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毛毛熊的知识体系还停留在2003年
不是么,DVID的分辨率满足于1280*1024
10位色深只有模拟输出才能实现,这些都是毛毛熊的观点基础。
标准,什么标准?
现在的标准是DP HDM1.3 1.4都支持10位甚至更高的色深 ...
bull 发表于 2009-6-24 16:18 ![]()
我不是否认这些东西,新标准确实是从标准到硬件到软件都有支持10bit色的。有些设备甚至是12bit、16bit。
我并不是说老标准有多好。我只是说个实用性和敏感度的问题。
当年制定8bit为真彩色,不是6bit,也不是10bit,我不认为完全是技术的问题。如果当年直接定10bit,现在发展12bit也是可以的。
当年定这个标准是因为生理上,绝大多数人眼能感知分分辨的8bit就够了,就是前面说的那个例子。谁能看出(0,0,0)到(0,0,1)的两个色块分界线,那么对他来说8bit色是不够的,需要10bit甚至12bit、16bit。
但是实际上谁也看不出来,技术无极限,人的生理有极限。
就像当年cd定16bit44.1K是根据人耳20hz-20khz来的,实际上后来尽管有DVD-AUDIO了,有SACD了,有24bit192K了。
但是在盲听情况下(非盲听有心理作用,感觉采样高的更好),分辨出来并不容易,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16bit44.1K的CD以及他压缩衍生的MP3、APE、WMA、OGG足够了。
尽管用设备测试表明24bit192K要优秀的多,但是盲听能听出来还真是个别人金耳朵。
为什么我前面说了让100个人去看显示分辨呢?
就是这个道理,也许仪器测试可以证明某些显卡的2D比另外一些好一点。但是实际大多人能明显感知到的差异是不存在的。100个人在不知道具体哪块卡做AB对比测试的话,有20%的人能明显感到某块卡好就很不容易了。
这些东西的实用意义并不大,这还是说模拟设备显示,用数字设备显示恐怕就更难主管感觉到了。
当年的8bit色深也好,16bit44.1k的音频也好,都是根据大多数人的生理极限制定的,人类普遍进化之前,再高的标准尽管从技术上实现不困难,理论上也更加优秀,但是实用意义不大。
6位色深的显示器流行过很快就被淘汰了,因为大家能看出差别。10bit显示器从SHARP算起有些年头了,现在还局限在专业制作领域里面,我不认为单纯是成本和技术问题,而是实用性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