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576|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么这里没几个人提SST的电源?

[复制链接]
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08:53 | 只看该作者
{lol:] {lol:] {lol:] 代工厂多得史无前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8-15 09:10 | 只看该作者
SST的电源总体上还是很出色的。
但是价格很高端。性价比显得差些。
对米多的DIYer来说,也有些不错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8-15 09:11 | 只看该作者
刨掉Strider系列ST50F以下的低档货,还是很值得一说的。
高端电源能像SST这样一个功率玩出这么多花来倒也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09:2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功率一大堆厂代工。。。。。。。。。。
SST是个超级大杂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09:30 | 只看该作者
Travis,你该给我们列下SST的哪个电源是哪里代工的,我看得眼都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8-15 11:12 | 只看该作者
拿目前还有的型号来说
ST350和ST400是全汉领航者/蓝暴的结构,ST35F/ST40F/ST50F是个全汉绿宝,这都是低端电源,米国新蛋上卖得巨便宜的那种。
主打的OP650~850和DA650~850是Impervio做的双变压器双管正激,效率不算突出,性能和静音都比较强。
Strider系列属于性价比级别,功率价格比和酷冷、Antec之类类似,主要是Enhance代工的双管正激。ST56F是一个老一点的单变压器方案。ST60F旧版是双变压器,新版是个单变压器方案达到了80Plus铜牌。ST70F没看到,大概和新ST60F一样。ST85F和ST1000-NV是和Antec TPQ一样的有源箝位正激+同步整流的方案,ST1200-NV是和酷冷1250W一样的Enhance双变压器方案。ST60F(新版)以上全部模组化接线。
OP1000是七盟,OP1200/DA1200是另一个七盟。OP1000-E和DA1000是Impervio,就是OP850/DA850的加强版。
Zeus系列号称是强调性能。先说已经停产的前辈,ST56ZF/ST75ZF/ST85ZF是Etasis,其中ST75ZF和ST85ZF是很经典的产品,全桥拓扑,8cm直吹散热,较早用DC-DC的高端电源。ST65ZF是Enhance,和老ST60F一样,但换成8cm风扇散热。
ZU1200M和ZM1200M是Impervio的高端方案,目前最发烧的玩家电源之一,全桥软开关拓扑,+5V和+3.3V用DC-DC。性能现在jonnyGURU已经测过一个,下周一还会再放一篇。因为Impervio这个团队原来是Etasis的核心,所以这个方案看上去和Etasis的EPAP-850(银欣ST75ZF/ST85ZF)极其相似。这两台电源是多路+12V设计,有个开关可以切换到单路。
强调效率的Element系列,多数在如今80plus遍地跑的时代已经不稀奇。基本上都是Enhance做的双管正激,方案也很类似。因为电源效率的进步,最近这个系列也在更新,比如新的ST40EF、ST50EF+、ST60EF等等,但80Plus网站上都没有资料可寻。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未发布的叫ST70EF的700W 80Plus银牌型号。
无扇系列,全部来自Etasis,大部分是把大瓦数方案直接变成小瓦数无扇电源。已有的ST30NF是ST56ZF变成无扇版,还未出评测的ST45NF据说是ST75ZF的拓扑降成无扇,输出用上了固态电容。

前面提到由Impervio生产的型号,有一些也拿到Etasis生产,应该是高端的型号。
前面的对应关系,因为登陆不上银欣台湾网站,没法一一核实。这里面最诡异的当属Enhance,大概是80Plus导入较早,前前后后无数个双管正激的方案。银欣和Enhance的关系似乎非常密切,合作时间很长,早期的ST46F这种型号标签上甚至直接印着Enhance的Model Name。

[ 本帖最后由 Travis 于 2008-8-15 11: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1:20 | 只看该作者
难怪我看那个ZM1200和ET850几乎一个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1:27 | 只看该作者
{lol:] 但是ZM1200的性能确实不错,就是搞不懂为啥5v的ripple比3.3高那么多,不是一样都是从12v整出来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8-15 12:48 | 只看该作者
那是不是说现在顶级就是ZM1200了?DC-DC直接转换.效率如何呢?还有就是发热.看见ZM1200几乎没有多少入风口,那么长,就一个单单的8cm风扇.应该噪音很大吧?貌似那个zeus1200散热比ZM1200好很多~~两者的差别是不是就是模块与非模块呢?一个模块需要4cm的空间吗?zeus1200是18cm长,Zm1200是22cm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8-15 13: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m_frey 于 2008-8-15 12:48 发表
那是不是说现在顶级就是ZM1200了?DC-DC直接转换.效率如何呢?还有就是发热.看见ZM1200几乎没有多少入风口,那么长,就一个单单的8cm风扇.应该噪音很大吧?貌似那个zeus1200散热比ZM1200好很多~~两者的差别是不是就是模块 ...


做工和用料上无可挑剔。输出也很强。
效率平平。典型负载勉强高于80%。比较令人失望。
噪音还可以。
ZU1200M和ZM1200M的差别仅在于模组接线,散热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8-15 14: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ronliang 于 2008-8-15 13:36 发表


做工和用料上无可挑剔。输出也很强。
效率平平。典型负载勉强高于80%。比较令人失望。
噪音还可以。
ZU1200M和ZM1200M的差别仅在于模组接线,散热是一样的。

ZU是一个风扇往外面吹,ZM是一个风扇往外面吸.而且ZM比ZU长很多,ZM后面也没有很多通风孔.感觉ZU的散热应该比ZM好一些吧~~呵呵~~仅仅想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4:2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刚好相反,对于电源内部这种乱成一团的风道而言,抽风比吹风效果更好,噪音也更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4:47 | 只看该作者
{lol:] 可能因为sst暂时还没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8-15 15:44 | 只看该作者
LS说的太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8-15 16: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m_frey 于 2008-8-15 14:17 发表

ZU是一个风扇往外面吹,ZM是一个风扇往外面吸.而且ZM比ZU长很多,ZM后面也没有很多通风孔.感觉ZU的散热应该比ZM好一些吧~~呵呵~~仅仅想象~~


很难讲。
我曾经有那么一篇帖子说这个。
ZU1200M的8cm直吹式散热较新颖,对重点部位照顾的相对好。但紊流的风阻稍大,但结构上ZU1200M能找回来一点,如你所说,ZM1200M要长,而且后面不是一面通风孔。
总的来说ZM1200M在这方面至少不占优。如果不在意模组接线的话,ZU1200M更合适。
噪音方面,因为直吹风扇深入机箱,相比外部抽风的风扇有优势。

[ 本帖最后由 ronliang 于 2008-8-15 16: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6:19 | 只看该作者
这么长的东西用直吹式总觉得会造成热量堆积,而且zeus 1200w的内部根本算不上是风道了,风墙还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6:20 | 只看该作者
而当运行久了热量堆积严重,风扇转速自然会提高,噪音也很难得到保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8-15 16: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ver2002 于 2008-8-15 16:19 发表
这么长的东西用直吹式总觉得会造成热量堆积,而且zeus 1200w的内部根本算不上是风道了,风墙还差不多。


热量堆积取决于盲区。
盲区无论是直吹还是抽风都会有的。
直吹式盲区要稍大。但抽风式在散热上的劣势也很明显。
就换热效率来说,紊流要比平流要好得多。

现在直吹从无到有,已经几乎统治了台达的大功率新型号产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8-15 17: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ver2002 于 2008-8-15 16:20 发表
而当运行久了热量堆积严重,风扇转速自然会提高,噪音也很难得到保证。


这个不会的。
热量堆积不会如此明显。不能把12cm风扇转角风道的情形搬过来。
而且电源内部来说,由散热片确定的重点散热区域是较集中的,
可以正好进入直吹的换热优势区域。

在远端,直吹一样有正压平流的效果。
这个和抽风的负压是一致的。

只要风量一定,直吹会比抽风效果更好。
缺点在于风阻稍大引起的风阻增加,导致风量降低。如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11 06: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