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所说的所谓测试是不科学而且是明显存在误导的。' Y( r1 s3 k7 w) z+ l3 [
你们所说的测试线材结构是这样的 ( X1 E+ c8 c4 Z
功放+( 接头 + 导线 + 接头)+耳机
# d6 [8 a& ^1 O) B* n4 L对比线的结构是这样的
& g; K1 z5 R! ~5 b功放+(另一种接头+另一种导线+另一种接头)+耳机
" s0 X; N- j, e. {5 g' ^( P可想而知所谓的差别了吧!!!!!!!!
1 S* m" T$ ~0 G1 h, p {信号传导整个过程变成了这样
6 O+ O9 v2 X3 C- w9 {% | T功放---功放上的接头------导线上的接头------导线---------导线上的接头-------耳机上的接头------耳机
3 P, I" g, _7 m% M可见经过了四个接头。
, b! V" a7 n( d* b: Y9 N. K' Q: y在简述一下原理吧:9 b2 L5 s2 B6 n( [$ a g3 ?
铁线和高级线物理上的差别0.5%------经过四个接头后差别1%----------经过心理放大后差别10%1 C6 k4 i; _; c. t7 s: g7 M* z
想问一下谁有试过直接把导线焊接到耳机和功放上进行测试呢?没有吧!!!!
- ?( N8 c7 {' Y2 {( y& E8 z8 d: X又有谁把cd直接焊接到功放上的?口上说是烧友结果这些最基本的物理常识都不用。- [& e0 f8 l) ~' A' A7 t1 z
反而制作各种接头这够奇怪的了。
' W) K: w. i) C+ _) Y& L
9 i0 p7 C' h* ~2 p/ H然后说一下商业上的模式。
. u* a2 ` c/ p! ~9 O% S. C( P2 L/ [大家可以看看鼓吹线材的通常都是一些新生厂商,老厂商通常不鼓吹线材甚至用料。' B) W# O* \) J9 n, y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技术积累要消耗很多时间和人力,新厂商不可能投入太多
2 F/ ^; ^$ C* l" r但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只好靠包装,明显堆料是最快捷的方法。$ p# B+ S9 W Q) J" I3 }! E7 `
4 X5 _" ~0 n: d. |1 S, h7 H8 G- D
# H8 m% s# R) L; U3 Z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