高利润时代即将结束,自己控制住扬声器的设计生产,对于未来的市场良性循环是极为重要的。+ l" x0 H9 v" a8 `$ z
今天,回过头去,应该已经没有人再认为当初漫步者投入扬声器生产是个错误。
5 o8 W/ t$ W, L, |5 k第二个标志性事件,就是漫步者宝安工厂的投产。当然,这并不算是漫步者自己的先知先觉。实际上,轻骑兵、冲击波、国立等北派老大们的工厂南迁也都在这个时候。毕竟北京在制造业方面成本高昂、原材料供应和运输的先天不足在这个时候已经暴露无遗,而北方不适于音箱生产的固有弊端更是不可解决。' [# t! o' U; ]- n! g/ [
不过对漫步者自身来说,工厂南迁依然是一个重大事件。南迁以后,产品大规模上量特别是注塑箱的大规模生产才成为可能,可以这么说,如果漫步者依然留在北京,那么不要说老大的位子,能否活到今天都是问题。. @' v% `% U8 k1 _* A8 O4 [
不过与轻骑兵、冲击波等不同。漫步者宝安工厂投产后,延庆工厂并未关闭。其中的原因复杂,不足为人道,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除S2000之类的烤漆箱外,漫步者的手工箱如1900TIII等,100%依然留在延庆工厂生产,宝安工厂的产品,以流水线箱为主。! y% A5 `2 N/ p% _5 V" w
第三个标志事件,就是一个纯标志了。这就是2004年初,漫步者召开R1600TD的发布会,我将之视为漫步者崛起,进入称霸阶段的标志。
& S7 Z0 i! V( |因为这次发布会,是漫步者历史上最后一次召开产品发布会,在这以后,漫步者搞过媒体活动,策划过市场促销,但再没搞过正式的产品发布活动。这标志着,漫步者已经取得了这样的地位——它的新品,不再需要上市强推性的活动,就能得到最大的关注。毫无疑问,这个意思就是,他已经是老大。9 A6 s* ]' Q7 }
而在这个崛起阶段,漫步者的标志产品,我认为有如下几个——3 |6 s. l9 p) j
1、S系列* D- Z' m* z5 |, V6 M2 a- }* m
这是漫步者崛起的最标志性产品,因为这是国内多媒体企业第一次大规模投入多型号的如此高档产品(惠威除外,在当时,惠威一般还不被当成一个多媒体企业),也是将漫步者直接从众多的一线品牌中拉出来的最关键的产品。2 v( Z( l2 E( ^" N: }. g1 I
2、R1900TII
; K: w/ r/ q" M1 e' W5 \# f这款产品很少有人会不知道。其实它的最大意义不在于这款产品本身,而是它是即将到来的2.0高潮时代的最关键的先行者。这款产品我们后面还要详细说。先放一放。# L! Y+ F8 l, \
3、R331T和E3100
4 `4 t7 C: k  e/ ^/ ?R331T本身并不算特别重要,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是E3100的市场基型。而E3100作为中国多媒体音箱史上最成功的一款产品,连漫步者自己都说不清怎么取得这样的市场成绩。但不管怎么说,作为漫步者历史上,单一型号产量最高的一款产品(R201T、R1000T虽然产量也很大,但它们严格说属于系列产品,是由多个不同时期的子型号构成的),E3100最终完成了将漫步者的老大地位砸实的作用。; O) g/ s' Z1 `8 o
这个崛起阶段,是漫步者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使漫步者完成了这样几个重要的转变——
: B' i! p  N1 \+ {  |/ D7 n第一,使漫步者从市场份额相对意义上的领先变成了绝对意义的第一,在这一阶段结束时,漫步者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左右暴涨到接近50%;
% ^0 V' R3 ]) G第二,使漫步者具有了从扬声器生产到注塑生产、木箱机械化等的全套生产能力,并拥有了涵盖整个市场的完整产品线;
$ U# I3 @) i3 r2 j" y第三,使漫步者的产品设计能力具有了明显超过大多数国内企业的水准。
4 k9 x, ?, }. U  @: j( z可以说,除了扬声器设计水平不高,以及产品工业设计能力不足,这两点相对于今天的漫步者还有明显差距外,这个时期的漫步者已经很今天很像了。9 x% p4 l) H7 b5 j# }* S5 q
不过,漫步者历史上两次最大的错误(笔者个人认为的),也是出现在这个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8-2-21 10:48 | 只看该作者
在笔者个人看来,漫步者的第一次重大失误,就是S系列上市阶段出现的品质问题。这也是漫步者第一次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 t, X' l% V' I% q8 mS系列上市阶段,正值漫步者迁厂、扩大生产线的时机,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这个阶段的产品品质很不稳定。S系列由于原材料采购出现问题,导致全系列产品的数字音量控制电路都很容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莫名其妙烧毁,在S5.1原始版和S2.1D初版上,这个故障最为明显。
7 i& i( S3 X  E' f' C/ p& h同时,由于开始使用机械化贴皮工艺,S系列的贴皮出现严重的问题,最夸张的情况下,用手一撕就能把贴皮撕下来。在S系列上市初期,产品返修率一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6 z/ R& u3 V/ K! j
这是漫步者8年来从未遭受过的一次严重的品质信任危机。不过漫步者的处理是相当出色的,在S系列初版问世不到两个月时间内,随着问题的逐渐暴露,漫步者迅速重新采购了原件,推出修正的版本,并且积极为原来的用户提供更换新版的服务。虽然这个问题很严重,但是在没有扩大的时候,就迅速被缓解了。' S( D' i1 U% y" J
当然,这里不能不说也有S系列价格高昂,用户本来就有限的原因,如果是类似R201T这样月产10K以上的产品,恐怕就算漫步者有那个心也没那个力。
0 R6 b. F9 w7 D7 b相对来说,今天的一些品牌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不能不说采取的对策很不妥当,有些产品,笔者个人虽然非常欣赏,但却不敢公开推荐,原因就是品质太不稳定而厂方又没有妥善的对策。鸵鸟政策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正视问题才是好的处理方式。
, W, A4 A0 B5 W7 f而笔者眼中漫步者的第二次失误,就是声迈这个第二品牌。
. q- X: [+ h. X! R8 X2001年开始的这段时期,由于受到杨炼杨大总裁手下“七大假洋鬼子”的影响,在整个音响界,所谓多品牌战略流行一时,漫步者也不能免俗推出了自己的第二品牌——声迈。& i0 }& Z1 o$ s6 f
推出第二品牌,并没有什么不妥,而失误的是,在较长的的一段时间内,漫步者一直没有找到声迈的合适定位,这才是问题所在。0 ^$ t* C/ U$ Q2 a6 |0 c
声迈的公开宣传,是定位于以游戏音效为主的消费市场,这个宣传目标也沿用到现在。不过老实说,这根本就是扯淡。以功能诉求定位一个型号或一个系列,这都可以,但用来定位一个品牌,根本就是瞎掰。一个品牌应该定位于一个消费群、一个市场空间,而不是定位于某种功能应用上。
3 ]! X# j3 T! A' X; L声迈最初真正的原始定位,其实是定位于最低端入门市场,这点从最初一代声迈产品的价位其实就可以看出来。在这个时期,漫步者的思路是将漫步者向高端移动,而将低端市场交给声迈,避免由于漫步者产品线拉得过长导致的品牌定位模糊等问题。
' i+ w/ J3 f$ j& W; i8 ^9 s# x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发现这个想法并不现实,尽管漫步者对声迈做了不少宣传,但是期望声迈全盘继承漫步者的低端市场依然是难以做到的,反过来,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声迈超高的性价比对漫步者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i0 @' [6 ?3 l; s% n" e) Q, R
结果就是声迈逐渐变成了漫步者的一个鸡肋,如何为声迈定位,成为漫步者在之后两年时间里一个头疼的问题,而在这之后很长时间里,漫步者对于声迈的宣传几乎降到了零,多少也与之有关。这个问题直到2004年以后,才真正得到解决。
4 }2 q. U2 C7 x7 S% v! T现在的声迈,虽然还维持着“游戏音效”这个口径,但实际已经被定位为“做漫步者不合适做的事情”的一个品牌。
7 G3 u* [4 Y/ K6 k! u什么是漫步者不适合做的事情?——三级以下市场的低价位竞争、市场低端的价格战、独立功放之类不适合拿漫步者去冒险的新设计……等等等等。应该说这个定位还是很合适的。2 z% [! Q: x6 r9 j! M8 o5 I% N
当然,声迈的问题其实比较复杂,其兴衰也涉及到漫步者内部斗争的问题。不过不管怎么说,声迈作为漫步者的第二品牌,确实是走了一段不小的弯路的。
' \9 w9 M" L4 }; Y7 W- g* q# t但是尽管有这两个失误,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与更多的厂商相比,漫步者的这种失误并非战略性的,更是很快得到了纠正。所以虽然失误是存在的,但并未产生严重的后果。不能不说,“犯的错更少”,这确实是漫步者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其实漫步者的成功,和联想有类似之处,柳传志的名言“一条新路,要试着先踩几步,踩实了,撒腿就跑”,是联想的一贯方针,我们也可以看到,漫步者的历程其实也是类似的,也许真的可以套用那句话——成功的企业都有类似之处,失败的企业,则各有各的失败原因。(当然,联想也同样摔过FM365那个大跟头,就是不知道是本来路就没有踩实,还是撒腿跑的时候绊了自己。我看两者都有吧?)
0 z- h# I! s; H1 ]+ hS系列作为漫步者崛起最具标志性的产品,其实自身还有不少问题。前面提到的品质问题造成的危机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是S系列在当时收到漫步者单元生产能力的限制,其实与同档次的惠威、创新等产品相比还是存在差距的。所以漫步者在S系列上,仍然采取了性价比路线的策略,这也是我将S系列归入崛起时代的标志,而不代表漫步者已经称霸的原因。
, R+ v) _9 n5 _4 P9 U漫步者当时在扬声器单元上的软肋问题,集中反映在S2000这款旗舰产品上。按照漫步者最初的计划,S2000应该在2002年底推出,但是单元问题却迟迟不能解决。漫步者自己显然无力生产满足需要的单元(S5.1M的单元,已经是漫步者当时能够做出的最好的单元了。和大家想象的可能不同,实际上S5.1M的单元素质,要优于S5.1),而漫步者曾和银笛、惠威等都接洽,希望购买对方的单元用于S2000音箱,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达成协议,而S2000最初的主设计师,也于2002年下半年离职,种种原因结果导致S2000被搁置下来。到了2003年下半年左右,漫步者才正式决定采用自己研发的单元制作S2000,此后又经过了漫长的不断改进,才使得S2000于2004年底问世,而此前这段时期,S2000由于一再推迟几乎已经成了漫步者的一个宣传包袱。不过,相对来说,笔者觉得S2000对于漫步者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其重要性远远高于它的实际市场影响力。( D0 w! S; W3 \1 s8 D0 J7 }5 B% M

9 a1 _4 L9 O1 L8 v[ 本帖最后由 laiwei 于 2008-2-21 10: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08-2-21 11:33 | 只看该作者
4、称霸阶段,2004年底至今- L9 p) ]% B! n) {. W
S2000在市场上的实际影响力,其实很小,漫步者最初一批产品,据说仅仅生产了200套,除去渠道样品和媒体样品,几乎剩不下了几台。而从推出至今,S2000其实也一直被以惠威T200系列为代表的产品所压制着。" w8 K! ?# i2 n
但是,对于漫步者自身来说,笔者坚持认为,这是一款决不能忽略的产品,实际上,这款产品可以被认为是漫步者彻底结束崛起阶段、进入称霸阶段的最终标志。
/ ?2 C, U) g  T/ e2 q# q从设计、生产角度来看,S2000对于漫步者的工厂是一个影响重大的产品,这是漫步者历史上第一次涉及到钢琴漆工艺、金属精加工等高端音响工艺的产品,实际上,在S2000的最初生产中,先后暴露出不少问题——生产线工人不带手套导致漆上留下指纹、金属拉丝不佳导致反光不均匀等等,此前多年生产中低端产品的漫步者,在S2000的生产中暴露出大量的潜在问题,可以说,有了S2000生产过程中的发现和整改,才有了漫步者今天在产品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上的腾飞。
8 ^8 |: ]. o6 p& W( j( ~: z8 c而从市场角度来看,漫步者在S2000身上,完成了一个市场定位的重大转折。此前,在2005年的品牌总结中,我就在率先指出过,2005年漫步者的一大特征就是放弃了多年来的性价比路线,而转入称霸阶段。  T8 G. s, Y; W
称霸阶段的厂商,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0 D5 _5 N- G, j8 t5 p1、不走性价比路线,单品附加值要高于市场同类产品;
% [. R1 Z% U2 L  H0 X2、在产品结构上,对于主流的低附加值产品仅仅是维持,而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开发和推广高附加值产品;
) E+ z4 S! y. S# l/ l$ x3、对市场技术的发展主动性降低,对大部分缺乏确定性的产品,以跟进为主。: F# o( Y4 n, g( Q8 [
而S2000,恰恰是漫步者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称为“性价比不高”的产品。此前几个月,漫步者推出的R1600TD、R1900TIII等产品,虽然也属于价格较高得产品,但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依然属于性价比正常的产品。而S2000不然,这款产品此前的媒体预估价格多在1500元以下,而笔者在试听后给出的价格也是1600元左右,但实际价格比这个价格高很多。按照漫步者自己的说法,也是根本没有期望卖出去。
# i- L: G2 M% M3 }( L6 v$ y; R$ V显然,这个产品对于漫步者的意义并不具有市场价值,而是对于一个顶级品牌所必需的形象设计而已。
) m* P3 Y" {( h- X6 h* Y, j- W从我对于漫步者2005、2006年两年的年度总结中,大家可以看到漫步者后续的发展路线,可以说,从一个崛起阶段的厂商转变为一个霸主类的厂商,就是从S2000这款漫步者历史上第一款低性价比产品开始的,到2005年2季度,漫步者已经完全完成了这种转变,漫步者的时代开始了。
# P4 O8 C6 Z7 W& T0 L, X5、关注未来& c' M2 C5 D( K2 |2 f
漫步者在国内多媒体音箱市场上的霸主时代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单纯从当前的市场来看,似乎已经是稳定的。但是对于漫步者来说,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有可能在酝酿一场新的变革——
) [5 g+ u# I. W' Y5 f漫步者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实际一直受限于产能不足的压力,漫步者在公明的老厂从规模上明显小于同档的麦博、三诺等品牌,产能已经严重饱和。漫步者在过去的一年中,几乎没有任何大规模的宣传和市场运作和产能的压力有很大关系。实际上,相当于其市场潜能并没有被完全释放。% G  u7 ^5 W3 I8 K0 N/ ]( `1 D
而漫步者的松山湖新厂在今年8月将投产,由于老厂并不关闭,所以投产后漫步者的产能将膨胀为现在的4倍多,这使得漫步者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市场潜力,这对于市场上的其他品牌是相当可怕的。
+ y5 s2 J3 D: ?- m" h/ y当然,正如前面的朋友所说,漫步者一统天下是不可能的,一统天下其实对于漫步者自己也未必是好事情。但是漫步者的品牌潜力被完全释放,这对于其他品牌来说会是一个相当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还有占据市场几乎25%份额的杂牌大军在下面虎视眈眈(这个后面再说,其实杂牌作为一个整体,恐怕是最可怕的对手,比漫步者更强大的对手)。
, X& L- Y7 t& d0 G当然,按照正常规律来看,漫步者新厂投产后,真正能够满负荷运转,还需要3-6个月的磨合,到2009年初才会真正步入正轨,那么剩下的一年,相信就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事关生死的一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8-2-21 13:1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还有继续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8-2-21 13:26 | 只看该作者
在外设时空飘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8-2-21 14:07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很长啊。。简直看不下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8-2-21 14:13 |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
4 @! C- s% d: {8 k. }* K4 }能出声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8-2-21 23:26 | 只看该作者
创新PCWORKS 2.1,这是最初的白色版,这个还在我老爸电脑上服役,我是2000年春节后买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8-2-21 23:31 | 只看该作者
觉得朝露非常经典,真正进入音质竞争时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8-2-21 23:52 | 只看该作者
99年用麦蓝 M200 黑色.那时候真是不错的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8-2-21 23:5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学习了。:loveliness: :loveliness: :loveliness: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8-2-22 00:1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第一对多媒体音箱应该是联想天鹊自带的一对2.0小塑料音箱,后来听说是JAZZ OEM的。
3 G1 l; l- U8 k2 ]( e0 U4 @第二套是漫步者的R1000TC北美版,99年底买的,当时卖360块钱(当时360块钱不是小数了)。跟后来卖1XX元北美版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居然在高手的眼里不入流,痛心,痛心。。
. ~/ v2 k- C9 z' [第三套是创新的忘了什么型号了,黑色的2.1,比PCWORKS高一档的那种,个头也大一些,觉得音质还不如早期的pcworks2.1。! s( Q8 {5 ~! q, Z/ d3 l+ G& Z2 b) t2 a
第四套是漫步者R1900TII! _$ A) _1 _* d5 M
第五套是创新FPS1000,就是PCWORKS4.1。
% R1 I# c6 s9 n第六套是Altec Lansing ACS340,就是2000年左右DELL商用机可选的那套2.1,2000年左右的时候卖1800左右一套。我03年组织团购了六套,入手的时候才260。但是基本能灭掉当时市面上所有600元以下的2.1音箱。: A5 \2 ?5 s5 {. R' ]4 a
第七套是世代的叫什么V300P+之类的忘光光了,感觉一般,还不如ACS340,后悔把ACS340 150块钱出给同学了。到现在还后悔。; }6 R9 k" m# N9 U' ?1 Q# {8 H
第八套是现在用的朋友的创新音诗派T5400,说实话烂的一壁吊照。前面从二至七随便拿一套出来的声音都比这个强。至此再也不考虑创新的音箱了。
5 @( E6 v, O/ M% r$ S& p7 n* g  J$ k+ w9 a
另关于pcworks2.1有感:2000年7月的时候帮我哥拿了一套,当时好像已经降到3XX了吧。这时候声音已经不行了,比一年之前的pcworks2.1很明显的能听出差距来。所以说还是初期的东西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0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