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186|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费米1.1和开曼目标基本一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31 1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费米第四次流片的版本被升级成为新一代旗舰,工艺方面NV投入重金改善了漏电问题,包括请一些机构的人士进行有效的技术支持;架构方面没有变化,但是NV对其内部进行了优化,在功耗控制和性能提升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可以说经过多方共同努力,NV使用的TSMC 40nm工艺终于能够让NV比较放心了……
      
      TSMC第三季度收入和利润大涨,但是40nm工艺所占比重增长缓慢,一直以来40nm工艺问题导致TSMC的信誉受到很大损害,NV作为重要客户,消除其对TSMC工艺质量的怀疑以及为将要到来的28nm工艺铺路已经成为TSMC的重要工作任务。NV也希望借助在GTX580上的投入降低将来开普勒架构在工艺上面的风险。并且将来类似GTX580架构的28nm工艺芯片将主攻中端性能级市场,产能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开曼是AMD接手ATi以来开发的成本最昂贵的GPU芯片,AMD向其中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和资源。和常青、巴茨这类以上市速度和成本控制为目标的产品不同,开曼在考验TSMC的40nm工艺的潜力,也同时在考验AMD内部新的GPU设计工作组的实力。这对TSMC能否留住AMD这个客户至关重要!AMD带给TSMC的不仅仅是销售额,还有开发和使用先进工艺的宝贵经验。AMD似乎在尝试利用成本级别设计和性能级别设计交替出击的开发策略,巴茨和开曼分别代表其中一种理念,就像是前苏联坦克设计方面T-90和T-80U平行开发的策略。

2#
发表于 2010-10-31 1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凹特 于 2010-10-31 11:21 编辑

有料,先顶。不过现在两款高端卡都没有发布,还不怎么明朗。
此文真假难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0-31 11:18 | 只看该作者
发现LZ的YY属于论文型~~~其他人的YY属于直截了当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0-31 11:28 | 只看该作者
前来围观LZ的YY,很文学的说,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0-31 11:3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大多的消息正确。。。
GF的28NM 还没准备好 给AMD上大芯片
但是第二代FS 已经是GF上的了。TSMC鸭梨很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0-31 12:03 | 只看该作者
听其不错。。。。。有竞争才好嘛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0-31 12:15 | 只看该作者
据我所了解,NVIDA 的 28nm 产品的都是 kepler (1+2?)架构下的产品,应该不存在 Fermi 1.x 。

不过你可以说 NVIDIA 今后的产品规划和现在的 AMD 将会有些相似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0-31 12:17 | 只看该作者
好嘛,把错全推给台积电了
如果说费米漏电问题都是台积电的错,那为甚么AMD的5系列就没那么严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0-31 1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Beval 的帖子

如果前提都成立。我觉得就是大核心跟小核心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0-31 12:26 | 只看该作者
Beval 发表于 2010-10-31 12:17
好嘛,把错全推给台积电了
如果说费米漏电问题都是台积电的错,那为甚么AMD的5系列就没那么严重呢

NVIDIA 改进 Fermi 的漏电流问题是包括了修改设计,所以不存在全部推给了 TSMC 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10-31 12:34 | 只看该作者
漏电有部分工艺上的原因,但也有部分是nV的物理设计能力不如amd的关系.

amd一样遇到漏电,但是控制的好,cypress的晶体管密度比fermi大,但是受到的影响却比fermi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2:42 | 只看该作者
los_parrot 发表于 2010-10-31 12:34
漏电有部分工艺上的原因,但也有部分是nV的物理设计能力不如amd的关系.

amd一样遇到漏电,但是控制的好,cy ...

工艺本身是外在原因,架构内部的调试也非常重要,AMD这方面显然比NV经验丰富的多……NV这次应该说长进很大,所以说困难也并不都是坏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2:44 | 只看该作者
Beval 发表于 2010-10-31 12:17
好嘛,把错全推给台积电了
如果说费米漏电问题都是台积电的错,那为甚么AMD的5系列就没那么严重呢

TSMC其实是把费米的问题给放大了,也让NV意识到自己工艺设计方面的实力和经验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2:45 | 只看该作者
Edison 发表于 2010-10-31 12:15
据我所了解,NVIDA 的 28nm 产品的都是 kepler (1+2?)架构下的产品,应该不存在 Fermi 1.x 。

不过你 ...

开普勒不搞1D了吗?也要追求计算密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10-31 12:53 | 只看该作者
shu0202 发表于 2010-10-31 12:45
开普勒不搞1D了吗?也要追求计算密度了?

以后像单精度吞吐能力这类指标应该是维持摩尔定律的发展速度,大踏步的是其他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2:58 | 只看该作者
Edison 发表于 2010-10-31 12:15
据我所了解,NVIDA 的 28nm 产品的都是 kepler (1+2?)架构下的产品,应该不存在 Fermi 1.x 。

不过你 ...

我的理解是28nm高端恐怕明年年底前都难以露面,用成熟架构进行新工艺试水势在必行,否则一年时间不更新产品很容易在市场上陷于被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3:04 | 只看该作者
Edison 发表于 2010-10-31 12:53
以后像单精度吞吐能力这类指标应该是维持摩尔定律的发展速度,大踏步的是其他方面。

那是不是意味着内部单元更紧凑?也许我们以后看不到比450平方毫米还要大的GPU芯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3:05 | 只看该作者
darkstorm 发表于 2010-10-31 13:03
理解不如了解

那除非是NV技术部门的工程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10-31 13:30 | 只看该作者
ati从R600就意识到漏电流问题了,那么多年经验了,NV一直都太成功了…尤其G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0-10-31 13:33 | 只看该作者
LZ又开始梦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9-11 2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