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550|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某出家人送我的硅脂不完全小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7 2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小鱼收到某出家人寄送的号称CPU散热史上最粘的散热硅脂,同时也是号称价格非常昂贵的散热硅脂。到底有多神奇,昂贵在何处,那就请跟紧小鱼的步伐,一步步解密这款神秘的硅脂吧。
倍能事达,一个很陌生的厂家,小鱼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同样是一头雾水,难道这也是一家看着IT行业好赚钱,过来浑水摸鱼的?故请教了一些散热上的专家,才了解到Balance Stars Co.,LTD成立于1996年,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STARS系列导热膏(硅脂)及导热胶,并针对CPU COOLER量身打造,开发出一系列不同规格、性能及使用方式的产品,且获得多项专利。2001年6月,正式以“深圳市倍能事达电子有限公司”注册,同时成立深圳包装厂及热传导实验室,另外打听到倍能事达的主生产地在台湾,无数喜欢MIT的朋友,又多了一种一个同样来自台湾,同样MIT的产品,是否会像其他的MIT产品那样神奇,还请跟紧小鱼的步伐。继续下去!
目前市售的很多散热器,包装里赠送的硅脂都是来自于倍能事达公司所OEM的产品。如大名鼎鼎的静音散热器制造商AC,还有如诞生过ArecticSilver 5这样被中国玩家神话的,还有北极雪的Arctic Silver公司。生产过14CM超静音风扇的Aerocool公司,还有市面上主流的AVC和九州风神散热器大型制造商经销商,都在使用倍能事达其他系列的散热硅脂(PS:由于小鱼的孤陋寡闻兼不用心读书,导致了很多知识的缺乏….不要丢鸡蛋砸我….来点鲜花鼓励一下吧^_^)
好了,今天的主角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某出家人友情赠送给小鱼的,来自倍能事达顶级级产品之一,含有纳米技术的,号称CPU史上最粘的CPU(GPU)用散热硅脂,型号为 G-751。据某出家人告诉小鱼,实际上倍能事达生产过4款含有纳米技术的硅脂,他们型号分别为Balancetars ST801、ShinEtsu X-23-7762、ShinEtsu G-751、ShinEtsu X-23-7783。G-751为其中导热系数为>4.5 W/m.k的产品。由于采用最新的纳米细微分子填料,倍能事达的这一系列产品,可以让散热硅脂进入散热器和处理器表面之间更多的缝隙中去,从而进一步提供散热效能,加强散热效果。
介绍完了,寡说不练,不是小鱼的作风,在此次测试中,小鱼另加入了几款市场主流的散热硅脂,有来自Coolmaster的黄金导热硅脂,还有来自Arctic Silver公司的被中国玩家传神的ArecticSilver 5,来自AC公司的MX-2,和随Thermalright U120E散热器原盒来的散热硅脂,合上G-751,在价格上可谓是涉及了高、中、低三个价位的产品。此次集合在一起,到底鹿死谁手,采用纳米技术的G-751是否可以扳倒AS5的多年的霸主地位,请继续观看下集:《五大绝世散热硅脂高手决战小鱼家电脑桌之巅!》
测试平台:
处理器   Intel Core 2 E6850(3.00GHz)
主板     ASUS P5K Premium (Intel P35+ICH9R)
内存    CRUCIAL DDR2 1000 1GB*2
硬盘    WDC WD1600AAJS  160GB
电源    Silverstone OP1000
显卡    8800GTS 512

                       《五大绝世散热硅脂高手决战小鱼家电脑桌之巅!》
先测一下E6850默认频率时的温度吧。

首先登场的是来自Arctic Silver公司的被中国玩家传神的ArecticSilver 5,此款导热硅脂,在中国的散热界可谓是经久不衰。优点,强大的散热效能,同样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那就是“热身时间太久”,也就是传说中要完全达到200小时之后,才能发挥出最佳效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降低1-2度,由于小鱼的时间有限,所以并没有等AS5完全热身结束后再进行评测..所以略有不公.略让大家失望了,在这里,小鱼只能说一声抱歉!
先来看看AS5在没有“热身”条件下,E6850 3G的温度。


3G.JPG (913.11 KB)
2008-3-17 20:44



二号选手是来自酷冷公司的黄金硅脂,此款硅脂在市面上也是相当常见,也有相当一部分玩家在使用此款硅脂。效能如何,请看图。

3.0满载2.JPG (805 KB)
2008-3-17 20:44



可以看出与一号选手AS5略有差距了,而且差距还不是一点,果然AS5在中国并非被神话,而是凭实力去说话!!在还有3位选手尚未登场的情况下,是否会有选手能征服AS5,尚不知道!!!

接下来登场的3号选手是来自注明静音散热器制造商的AC公司最新推出的导热硅脂MX2

  

刚刚上文提到的能否有选手击败实力很强大的AS5,此时MX2勇敢的站出来单挑AS5,在E6850默认3G的情况下,以最高温度比AS5略低一度的情形下,暂时占据了第一位置!!

嗯....让大家失望了...4号选手利民散热器自带的导热硅脂的3G测试图不慎遗失,测试数据用笔记记录了下来。E6850默认3G的情况下,最高温度达到了54度。在此小鱼说一声万分抱歉!

最后登场的是本次大赛最神秘的选手,来自倍能事达公司所生产的G751。

先上一张简单的介绍图:





因为上文有说过G751的粘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包装里,送了一个小刷子,可是呢,小鱼自己研究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涂抹此款硅脂的方法,所以并未采用这个看似简单,实际很难用的小刷子...


脱了裤子,露点啦!!!!!!!!

E6850 3G总结图:



倍能事达G751以49℃傲视群雄,领先第二名AC MX2 2℃之多。虽然2℃看上去差距并不大,但在顶尖散热行列,1-2度的差距已经是比较大的差距了。同时也轻易秒掉了曾经的王者AS5。尽管参与测试的AS5平台并没有“热身”200小时。
3.0G的频率测试完了,该3.6G登场了,在E6850超频至3.6G的时候,G751能否再续霸气,AS5能否重登王位?一切目前为止还是未知数..请跟紧小鱼的步伐。

这样好的配置,当然是要用来超频滴!!习惯性的跑400×9,为了能更好的测试硅脂,平时1.32V可以稳定400*9的E6850,测试设置BIOS 1.4V,进入系统1.376V
率先登场的还是号称硅脂王者的AS5



此时最高温度飙升到了57度,请记住,参与测试的AS5并没有“热身”,如真如同Arctic Silver公司所称,在完全磨合后,能再下降1-2℃,还是很彪悍的。



二号选手黄金硅脂在3.6G下的表现,中规中矩,还是对得起他的售价的,只是小鱼个人很不喜欢每次擦它的时候,黄黄的硅脂,很难擦...




接下来的是三号选手AC公司的MX2,再次轻易征服未完全过磨合期的AS5,轻易甩之脑后,还是不易的。



4号选手,利民公司在散热器中所送的硅脂,表现中规中矩,请记住....这个几乎是免费滴,所以不能有太高要求。



最后登场的是5号选手,倍能事达的G751,凭借优异的表现,再次夺下王位!!

3.6G总结:



G751凭借领先第二名AC MX2 2℃的优势夺得了此次水鱼家电脑桌上竞标赛的冠军,并把曾经的王者AS拉下了王位。而来自AC公司的MX2凭借不俗的表现,勇夺亚军宝座。

PS:所谓的“热身”大概意思是说,在涂抹好arctic Alumina并装上散热器后,需要经过至少36小时的磨合期,让细小的颗粒完全填满散热积表面和CPU表面空隙,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官方称这个磨合期为break-in,并说,在经过磨合期后,能让CPU的温度再降低1-2℃。是否属实,小鱼最近时间很紧,所以并没有去尝试。ST后院的各位网友如有宝贵意见,可以提出。小鱼有时间,一定会尝试,并给出各位后院网友一个最满意的答复。
dj530 该用户已被删除
2#
发表于 2008-5-27 20: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onnor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08-5-27 20: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5-27 21:00 | 只看该作者
我这里的结果很匪夷所思
散热器和U抛光后ZM指甲油不如五块钱的无名牌纯白硅脂

散热器和U贴合度大家都不一样的
所以,没啥可比性的
拿到我这里用效果就不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1:17 | 只看该作者
咱是搞最简单实用的测试,并非每个玩家都会去打磨散热器底部和CPU表面的。
同样,也不会有那样多玩家去买这样贵的散热硅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oy3d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08-5-27 21: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5-27 23:5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牌子不是小熊测试到最烂的硅脂吗?那次测试的冠军是另一个诡异的不知名品牌~莫非现在所有的硅脂测试都是猫腻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5-28 00:28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测试权当八卦新闻看看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5-28 03:1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电脑市场能见到的硅脂基本上都是它们家的,好象现在大陆的劲冷就是倍能事达和台湾劲冷合伙办的。

它们最好的产品,我觉得还就是那最便宜的白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5-28 08:52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测试有没什么标准,硅脂的厚薄,散热器扣具压力的不同,环境等等,都可能比硅脂素质本身对结果影响更大。
藕认为,这么薄薄一层硅脂,除非隔热很好,否则它想对散热本身产生重大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5-28 10:21 | 只看该作者
涂得很薄很薄的话  差距不会那么大的  顶级产品和5分钱一小袋那种 差距 最多3-4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5-28 12:06 | 只看该作者
:loveliness: :loveliness: 早看过了 参加团购 失败

[ 本帖最后由 wcblove111 于 2008-5-28 13: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5-28 13:16 | 只看该作者
可信度不高,一般用点含银的硅脂就足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5-28 13:54 | 只看该作者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5-28 14:06 | 只看该作者
有剩下的嘛楼主给我来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j530 该用户已被删除
16#
发表于 2008-5-28 19:3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5-28 20: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j530 于 2008-5-28 19:39 发表
我觉得好用的是以前玩功放用的半透明硅脂。

不错,上世纪90年代初迷音响时候,一个偶然机会从某军工厂同学处要了点硅脂,至今已逾15年仍是原来半透明粘稠状态,刚用在E8200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5-28 22:31 | 只看该作者
不信
看看超能网那次测的高端没那么大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5-29 0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a1con 于 2008-5-28 20:41 发表

不错,上世纪90年代初迷音响时候,一个偶然机会从某军工厂同学处要了点硅脂,至今已逾15年仍是原来半透明粘稠状态,刚用在E8200上


:funk: 还是这位兄弟的最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5-29 01:28 | 只看该作者
把cpu和散热器焊一起应该是最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9-15 05: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