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915|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特尔AMD上演特洛伊战争 将公布反超线程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28 0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浪科技讯 6月27日消息,英特尔将在7月23日发布全新Core微架构处理器之日,宣布“反超线程技术”;而AMD预计在7月24日宣布相似的Reverse- HyperThreading技术,以回击Conroe处理器的发布,目前而双方均对此低调不宣。这项技术尚未有正式的中文对译名称,一般被称作“反超线程”或“逆向超线程”技术。开启该技术后,双核处理器的两颗核心可
       
城市生活信息        打造企业网络黄页
IBM免费软件下载。        蓝代斯克简约有道
       
以共同处理同一任务。

  超线程技术的前世今生

  2002年11月,随着主频高达3.06GHz的Pentium 4处理器全球同步发布,英特尔再次为处理器的发展历史书写下一个标志性词汇——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超线程技术是华盛顿大学与DEC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科研小组的成果。1997年,英特尔公司申请了该项专利,并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开发。使用超线程技术,个人电脑将相当于拥有双CPU,可高效执行多个任务。

  得益于超线程等技术的光环和英特尔卓越的公关能力,高耗电、执行效率低的 NetBurst架构被完美掩饰,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但直到今天Pentium 4和Pentium D仍一直为业界诟病。自2004年以来,英特尔遭遇了产品跳票、项目受挫、错失机遇等等问题。在性能测试中,AMD处理器无论效能、
性价比均较英特尔处理器胜出一筹。

  英特尔在以色列的设计团队充当了救世主,新一代的Conroe系处理器性能比AMD现有的K8更好。该团队曾经设计出堪称经典的Pentium M移动处理器,他们也是Core架构的设计师,新的架构将使英特尔回归高效、低功耗的路线。

  AMD内置木马武器

  在处理器进入双核时代后,软件的优化占有重要位置。若软件未能对第二个核心分配工作,则该核心就处于闲置状态,不能为处理器带来加速效果。目前双核处理器在单线程任务如游戏性能上与单核处理器相差寥寥,双核的性能在游戏中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AMD已经在双核心Socket AM2处理器当中内置了回击Conroe处理器的杀手锏,即反超线程技术(Reverse-HyperThreading)。用户可以通过升级处理器驱动程序和主板BIOS来激活反超线程技术,介时微软有可能为反超线程技术发布
操作系统补丁。AMD反超线程技术可以作动态调整,即在需要的情况下,开启反超线程,双核处理器被系统视作单核心处理器。

  如此双核处理器的两颗核心可以共同处理一个任务,采用该技术后的AM2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可以处理6条指令,完成计算之后又可以恢复成双核心。

  英特尔早有预研

  事实上至少在去年,英特尔即有一项代号为Mitosis的研究项目,通过硬件和编译器相结合来实现预测线程技术(Speculative Threading)。

  线程将被系统中的单一核心通过预测来执行,由此达到改善将来多核心CPU的整体性能之目的。在某些情况下,性能可以得到2-3倍的提高。

  英特尔Mitosis与AMD Reverse-HyperThreading的分别,在于前者需要软件提供优化分工才会运作,后者则无需理会软件有否优化而自行由硬件分工。

  在将来进入多核心处理器时代,如4核心或8核心,反超线程技术将更具意义。英特尔两款新的四核处理器将在2007年一季度上市;AMD的4X4平台配置更为恐怖,将随其上市,并可升级到8个处理器核心。

  发布之日展开肉搏

  在7月23日,英特尔发布全新Core微架构处理器的日子,英特尔将展开公司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降价攻势,无论是桌面双核还是单核Pentium产品,包括低端Celeron都将全线大幅降价,从而欲在各个细分产品市场完全封杀AMD。

  英特尔将以市场占有率为目标,此后将是血腥打击AMD需要收回几十亿美元建厂投资的关键时期,而不会再是过去的保持优势适当博奕的战略。这将不再是市场的分羹大小之战,今后4年是生死之战的开始。英特尔AMD全身充满血腥气息,一场史诗战争的高潮开始了。
2#
发表于 2006-6-28 06:56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反超线程技术”。
怀疑就是一种文字游戏,炒作伎俩
根本没有理论依据

如果有反超线程技术,还研究什么高频率干什么,直接把多个弱核反超一下

如果存在这种技术,那么它的实用性肯定很有限

目前而双方均对此低调不宣


故做神秘,intle有什么必要对此不宣?

还想给人那么一种预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6-28 06:59 | 只看该作者
凡是宣传什么“反.超线程”的基本可以无视

只是一种营销手段:whistl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密码错误 该用户已被删除
4#
发表于 2006-6-28 07:0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6-28 07: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密码错误 于 2006-6-28 07:04 发表
感觉还是不要说的那么绝对。
想想那些传说的4核、16核……,如果没有类似的技术才是不可思议呢。

你信才是不可思议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密码错误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06-6-28 07: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6-28 08: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imimi 于 2006-6-28 06:56 发表
什么“反超线程技术”。
怀疑就是一种文字游戏,炒作伎俩
根本没有理论依据

如果有反超线程技术,还研究什么高频率干什么,直接把多个弱核反超一下

如果存在这种技术,那么它的实用性肯定很有限



故 ...


怀疑要有点依据,不要想当然。

Intel、AMD所称的反超线程实际上学术名称为推测多线程或者投机多线程,早在1995年就由IBM提出了这个观点。在接下来的十年间,不下几百上千篇此类论文发表,数十种相关硬件架构被提出。现在也应该是一个可以商业化的时机了。

早期的论文可以看看《Single-Program Speculative Multithreading (SPSM)Architecture: Compiler assisted FineGrained Multithreading》,by Pradeep K.Dubey,Kevin O.Brien,Kathryn M.O.Brien and Charles Barton。

任何一种技术,都必须要在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应用,在时机不成熟时应用,就会适得其反。x-86处理器的微结构目前已经足够复杂,在加入任何一种新技术时,必然要慎重斟酌。

[ 本帖最后由 vivalinux 于 2006-6-28 08: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6-28 09:1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论文是不是存在伪命题

一个虚假的课题n多人都为了paper而paper

做论文的人自己都不相信能做成功

感觉反.超线程太复杂了,放到硬件去做,不合适

线程在软件里去实现都复杂,更别说硬件去实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acard 该用户已被删除
9#
发表于 2006-6-28 09: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6-28 09:36 | 只看该作者
管它呢,超线程也好,反超线程也好,真正上市以后买回家做个测试不就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6-28 09: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imimi 于 2006-6-28 09:16 发表
我觉得论文是不是存在伪命题

一个虚假的课题n多人都为了paper而paper

做论文的人自己都不相信能做成功

感觉反.超线程太复杂了,放到硬件去做,不合适

线程在软件里去实现都复杂,更别说硬件去实现了


不可否认大量的垃圾论文存在,但也要看到一项新的技术在被广泛接受之前,都有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数据做支持。没有这些前提研究,一项技术要实用化就是无稽之谈。你如果把几百上千篇论文研究,几十上百个project都归于虚假课题,你可以认为这个东西是在扯淡。从这种认识论出发,Trace Cache、SMT、超标量、分支预测、流水线、Cache、存储管理,统统都可以归为垃圾。我们的讨论也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

// 反超线程在SMT的基础上,也没有提升太多的复杂性吧?一个含反超线程技术的14级左右流水线的处理器,我不相信硬件设计上会比31级netburst的处理器更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6-28 09: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grantleung 于 2006-6-28 09:36 发表
管它呢,超线程也好,反超线程也好,真正上市以后买回家做个测试不就清楚了……

就是,先用Superpi在X2上跑一下,看看有没有提高。

普通用户还没太多人在用虚拟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6-28 0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grantleung 于 2006-6-28 09:36 发表
管它呢,超线程也好,反超线程也好,真正上市以后买回家做个测试不就清楚了……


嗯,真正的性能要靠实物评测。任何一种技术在实现上都有诸多tradeoff,可以导致性能的很大出入。P4的HT实现相比较SMT在重要的流水线前端砍了几斧头下去,实物评测的时候性能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反超线程能带来多少提升,除了依赖于应用,也要看设计的激进性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6-28 09:50 | 只看该作者
我都怀疑amd有没实力写出这种特殊的编译器:p

编译器搞不好,复杂度都比cpu还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6-28 10: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vivalinux 于 2006-6-28 09:49 发表


嗯,真正的性能要靠实物评测。任何一种技术在实现上都有诸多tradeoff,可以导致性能的很大出入。P4的HT实现相比较SMT在重要的流水线前端砍了几斧头下去,实物评测的时候性能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反超线程能带 ...

在前端找主要问题?不是吧, P4的CPI(cycles/per instruction)比较大,平均下来>>1cycles/指令,前端又是Trace cache无需解码,而3uop/cycle的输送能力, 供应能力比较充分了。

而是被分掉的Cache L1D。 如果另一个线程不占太多L1D,HT是急如闪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6-28 10:07 | 只看该作者
估计是有所提高 双核执行单任务提高100%绝对是做梦
但估计某些软件优化后的任务能提高30%,那也相当不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6-28 10:10 | 只看该作者
按照之前Inq的报道,AMD的那个驱动似乎是类似于GPU的驱动,这让人想起了特定优化,例如用户或者厂商编写某个程序的profile,实现性能提升和解决兼容性问题,到时候看看AMD的驱动是长得如何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6-28 10:37 | 只看该作者
Edison说的那种东西, 太糟了吧? 那不就等于, 事先把某些单线程程序和API,改写为多线程程序放在驱动里; 系统协助识别一下,是不是正在使用那几个程序,如果是就调用驱动中的事先该写好的多线程程序,而不是调用原来的程序。 这下倒好, 连二进制翻译什么什么的都可以省了。 看来,迟早可以等到Superpi的多线程补钉加在驱动里面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6-28 10: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opetoknow2 于 2006-6-28 10:37 发表
Edison说的那种东西, 太糟了吧? 那不就等于, 事先把某些单线程程序和API,改写为多线程程序放在驱动里; 系统协助识别一下,是不是正在使用那几个程序,如果是就调用驱动中的事先该写好的多线程程序,而不是调 ...

这个驱动也未免太大了吧?会不会即时的编译程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6-6-28 11: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imimi 于 2006-6-28 06:56 发表
什么“反超线程技术”。
怀疑就是一种文字游戏,炒作伎俩
根本没有理论依据

如果有反超线程技术,还研究什么高频率干什么,直接把多个弱核反超一下

如果存在这种技术,那么它的实用性肯定很有限



故 ...

拭目以待吧,科技在发展,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6 2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