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 标题党一下,在某村看到了一篇精华贴,和大家分享。作者系[硬件高级技术]大版版主,专业水平毋庸置疑。
从专业角度谈色彩 [原创] 作者 不抬杠 最近看到很多人谈论显卡色彩问题,什么XX显卡色彩好,什么XX显卡色彩不好云云。有的用两种显卡(A和N)的显示色做对比,等等。
下面我来谈点有关色彩的专业知识,供大家学习。
光与色 光是一种物质,它同时具有波和微粒(量子)的双重性质,即光有波粒二象性。 根据光的波动理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约为380~780 nm(毫微米),超出这个范围人眼就看不见了。见图
![]()
图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光在真空中的精确速度为299792km/s,在空气中的精确速度比真空中慢67k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空气中的3/4。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可使人眼睛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当可见光的波长先后由长至短变化时,眼睛将依次产生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感觉。见附表
光波波长与颜色
颜色
| 波长范围(nm)
| 深红
红
橙
黄
黄绿
绿
青
蓝
靛蓝
紫
| 780~650
650~610
610~590
590~560
560~550
550~500
500~480
480~430
430~410
410~380
|
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波长610~780nm 都为红色,这段波长包含了由浅到深的各中红色,是610nm的橙红色好呢?还是780nm的深红色好呢?
颜色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如果菜鸟非愿意用“好与坏”来区分,那么只有一种定义:你认为好就好(只代表你个人的感觉,不是让你来评价)。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着色浓或淡是由画家本人的个人喜爱和思维想象力来决定。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1931年公布,作为三色系统基础的三原色的单色辐射光波,其波长分别如下:红色光为700nm,绿色光为546.1nm,蓝色光为435.8nm。物质的颜色系由该物质本身的结构特性和光的特性所决定。根据三原色加色效应原理,按各种不同比例使三原色光叠加,混合,则可模拟出自然界中的各种颜色。即使你看到的屏幕上的树叶绿色与自然界的树叶绿色不符,也不能用好坏来区分。单就树叶的绿色而言,我们知道同一棵树的树叶(如扬树),春天叶子是草绿色,夏天叶子是青绿色或叫墨绿色,而到了秋天则变成黄绿色。这三个不同时间段的颜色那种是好的呢?答案:这三种不同时间段的树叶色彩---草绿色---墨绿色---黄绿色,都是自然界的色彩,它们没有好坏之分。同理,无论你的显卡显示出的颜色偏红也好,偏绿也好,没有好坏之分。屏幕色彩的调节就是为了适合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视觉偏爱。
太深的以及涉及公式计算,在这里就不讲了。
这贴居然被弄成精华,昨天看的实在没力气说话了
:lol: 补充一段专家答疑:
沙沙:
按照版主的理论,其实世界上本没有偏色这一说,不同的照片和不同人的喜好,造就了不同的风格。
大版主:
色彩只是人的视觉感观,选用不同的滤色镜则可显示出不同的色彩效果。
沙沙:
那么,显卡输出一个信号,显示的是#FFFFFF,结果显示器的显示结果,用校色器一测,在屏幕上实际显示出来的是#99FFBB,
这样叫不叫偏色呢
相机有自己的风格,但至少CCD捕捉的,和照片输出的,色彩最大限度保持一致。
字写得苍劲有力叫做书法,歪歪扭扭的也叫做书法?
大版主:
1。说明你对书法还不了解,童体字也是书法的一种。
2。偏色镜就是人为的改变色彩,你能说加了偏色镜的照片不好吗?
沙沙:
不能所见即所得,又怎么保证加了滤镜的效果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大版主:
如果色彩用“所见即所得”,就不会有艺术存在。
大概你看过影片“英雄”,也看过“侏罗纪公园”吧?
请问:树林中的打斗场面是“所见即所得”吗?“侏罗记公园”里的恐龙的肤色是“所见即所得”吗?
[ 本帖最后由 沙门 于 2008-4-10 21:0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