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如果处理器消费量不断高速增长,而AMD的产能虽然提高,但还是始终占不上很大比例,我说的前提也就不存在。
也许AMD的一亿颗处理器是建立在生产单核的假设上的, 而今后是双核、四核、多多核,所以除2除4算下来AMD最多产量只能达到20%甚至更低。
产能要看,能出多少wafer,每wafer出多少片良品。也许每wafer能出很多单核(如此推算出一亿颗?),但是每wafer能出几颗双核、四核、多多核?会下降好几成吧?一下由40%调到20%以下?
那么Intel只要降低成本、扩大产能,产品性能和对手大致处于相同级别即可。很容易保住利润并同时继续控制占有率优势。游戏将继续, 大家都可以松口气。
主频也许增长没有那么快, 但是晶体管数量还是在快数增长。
I/A双方都在希望能设法以相同价格卖出更多的晶体管这种模式维持今后几年的局面--如果必需用更多倍的晶体管才能实现更好的IPC或显式/隐式TLP,需要加倍数量的晶体管甚至更多才行, 那么你侬我侬你呸我掐的游戏将一直继续下去。
总的需求,和I/A双方各自的产能比例,这是决定I/A双方对抗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