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新时代即将开始 在创新迅速占领行业领导地位的同时,其他厂商也并没有闲着。漫步者和轻骑兵在这个时候开始向高端产品进军,漫步者著名的R1800T和R1900T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而更高端的,还是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记得的R2600T、R2800T以及国内多媒体市场史上唯一的独立有源低音炮R3000T。0 s$ ? U' a; k/ y( A
另外,漫步者还有一个短暂存在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后来所谓高端漫步者的千元以上系列——R6000T、R7000T等等,这个系列产品使用了银笛和惠威的喇叭,以及LM1875、LM3386等功放设计。用料奢华胜过了这之后几年的箱子。不过这个系列产品并没有生产多少,由于当时的市场不成熟,只存在了一年即告停产。/ N, C8 l; _' H4 H( j) N# {
与此同时,轻骑兵也在这个时候推出了著名的M3、M4系列,这两个系列与漫步者的1800、1900系列并立,后来成为那个时代最经典的中档2.0音箱产品。
2 l/ w" a9 A) a4 F 今天回头去看这段历史,漫步者和轻骑兵当时的行为,与他们在此后的激烈斗争中生存下来并壮大,而没有像同时代很多同地位的品牌一样湮没最后灭亡,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中高档产品,也许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是通过这方面的尝试,他们成功的提升了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把自己从低档入门产品的无序竞争中拔了出来——毕竟音箱是要听的,做好声音才是一个音箱厂家的立身之本。
2 T. P$ M! o9 C, F3 t 而在1997-1998年的这段时间,在媒体领域里,也发生了三件事——
7 }+ W' m' y& \: k2 L% Y2 R 第一件事,就是当时还属上海在线旗下的PCHOME,在国内第一个正式做了电脑多媒体音箱的评测;
0 z4 T, A1 ? x y8 K, ] s 第二件,则是当时飞翔鸟的黄宇(孔明),成为中国第一个专职的电脑音频评测编辑,虽然孔明退出此行已久,但确实是我们所有这些人共同的先辈;
. ~/ s* q3 P3 ~; t$ _5 g- Z 第三件,则是在1998年下半年或是1999年初的某个时候,在远离当时IT业中心的长沙,一个网名叫云飞的人开始筹备他的个人网站,这个网站的名字,叫短歌行……
8 f% J) B, z& P7 H1 k: G2 A& P3 J 7 x: |% }3 w9 Z# Q% ^6 C
(漫步者R2600TB,漫步者的一代准旗舰—更高档的R7000T等并未量产,所以2600TB实际上是量产品中最高档的了—但由于早早停产,所以远不如小弟弟R1900TB出名)
5 \- U& L7 _, X5 B' R, Z![]()
o" ^/ {$ {, x/ f" J% O" O+ u6 Q (R3000T,漫步者唯一生产过的高档低音炮,也是当时市场上唯一的6寸三腔炮)
0 I3 i* N6 y! x9 g8 K 五、两大巨头的襁褓岁月
3 Q( E Q z0 u. ?7 w 在创新叱诧风云,北派三强你追我赶的这个年代,南方的多媒体音箱厂家却是鸦雀无声。惠威在这个时候还在完善自己的家庭影院产品线,在多媒体领域的登场还要到一年多以后,众多规模巨大却不为我们熟悉的厂家,在这个时候在忙着争抢增长越来越快的外单。而今天高居市场顶峰的南方两大巨头,这个时候却刚刚开始起步。4 P& Y6 @5 i6 }( c
虽然今天麦博已是漫步者之后的市场第二大品牌,但在当年那个时代,与已经声名赫赫的漫步者与轻骑兵相比,麦博却还是一个成立不久,不为人知的小工厂。与众多的代工巨头相比,这个由张琪创立的小公司的规模也称的上小而又小。* ]* v) V' B- j' U4 Y, \, L
然后,这个当时还叫麦蓝(MICROLAND)的小品牌,却做了一件划时代的事情。8 K3 q7 N) h6 f/ i
1999年,成立不足一年的麦蓝,推出了它的第一款多媒体音箱——M-200(这里不能不说一句,由于惠威M-200的巨大成功,M-200这个型号几乎成了惠威的专有名词,以致后来有谁再用就往往被网友冠以“不厚道”的评价,这个评价甚至一度扣到了麦博的M-200 07版上。其实麦博M-200才是多媒体业内的第一个"M-200“)。而这款产品,是国内厂家在国内市场推出的第一款2.1音箱。
( f, Q/ v: }& k0 ` 客观的说,从当时的市场来说,这款产品算不上很成功,因为当时的麦博实在太弱小了,不仅不能和如日中天的创新相比,就是随后漫步者、轻骑兵、冲击波所跟进的产品,也凭借自己强大的渠道迅速把麦蓝M-200给淹没了。而从产品设计来说,M-200也颇有模仿创新的感觉,特别是卫星箱几乎就是创新PCWORKS2.1的放大版。
6 R+ q. g7 J$ h" J( u9 f/ | 但是,就是这款从市场来看并不能算是非常成功的箱子,却做了两件对后来影响深远的事情——
% O. o! S) t( `( T/ Z- D 第一,说起来似乎很可笑的事情,在那个年代,2.1乃是高档音箱的标志,不仅国外的产品几乎大都在120美元以上的天价,就是在国内,创新且不说,漫步者等当时推出的首批产品,价格也都在主打的2.0音箱之上。而麦蓝M-200却以200元这个今天来看也属正常的价格入市,对于将2.1音箱拉入主流市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r7 K' B7 ~: B2 u
第二,那就是更为重要的事情了——麦蓝在M-200这个产品上,首先提出了“低音炮”这个名词。
! K1 w9 }7 G, a# K 最初,创新推出PCWORKS2.1之时,对于“.1”部分用的是一个专业而拗口的名词——“超重低音音箱”,而麦博第一个使用了“低音炮”这个词,简洁、形象、朗朗上口,迅速被叫开来,成为了这种设备的专门名词。
; d3 F/ j" F; S& U 插入小贴士:“传说中的老太太” ( G ~! T( m' Z- x1 _' u
大部分的国内音箱大厂,其创始人一般都是公司的老板,如果没有退休的话,显然也是公司的CEO。如张文东之于漫步者、程建军之于轻骑兵、姚鸿波之于惠威、刘志雄之于三诺。不过麦博在这点上却很有意思。
5 Z4 }5 K1 k9 M/ C9 e 麦博的总经理张琪是麦博的创始人,也是公司的最高经营者。但麦博的董事长却另有其人,是一位当年尚属中年,现今年事已长的女士。$ z; k' Z6 Y9 ~6 T ]% W# H
其中的原因传说是当年麦博曾经接受外来注资,而非像漫步者之类完全靠小本经营积累的结果。不过这位董事长据说并不参与日常经营,只是在重大事件中出面,故而媒体业内得谋其面者不多。几个月前,DEBUG应邀赴深圳参加麦博组队参加中国杯帆船赛的启航仪式,期间对廖版笑言——此行最大的收获,莫过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老太太”。
5 ~1 M# g4 w' q& _& n# J4 R$ ~( f 与麦博相比,三诺的登场要更富于戏剧性。
, ]0 w `3 m& v- n! p5 L 相对来说,幼年的麦博在市场风格上更接近于北派厂商的稳扎稳打,而幼年的三诺,却已经有着浓厚的“乱棍打死老师傅”式的广东厂商作风。
2 h' y5 }9 `4 c! B# M4 Z7 d 就在麦博推出M-200之前不久,近似于一夜之间,大量三诺的产品出现于各地市场之上。当时的三诺,已经有了两个其一直延续至今的标志性特性——% z3 M0 M8 K- {- V k9 K$ E, H
第一、产品款式奇多且价格奇低;第二、产品造型之丰富、注塑模具使用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在当时市场主流充斥四四方方的黑箱子的时候,三诺的出世是相当引人注目的。
1 [: q9 `5 O2 z0 L 这两个特点,即便到今天,也是三诺在五大品牌中的典型特点,这种特征,显然与三诺在这几大品牌中,是唯一一个从创立起就将做外单而非零售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是完全分不开的。5 s V8 `- q; R7 g1 {# T
与麦博相比,三诺在这个时候于渠道上的发力要更为迅猛,不过就如大部分南方品牌一样,对于市场宣传,三诺就显得远不及渠道重视,所以在这个时期,三诺的用户知名度不仅不及北方的各大品牌,而且实际也不如麦博。三诺真正变得广为人知,还要等到两年以后一个戏剧性的产品。
' K3 T$ N3 E+ {! Z7 W7 \1 e 3 Q) }+ w; a, Q. \0 G% X$ p
(老版的麦博M-200,麦博的第一款经典产品)7 N) {$ n$ c9 r2 y7 w( [6 k) f
六、USB音箱,一次失败的探索1 b' d) K: l5 k0 u$ p5 x- i+ ^1 n- n
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一件事情——
) |. u6 q- H/ m% Y( H! E6 r* L 2.1音箱在国外开始进入高潮,是1998年中期,而在整个1999年里,创新的X.1产品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成功。但是奇怪的是,国内的多媒体品牌,并没有表现出国内厂家通常的积极跟风特点,对此纵然不能说是无动于衷,至少算不上十分积极。直到1999年,才有麦蓝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推出了第一款2.1产品,而漫步者、轻骑兵这些数一数二的大品牌,则要到2000年才磨磨蹭蹭的跟进了。% Q2 R" r! z8 k: X
相反,对于一类后来被证明是多媒体音箱史上第一次重大失败的产物——USB音箱,国内的大品牌们却争先恐后扎了进去,最后全都砸在了里面。+ `) K' `! O; Y
也许,微软的错误示范效果,在里面起了不小的作用。5 ?* Y3 c8 N7 V& [+ V: C" z4 k
很多人都不知道,微软实际上是做过多媒体音箱的。
- q* K9 V1 R% X' u 当然,这音箱也并不是它自己做的,至少笔者在和微软硬件部门关系最铁的时候,也从没听微软的人说过微软历史上开过音箱生产线,应该是某个美国品牌OEM的产物。但是——' @- l( V r: H8 z7 c
但是,历史上,确实有过一款得到微软承认的、打着微软硬件商标的多媒体音箱。这也是从国内的资料中可以查到的唯一一款微软品牌的多媒体音箱。
! r8 H6 M. T* ?+ N' J* {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USB音箱。, v0 z, |7 c& o3 d! ]9 r3 D3 E. Y4 u
1999年,是硬件厂商力推USB接口的一个关键时期——1998年的IT媒体上,还都在说“USB接口在目前还没有太大用处”,2000年,USB已经逐渐成为电脑上必不可少的一个接口。这里面微软的推动作用不小。
# L; v/ j$ i! U/ L9 | 1999年,微软硬件有两个产品得到了当年硬件产品的最高评价——一个就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IE1.0,世界上第一个成像式光学鼠标。另一个就是USB音箱,然而从今天来看,后者显然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
, F/ G1 v% {, K: B 平心而论,微软这套音箱的素质不错,很多用过的人(虽然在国内用过的人很少)都给了很高的评价,但也许就是这个素质不错,让包括行业内的很多人错把这套产品的好评价当成了USB音箱的好评价。
7 j' m9 f5 m, q4 _: v( ]# _+ p0 F 当时,国内数得上的知名品牌,几乎都推出了USB音箱产品,其中又分为两大派别——
' T: r7 G6 h1 e& d7 n) m 以国立、轻骑兵、漫步者为代表的一派,采用的是微软式的正统结构——即直接把USB声卡和接口做进音箱的电路;而以麦蓝为代表的,则采用了一种骑墙的对此——USB版M200,还是普通的M200,只不过附件里多了一个USB声卡。, ]8 R: W7 M; k+ S: G
但不管是哪个派别,用户很快就发现上了当——这些USB音箱除了多了一个USB声卡之外,和普通音箱啥区别也没有,价格却贵了20-40%。而且关键在于,第一代的USB声卡,性能实在不敢恭维,声音赶不上最普通的花王ISA声卡,而作为占资源较高的USB声卡,在那个CPU性能不高、总线效率较差的年代,这些USB音箱连在游戏中声音不断断续续都做不到。更不用提在当时还没有彻底退出市场的DOS游戏下,USB音箱根本不出声的问题了。* L' B8 P, @: F2 @' W' ~ T
结果,用户很快就清醒了,第一代USB音箱在中国的历史,以全砸在手里惨淡收场。USB音箱的再次登场,要到5年之后笔记本音箱兴起的时代了。
3 Y/ Y& \8 b2 w4 L& x" F% x ! E! k2 `& c u* a5 c. v
# Z1 |! O$ r D# t7 R
(这就是微软的那款USB音箱[size=-1]Digital Sound System 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