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承认自己是一个忠实的A饭,但我第一次接触电脑还是Intel的.
时间要追溯到2000年11月份,第一台电脑是我姑父作为我考上大学的礼物送给我的.
具体配置如下
CPU:赛杨300
主板:440BX
内存:128MB
显卡:Nvidia RIVA 128(别小看它,还是独立的AGP卡)
硬盘:IBM 20G 5400转
显示器:联想15寸CRT(至今还留着它)
这个配置当时应该是不错的配置了.于是2话不说,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星际装上.那时候最火的游戏应该就是它了把.看到星际loading的画面.loading这个字母只闪了3下就进了游戏别提有多激动.感觉就一个字快啊.(当时玩星际都是在学校外面的网吧玩的.通常loading 都要闪6-8下才进去,所以当时看到只闪3下心情可想而知).说实话心情好了干什么都来劲.当时顿时觉得自己的星际水平长进了很多(MS 是心理作用把....).
当时接触电脑还只是停留在游戏上面.其它方面是十窍通了9窍.重装系统是什么?? 重装系统还要
format C?? format C 又是个什么东东
到了2001年我又接触了自己玩的第一款FPS游戏,三角洲特种部队1 .当时我记得是这台机器能流畅运行的为数不多的游戏中的一个.那时候疯狂的迷上了这个游戏,曾经为了玩通单机版任务不知道渡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记得有句话说的好"最初的选择往往能决定一生"(汗...好象是我自己编的把).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就是detla force 注定了我成为一个FPS类游戏的忠实拥护者.就是现在玩的最多的还是这类游戏.UT2004 ,QUAKE 3,HALF-LIFE,DOOM3 ,FARCRAY.....当然,现在玩的最多最多还是detla force 1, 经常在浩方上和MP站队 和D 战队的人杀的死去活来.
第一次接触CS也是在这台老机器上.应该是在2002年.RIVA 128这块卡好象不支持D3D加速和OpenGL
反正玩CS的时候一开这两种模式就什么也看不见.无奈只好选择software模拟.640x480分辨率.那个画面叫一个惨不忍睹...,这台机器一直陪我到2004年,中途换过一块Geforce 2 的显卡,玩CS 终于能用OPENGL 加速了,这台老机器战功累累,被我折腾的无数次死机和崩溃毫无怨言,在它身上我学会了重装系统.学会了拆装配件,学会了解决最基本的一些小故障........
2004年,由于大4要做毕业设计的需要(其实是借口).第一台老机器光荣退休.于是准备攒一台新机器.
当时对DIY机器还是一知半解(还不知道AMD的CPU不能上intel的板子).于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礼拜六
我和亲戚兴冲冲的杀到太平洋2期2楼最靠近电梯口的那家,我对谈单员说我要AMD athlon XP1800+的CPU
其它你推荐一下,于是他写了个单子拿给我看
CPU:Athlon XP1800+
MB:ASROCK kt333
内存:128MB DDR333
显卡:GF4 MX440
硬盘:seagate 40G IDE
电源:杂牌300W (后来知道根本没300w 被忽悠了)
我 当时也不了解,就按照他写的价格装了,先交了定金.然后装机的去拿货.我记得很清楚他当时回来一脸苦相对我说"XP1800+ 没货了,加50换XP2200+ 把." 我当时觉得2200+好象比1800+好很多,所以就答应了.后来货配齐了.叫我验货,我当时就一菜鸟验个毛啊,你就是给我假的我也不知道,就看到CPU 没有盒子装,后来才知道这叫"散装".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那个JS肯定笑死了,碰到我这么一个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菜鸟.也不知道当时被砍了多少.就当交学费把.
机器装好拿到学校.装上几个我在第一台CY300上经常玩的游戏,感觉不错.当时觉得很满意.在这台机器上我又接触了几个游戏. 极品飞车6 , 黑鹰坠落, 还接触了自己身平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网游---MU
当时是寝室的哥们一块找SF玩的,顺便说下我寝室哥们当时的配置
A君: PIII 800,256MB 内存,TNT2 显卡
B君: 毒龙600,128MB 内存,GF2 显卡
C君 :Athlon XP 2800+ ,512MB 内存,GF4 MX440
说实话我的配置在寝室里还算老2了,哈哈哈...
那时候玩MU 那叫一个疯狂啊.经常是白天睡觉晚上通宵的玩,由于C君机器配置最好.进恶魔广场和血堡不卡的只有他,于是捡宝的重任就交给他,记得当时我们寝室的角色在那个SF都玩出名气来了.GM 还送了我2把卓越破坏,当然是改出来的.
有得必有失,疯狂MU 的结果是毕业设计到答辩前一周几乎没怎么开始做,于是没办法,向导师求助.导师于是把一个差不多的程序给我叫我修改,那一个礼拜几乎晚上都是2点睡早上6点爬起来,中饭晚饭都叫别人带.
终于在答辩前2天搞定程序和50多页的论文.答辩居然得了80分.答辩玩了干什么??睡觉吗??当然不是.
抓紧在学校的最后几天继续通宵MU....
就这样大学就在疯癫中结束.自己也踏上工作岗位.刚毕业那会没什么事情做.当时市场上如火如荼的barton 2500+ OC 3200+ 是多少DIYer的梦想.可惜我囊中羞涩买不起如此高级的东西,当时的梦想就是想换一块显卡,这个愿望终于在2004年8月份实现,那时工作2个月的我拿出500多大洋买了一块翔升的Geforce FX5200
我曾认是被某IT 网上的枪文给骗了.本以为5200是多么的NB ,拿回来一用发现就是一块批了DX9.0外衣的MX440而已,这块卡在2006年卖给了我同事.不过就事论事的说,这块卡的质量是相当不错, 虽然对FX5200失望到了极点,毕竟还是500多大洋的东西,再加上那时候刚工作工资不高,还要交房租,就忍了,时间一晃到了04年的10月份.这个时候AMD K7平台已经在市场上热卖,所以K7平台顶级芯片片组nForce 2 ultra 400也大规模调价.在这个大好时候,偶又花了550大洋入了一块ASUS A7N8X.虽然如此,但是面对当时DIYer 心中的神器BT2500+ ,NF2 板子,512MB 内存, R9800pro 也只能流口水的份.
这块A7N8X 买的非常满意,稳定性和OC都很不错.所以对那些说ASUS 的板子在1000以下的都是请注意称呼用词。的说法不屑一顾,这块板子让我体验了什么叫OC ,当时只要在BIOS里直接把外频提升到200 我的XP2200+
就摇身一变变成XP2800+ (200x11) ,当时那叫一个兴奋啊,当时在我心理一直认为OC是有钱人的玩意...
于是我就让U一直运行在2800+上,可是问题来了,频繁死机和重起出现,在网上研究发贴数天发现原来是U温度太高,因为配的时候拿的是散装的U ,估计装机的给我了一个请注意称呼用词。风扇.大家别笑话,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有AIDA 32 这个东西,于是网上down了一个,一看温度,查点没晕过去.空载都有55度,CPU风扇5000多转.难怪
一开机就像直升机一样.没什么说的,换风扇~!
换什么好呢?我网上看了半天,最后决定换TT 火山10A,说实话对TT这个牌子的认识就是从这个火山10A开始,花了120大洋把10A买回来,开机....整个世界清净了..再一看温度,39度.那个高兴啊,那个激动啊.
这下可以毫无顾虑把U稳定在200x11了..
到了2005年,自己在工作上稍微有了点成绩,拿了1000块奖金.第一个念头就是换配件,换什么,当然是换内存,细心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我内存一直还没动过.128MB 内存能干什么事情,于是2话不说冲到电脑城买了2条KST 256MB DDR400 那可是花了我720大洋啊,剩下的280大洋又用了180买了个航嘉冷砖1.3版的电源
剩下100块去了KFC好好吃了一顿.....
回家插上2条256MB的内存,当时那感觉,仿佛从地狱来到天堂,各位想想从128MB内存一下升到512MB内存是什么感受....于是最终升级后配置确定
CPU:XP2200+
MB:ASUS A7N8X
内存:KST 256MB DDR400 X2
显卡:翔升Geforce FX5200
电源:航嘉冷钻1.3
这个机器我一直用到2006年,后来把U+板+电源卖给我同学了
时钟走到了2005年,AMD 借着K7平台的余威推出了全新的K8平台.这个时候用K7平台爽到不行的我自然不会错过机会.2005年5月8日.
我自己写的配置出炉
CPU:sempron 2600+
MB:gigabyte K8VT800
内存:KST 512MB DDR400
DVD:giga 16XDVD
显卡:gigabyte 9600pro
硬盘:WD800BB
电源:航嘉冷标.
CRT:LG T711S
键鼠:MSI 黑白森林
音响:100多的一个
总价4000
这套配置我最满意同时最不满意的就是显卡
先说满意的.这块显卡是全新的品牌机的拆机货.ATI原厂货,做工没的说.从没出现过问题,买回来就刷9600XT BIOS 用到现在.
不满意的地方:和VIA的K8T800芯片组有不兼容现象,有时候玩游戏会黑屏退出.网上放狗搜了一下.一大把这样的问题,就忍了把,设置AGP为4X .关掉快写,基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自从买了这套机器后XP2200+的机器沦为下载专用.期间把5200卖给了同事后又搞了一块影驰的6200A
性能没有太大提升.最后只所以把U+板+电源卖给同学是因为经典的TT火山10A 被我拆坏了,不想再折腾另了.哎.多好的东西啊.取下来,挖个坑埋了,再立个碑........
大概在05年8月 偶亲戚叫偶帮忙配台不超过3000的整机,就上上网,简单啊,于是写了个当时我觉得性价比很好的配置
CPU:sempron 2200+
MB :Biostar M7NCG-400
内存:KST 256MBDDR 400
硬盘:WD800JB
电源:长城P4 300W
光驱:建兴16XDVD
CRT:AOC 773S
键盘鼠标:多彩办公高手
总价2990
这个配置我觉得非常满意.亲戚反映也很好,用到现在没出过问题...
时间又到了2006年10月份,和754 平台同一时间出来的经典的939平台在自家AM2平台和intel的PD 夹击下不得不低下以前高傲的头颅,价格一降再降.在经典的939 A643000+降到500的时候我又出手了
同时也在AGP 平台快走向末路的时候体验了一把AGP平台的算是比较高端的配置了,再次升级配置如下
CPU:939 A64 3000+
MB :ABIT AV8 RocketBoy
内存:红龙512MBDDR 400 x2
显卡:铭喧X800GTO
电源:TTXP355
939的3000+果然没叫我失望.1.4V默认电压直接上300x9=2.7G,配原装散热满载不会超过50度.
于是这个时候我把UT2004 ,DOOM3 ,FARCRY ,HALFLIFE 2 这些以前渴望不可及的游戏大作通通爽了一遍,这个时候知道一个好的鼠标是多么重要啊,我还一直用着04年买的MX310 ,于是在2007年的时候.买了Razer
响尾蛇...
2007年12月份的时候,偶准备放弃监守多年的AGP平台投靠PCI-E 平台,于是在2007年12月份网上买了块ASUS A8V-E SE ,显卡是08年元旦时候买的蓝宝1950GT .
没什么说的装好后CPU 超到300X7 显卡超到600/1400 开4XAA 8XAF 又把UT2004 ,DOOM3 ,FARCRY ,HALFLIFE 2 重新爽了一编....
2008年2月,偶又忍不住了,又做了一次升级.升级后为
CPU:黑盒5000+
MB:ASUS M2N-E
内存:红龙1GB DDRII800 X2
硬盘:segate 160GB SATAII
电源:TTKK 500A
拿到手第一件事情试了下黑5的体质,结果还行,1.45V 稳定在200x17
然后又开始了无尽的游戏..这次自然要试下COD4之类的大作.不错,不开AA挺流畅.开了AA和AF有些室外场景会卡.不过还是相当满意.
08年5月.我以400大洋把1950出了.890大洋入了迪兰3850星钻512MB .升级到此告一段落.下次升级换什么?当然还是AMD.不过不是现在的AMD.我相信AMD的U总有一天会在性能上赶上intel.那时候就是我再一次换AMD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