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尖端科技的結晶,是一個顯示卡人性化的萬能技術。出現在我們這個無奇不有的世界,三豬馬克,無所不能。NVIDIA GTX260,充滿效能,是一張很厲害的強大顯示卡。它以無比的效能,優良的散熱,挑戰極限,拯救熱愛遊戲的阿宅們。呃…沒有啦,只是不知道如何開場了。其實SLI的技術全名稱為(Scalable Link Interface)可擴充連結介面,最早是由3DFX(還有人記得嗎?當初首屈一指的3D咚慵夹g)提出,後來被NVIDIA併購後這個技術也在NVIDIA手中發揚光大,它是串連兩張或者以上的顯示卡做出單一輸出能力的技術,使得顯示效能可以獲得倍增的咚隳芰Α
由於最高解析度只能達到1680x1050,因此最多只能進行HIGH模式測試,Future Test全開來觀察單項測試內容之中與3 Way SLI 的FPS差異。綜合得分則是H5867分。
3 Way SLI程式測試
接上三張卡後,必須要從NVIDIA控制面板中改變選項,啟用3向SLI,並且套用後重新開機才算是真正啟用3 Way SLI。
第一次啟用後右下角將會顯示提示視窗,如此便可確定目前3張卡忠實的為你服務。
3 Way SLI啟動之後,接著就是來測試,一樣從3DMark03開始,1680x1050解析度下,NOAA設定得分70990,果然有2倍多的暴增感覺。
接下來測試的是3DMark06,但是小弟先跑去美國NVIDIA下載了ESA整合資源監控程式,不過全螢幕畫面下的監控會蓋掉整個螢幕,所以把它最小化。但是這次解析度忘記調整,因此以1280x1024下去跑,得分20722,其中SM3.0已經破萬分,但是剛剛單卡就已經快一萬五千分了,三張卡怎麼只有進步這麼多咧?其實06對於3 Way SLI支援度不夠完整,導致分數出來就與SLI相去不遠。
接下來是3DMark Vantage測試,先從P模式開始,綜合得分P23074,對照單卡Future Test的部分,FPS都有極大幅度的提升,這才是3 Way SLI真正的意義,對於未來全新的物理咚闩c人工智慧咚阃耆?г畞K且能忠實呈現驚人的效果。
ASUS Striker II Extreme 790i Ultra MCP chipset,最高階的NVIDIA晶片組,配上QX9650 Quad Core處理器。
SLI的空間規劃方面,插上3 Way絕對是剛剛好。
雖然沒有16相,但是穩定度也相當高。
ROG的呼吸燈,就是它的身分證。
一拜的顯卡插滿爐,動用到6組6 pin PCIE電源接頭。
主機板方面,使用ASUS Strike II Extreme,以790i Ultra MCP晶片組為主,加上ASUS自家Layout的能力無庸置疑,因此這片板子也屬於ROG玩家共和國系列的高手之一。處理器方面,使用INTEL QX9650 ES C0制程,這顆CPU是45nm,超頻能力自不可同日而語,QUAD CORE全開還能突破普通四核心的極限輕而易舉。
記憶體方面,使用OCZ DDR3-16002GK,在低電壓的狀況下可以穩跑低時序沒問題。冷卻系統則是前代空冷王者120,PSU採用Tt 1000w,因為目前手上PSU只有他有如此擴充能力可以支援3 Way SLI,平台採用裸測方式測試。另外本次也用變電家電源監視器來實際測量消費瓦數的變化。
把它裝上,已經看不到南橋了,SATA Port也完美的隱藏起來。
平台的基本設定以此為準,之後只會對顯示卡進行超頻動作。
為了避免所謂”餵不飽顯示卡”這種囧況出現,所以CPU與記憶體將先行超頻並且測試過穩定度後再來進行顯示卡測試,測試內容除了3DMark系列的分數以外,還有加入了遊戲測試。3 Way SLI強大的咚隳芰ωM能白白浪費?就如同網路上的3DMark無用論一般,該言論所謂:「玩家又不是只有買顯示卡來跑3DMark爽就好」,因此除了遊戲與測試外,小弟也加入了Folding @ home這個相當有意思的生物學咚阖暙I行列之內。影片播放測試則因為硬體設備不夠而測試殘念,GTX 260已經支援到最高2560 X 1600的解析度,這需要更大尺寸的LCD才能達成,小弟的22”LCD螢幕相形之下就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