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lcqxinyu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超级计算机系统构想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2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萤火虫 的帖子

本来这个就是为家庭服务的,开始起名叫未来的家庭服务器,可是人们见多了现在的家庭服务器,会混乱!

另外就是等待intel 的lightpeak成品出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2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PEEDOFWOLF 的帖子

呵呵,我也想多作图,但是找不到符合自己想要的,仔细看看,会有冲动的想法的。{:5_19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1-6-2 10:56 | 只看该作者
lcqxinyun 发表于 2011-6-1 22:15
回复 ouyangxi21 的帖子

显卡的话应该也没有问题!多屏显示已经能实现了,你说还有问题吗?见过LINUX的虚拟 ...

现在的云(就是楼主的这个设想)已经完美做到分配cpu给几个系统同时使用。
但因为系统一般用来科学运算,办公等。基本不会用到gpu。
so 根本没人开发gpu上的多机分配资源。
在云计算的多屏显示和我们单机的多屏显示是完全不同的,这个是软件模拟的(比方说远程?)不是单机多屏显示。
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ouyangxi21 的帖子

的确,GPU与通用计算的CPU不一样,我们现在使用的显卡都可以多屏幕显示了,实际上我也用过5750实现双屏显示,驱动针对于多桌面也只有扩展桌面或者复制桌面之类而已,并不是真正的独立显示!但是既然可以多屏显示了,那么在驱动之间多屏和独立显示也相差不大(个人理解)。配合上软件,可以实现比云功能更加良好的画面体验!云功能的话根本没有这么大的带宽去实现华丽的画质体验。这也是我之前为什么一直要用LP线去实现多机连接的原因!不过第一阶段的话估计是从多桌面虚拟开始,还是LINUX的四桌面,如图片中的四台显示器,每个显示器终端分配一个工作桌面,这样就可以运行在同一系统上了!以后的话再从驱动入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1-6-2 1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uxiaoyong 于 2011-6-2 11:59 编辑

其实当初INTEL推出光纤LP的时候 我也很快想到了这种模式 怎么说呢? 不是说光纤不好,光纤目前实现的成本过高。本人就是用一台FX5000 超频3G  1G DDR2*3  配合拖机软件 在WINXP WIN7来实现了一拖三的   目前一拖三方案灰常成熟  。而楼主多处说到的光纤系统 其实在我这里一拖三的拖机方案中属于外设的延长系统  因为光纤对我来说成本的确过高  只是使用了简单USB延长器 和音频延长器 还有足够长的VGA线材 就可以实现光纤系统基本的功能了 虽然线材只有两根(一根网线来传输USB和音频信号,一根VGA延长线传输图像信号)。其实也有集成度更好的延长方案,就是用UVA延长器 ,这个玩意可以将USB 音频 图像信号整合之后通过一根超五类或者六类的网线来传输(六类传输双绞线材带宽也达到了1G,虽然相对于LP比较低,但是对于外设来说已经基本满足了)这样的UVA延长方案可以做到跟LP的90%功能而且已经有成熟的产品,价钱也不贵(相对于我现在一拖三的廉价延长方案来说还是蛮贵的)还有最后说的  LP和所谓的孢子系统都是短时间没办法实现的,尤其是孢子系统。说一下LP的绝对优势吧,超小的光纤布线起来跟无线一样方便,强大传输带宽,简直可以驾驭一切现有的IO端口。最后,总结一下由于LP和孢子系统的技术门槛和垄断性 不适合我们老百姓去弄,老百姓的就是把现成有的产品更好的利用起来,这才是老百姓的智慧。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1-6-2 16:22 | 只看该作者
顶起 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1-6-2 16:22 | 只看该作者
木有用 直接上成品 才是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1-6-3 10:22 |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电费……买一台高性能主机,终端用上网本,平板,手机,网络用11n,除了游戏作图等用GPU的可能有问题,一般应用绝对可以满足。
大家可以看下思杰的虚拟桌面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uxiaoyong 的帖子

谢谢,可能你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光纤并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么贵!几块钱一米。这个UVA产品之前我也见过了,需要铜质网线,一米也要两块钱了。传输距离可以30米内无耗损,1GBPS的速度虽说OK,但是也只能看电影了。最最重要的是没有用我所说的自由,必须有人猫在主机边玩电脑的,并且貌似只能一拖二!我的构想是没有主机的在旁边的,上网是一个安静的环境,并能多机使用资源。呵呵

LP芯片只要8美元,重要的是支持chrysanthemum链功能,进行多设备的连接!其实还有一种HDBaseT技术,也是用网线可以达到了20GBPS,带宽没有升级可能,我也不考虑了!想起当年整合主板出来时候的一句话,整合才是王道。整合了就可以如果在细细的光纤中外面包上12V的直流供电,给显示器供电,那么就真的是一线通了。

下面是刚好的是LP使用了pci-e通讯,可以使用系统总线,把其他的一下USB,声卡,无线网卡等通过PCI-E总线与主机交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yinwenyuan 的帖子

电费的话不是是很大问题,这样的一套主机功耗在300W左右,比起四台主机的功耗来说,已经很低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uxiaoyong 的帖子

前面人家都把芯片做出来了,还要等技术成熟的产品做出来了,再利用!中国人有十几亿,难道个个人都很能忍?等到什么都做好了再去利用的话,怪不得甘居人后,别人吃肉我们就只喝一点点的汤!难不成这就是几千年的智慧累积?我是不会这样的想法的,等候环境对他的事业完全有利才动手的人,将永远不会成功。有点偏激,但是能做出这样的机器再卖回欧美国家,你不觉得这样才好玩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oco_coco2 该用户已被删除
52#
发表于 2011-6-3 14: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1-6-3 1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lcqxinyun 的帖子

“必须有人猫在主机边玩电脑的,并且貌似只能一拖二 ” 你这两个个观点我就不同意了,   没必要猫在主机旁边  ,  也没有说只能一拖二。  建议你还是多了解一下虚拟终端的软件的发展吧。 目前已经有一拖十的软件 和成熟的硬件配置方案了(是全功能的虚拟终端,而不是像你说那样只能看看电影)。  你方案固然是具有前瞻性,但是最要命的延长系统实现难度太大了,英特尔对LP的技术垄断(建议参照一下USB3.0的现状吧)?总的来说还没有成熟,至少目前这几年没办法做到成品出来。你所说的什么1G只能看电影 ,别人都用来玩1080P的游戏了。其实六类双绞线的带宽已经足以满足1080P分辨率显示信号所需要的带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1-6-3 1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lcqxinyun 的帖子

面对这样的话,完全无语了。难道每个人用得起高端电脑的,都得搞IC设计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1-6-3 1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lcqxinyun 的帖子

没什么甘居人后,审视自身目前的实力和情况。整合周边的资源,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就拿苹果来说吧,他不是尖端IT科技的企业(据我的了解),但是他确实一个能够完美融合尖端科技的强大的企业。现在世道,我们不缺最好最强的芯片,不缺最好最全面的系统,但是缺乏将其融合起来的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coco_coco2 的帖子

算是云计算小型化了!呵呵

硬盘的安全性靠RAID0+数据盘+UPS,RIAD0保持硬盘速度,数据盘是备份数据和作为影音资料保存,UPS是以防万一的!
与客户机不一样的是,客户机需要一套独立的系统,这里面只有一个数据转换装置就可以了!面对的是一个自己的系统,只不过共用一台主机资源,切可以负载均衡,优先级性能、网络分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uxiaoyong 的帖子

我语言能力不是很好,可能有点误解吧!不好意思了~
这么说:用拖机是可以使用共同电脑,但是信号会随着线路的延长而不断的衰减!在十米的距离下衰减已经十分明显。最好不要超过5米。DVI的话就不用说了,数字型号是很低电平的,距离只有3米这样子,加上昂贵的芯片放大之后也就十五米!HDMI加上HDMI信号放大器最远传输45米(15米+15米+15米,级联放大),三级放大之后失真也是很明显的。那么用的多的还是VGA,这仅仅是显示输出,加上无线的键盘鼠标也只有10米这样。这样的距离来说,只能打墙洞进行主机交互了。但是无线键鼠却又不可以了穿墙了,必须有线。但是我们一旦使用外设的话还要跑去进行主机操作。
        我的构想也是从拖机得来的,但是把拖机的缺点解决掉,提升了带宽!至于你说1Gbps可以用来游戏的话,这个我不苟同。因为传输1080P的需要带宽为1920*1080*32/8=7.91MB(所需显存=图形分辨率×色彩精度/8),这只是一帧的显存容量,乘以24帧/s就是189.84MB/S。注意,这只是32位真彩色的影片需要的带宽。桌面时的刷新率是随机的3——15帧,我就不说了。那么游戏需要3D缓冲,那么需要的带宽就是2D的三倍,就是189.84*3=569.5MB/S,这就可以很好理解DP带宽有10.8Gbps的原因!因为这样才可以提供全高清刷新带宽!(不过貌似也不够,刷新50HZ的话计算得到需要1186.5MB/s=12Gbps,于是出了DP接口1.2版,带宽21.6Gbps,但是还是线短。)

从上面可以知道。用一根100MB/s的线缆看1080P和游戏,你说会有什么效果?而UVA的话估计使用某种解码编码器,传输速度也不一样,但是效果绝对不是真正的数字输出,而是压缩了的!

至于USB3.0,我只能说这个不是垄断,一流做规范,二流做标准,三流做产品,中国连三流都做不了,现在你说人家垄断,好好想想。想想我们为什么不能垄断,因为我们连说话权利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uxiaoyong 的帖子

至于难道每个人用得起高端电脑的,都得搞IC设计吗?这里面,我很想笑,有点偏激!我们中国传统好的多,留下了类似那些枪打出头鸟的警句也很多,没有什么人愿意冒险,都是等人家吃过了螃蟹之后又开始你争我夺的窝里斗(山寨机就是个典型例子,卖不出去,还要自相残杀)。

       我不要求人人搞IC,但是也想不会欺骗大家说某某技术如何如何智能,如何如何先进,十分难做到的。如此蒙骗大众,使之成为一个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世界,让国人对此类科学带有抗拒。明白了吗?我只想让大家明白,做,就有希望,不做,还是原来的样子,甚至依赖越来越强!做了就可以第一个发明一种替代都是外国发明的传统电脑的新时代,符合国人需要,降低外国对国内的技术垄断,还可以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不做的话,那就继续窝着看人家吃香喝辣吧~


也许教育真的要改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uxiaoyong 的帖子




科技的发展不在于少数人科技,而在于全人类的科技发展!在你旁边的就要好好珍惜,可望不可求的你就不要精神胜利了,洗洗睡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1-6-4 15: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uxiaoyong 于 2011-6-4 16:13 编辑

回复 lcqxinyun 的帖子

我数学不好,所以没办法考究你的计算结果。还有你所说道的编码压缩器的确存在于UVA ,不单止是UVA用到了编码压缩传输技术,当下很多云计算都必须用到编码压缩。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超高速的通信系统(就是阁下经常挂在嘴边的光缆系统)的发展严重济后满足不了云计算所渴望得到的高速带宽需求。压缩是必须的,尤其在高速传输领域,就更加需要了。传输系统强弱不单单是取决于传输线缆的电气性能强弱,还更大程度依赖更为先进的高效的编码压缩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3 2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