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vojal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X FI声卡的争议。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8-25 18:15 | 只看该作者
做多声道系统,牵扯到很多东西.包括墙壁的反射,折射,漫反射等等.还要吸音.做的好.的确很不容易,要是做的不好.反而引起整个空间的杂乱.2.0成本低容易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8-25 18: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hf 于 2007-8-25 17:53 发表 0 z# R$ ]; |4 I2 F' c( F8 P
5.1,7.1理论上是比2.0强很多的,为什么不流行的原因就出在成本上,一套入门级的2.0就差不多2000了,要做到同等质量的7.1,价格就要去到15000,加上摆位复杂,所以上7.1的人就少,7.1的用户少,自然做7.1音源的 ...
4 l  ]2 T" r7 B
的确,摆位是很难搞的问题,正面两个音箱已经令人很头痛了,更何况是8个……另外,5。1还是7。1,对于播放某些类型的音乐,可能效果很好,如NEW AGE,也可能令人不习惯,比如交响乐,喜欢站在乐队中间听,感觉很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8-25 18:25 | 只看该作者
之前我就说过.... p/ {0 j) l3 n  v, B' k
/ M! A# O/ H7 N
5.1音箱一半价格的2.0音箱, 在音质上随便PK掉5.1音箱... 电脑音箱上面, 2.0, 2.1还有点意思, 5.1, 7.1就是拿来YY的吧...
% i0 W; k1 W$ m) k4 b& r' Q2 h0 R1 \: U$ E5 \. H- z: ~7 V
先不说一般5.1音箱中小小的卫星箱的音质如何, 也不说声音相互间的干拢谐振等等...如果没有在装修时预走好布线的话, 满地的乱线已经够人烦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8-25 1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etaverse 于 2007-8-25 18:18 发表
8 m) w. _, v3 P/ O/ u% J; C8 ]( `, @; |5 _  ]
的确,摆位是很难搞的问题,正面两个音箱已经令人很头痛了,更何况是8个……另外,5。1还是7。1,对于播放某些类型的音乐,可能效果很好,如NEW AGE,也可能令人不习惯,比如交响乐,喜欢站在乐队中间听,感觉 ...
8 V7 Z. {" F# b9 u0 f
错了...听7.1交响时,正常的感觉是站在乐队正前方一个黄金位,后方及旁边的音箱只是提供给你临场的效果,并不会盖过主音箱直接听到乐器声,除非音源不好或音响的设置不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8-25 18: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hf 于 2007-8-25 06:33 PM 发表
, ~) C0 o5 c" T( V
  I/ \0 P: ^9 d% Y1 t' N错了...听7.1交响时,正常的感觉是站在乐队正前方一个黄金位,后方及旁边的音箱只是提供给你临场的效果,并不会盖过主音箱直接听到乐器声,除非音源不好或音响的设置不正确。

4 x& ?) x* o3 I" `1 i0 ^7 K
6 x% ?& s3 m1 O8 U) J0 j2 A4 H真正的现场是几声道的?: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8-25 18:50 | 只看该作者
真实的现场无限声道...可以说通过传统的物理音学手段是永远无法精确还原,更别说那令人兴奋的现场气氛了,未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神经网络虚拟现实技术或许能提供高度的感受,可惜我们连带我们的曾曾孙估计都享受不上~: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8-25 18:54 | 只看该作者
5.1和7.1就是玩游戏和看影碟用的,不是用来听音乐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8-25 19: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hf 于 2007-8-25 18:33 发表
( w8 Q4 ?) ?5 ]) n7 N
# J" S8 A, w- C3 R- I9 s) Y# t5 _错了...听7.1交响时,正常的感觉是站在乐队正前方一个黄金位,后方及旁边的音箱只是提供给你临场的效果,并不会盖过主音箱直接听到乐器声,除非音源不好或音响的设置不正确。

$ ~/ v. E1 i! ]& Q5 K* y9 f, i我听过的古典DTSCD,要么可能是录音的MIC全摆在包围着乐队的位置,要么就是2声道母带用DTS编码得到的伪5。1声道,听到的全是舞台中央的感觉。除非录音的时候是用根5。1系统6个箱一一对应的6支MIC,环绕声道的MIC还要装在音乐厅后面距听音者有足够的距离,不然播放出来还是会有明显的从后方某个发声点发出的声音,而不是自然反射声。事实上,要用2个或者4个环绕箱模拟整个音乐厅的堂音,很难做到~~当然,更难的是听音室,没有几个人有能力搞个跟音乐厅一样规模一样制式的听音室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8-25 19:54 | 只看该作者
A2ZS和X-FI到底差多少?:( 1 K7 [1 F1 ?6 W% k
不折腾了,继续用A2Z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8-25 21:56 | 只看该作者
只要你觉得A2ZS够用,就可以.而且上X FI箱子也要跟的上,其实你箱子不变,换成X FI也不过是换个不同的音色而已.主要市看你喜欢不喜欢X FI所变现的音色.而且你还要懂得捣鼓X F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7-8-25 23: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etaverse 于 2007-8-25 19:14 发表
: Q6 N. }6 w7 t$ ?7 `, c1 F% g( U+ |5 Z' O7 D& W6 I7 K$ L8 d
我听过的古典DTSCD,要么可能是录音的MIC全摆在包围着乐队的位置,要么就是2声道母带用DTS编码得到的伪5。1声道,听到的全是舞台中央的感觉。除非录音的时候是用根5。1系统6个箱一一对应的6支MIC,环绕声道的 ...
: O+ D+ D6 b. @8 V" q; I
! [1 ^5 K! @+ P$ g! f. V# C
合成的! l# u2 W2 i6 {$ V

3 E% [( ^+ G# s) c当然不是现场录的3 {: z# l* h2 v/ ?

) Q3 z& J0 o  q环绕就是出环绕音,墙面反射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7-8-25 23: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hf 于 2007-8-25 06:50 PM 发表   \& o7 F# r) _0 p) {6 G
真实的现场无限声道...可以说通过传统的物理音学手段是永远无法精确还原,更别说那令人兴奋的现场气氛了,未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神经网络虚拟现实技术或许能提供高度的感受,可惜我们连带我们的曾曾孙估计都享受不 ...

7 D: o/ j) k# A( e$ H0 d, ?( s" T$ Q
其实单单说交响现场或者演唱会等的话发声的位置也不过就是舞台范围,所以相对而言一对高素质的2.0的立体声音箱更容易营造出这种效果。
6 Y$ _. U1 E" C3 f  C# X
8 S- j3 x4 F# u当然了,观众席的那些热闹效果我喜欢把它规类到AV范筹: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7-8-26 09:19 | 只看该作者
空间感上来说人头+入耳还原最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8-26 12:33 | 只看该作者
前面有朋友说一般听音乐的都是MP3,我不反对.这些一般用户也不会对器材声卡有太过于苛刻的要求.只要等得到一个水准也就是可以满足的.
# f) b% g9 |8 q9 Z, L' L
9 B  P8 y6 s5 F% O: l2 N% E而一般对X FI进行批驳的一般要求都比较高,因此他们的音源上不会拿MP3来衡量.
8 N, ?  x0 R) k$ H
1 D& t" L1 `. d% I& W9 D, l8 F/ DMP3来测试器材很容易出现错误的评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7-8-26 12:34 | 只看该作者
耳机和箱子所营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听音乐我还是喜欢用箱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7-8-26 13: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jx01 于 2007-8-25 23:40 发表 / h  `% K( }5 K) l
' `/ s. t$ A" X+ [% P* Z
0 P$ }3 Z- T3 t3 i# c2 Q5 V
合成的! q) d1 G/ ^9 p7 h0 ^% ?' C' `3 l

2 f6 e/ V, \% W, [当然不是现场录的
' N) I2 s: i5 v" F$ s; k" h* U' ^# W2 R
环绕就是出环绕音,墙面反射声

/ S* \6 t5 M' Z& p) X我觉得环绕MIC摆在音乐厅后方墙壁附近录音没有什么必要,反正实际家居听音室没有什么可能模拟出音乐厅的条件,加上墙壁本身都会有反射,而且正如C版所说,真正发声的区域,也就是舞台上那块区域而已,多几支MIC还不如每个乐器组附近摆一支,听的时候按这X支MIC的位置摆出X.0声道(当然,相互之间距离还要按照比例),声场定位更赞...: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inyG 该用户已被删除
37#
发表于 2007-8-26 13: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7-8-26 14:07 | 只看该作者
小吴是来帮顶的:loveliness: :loveline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7-8-26 14: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vojaly 于 2007-8-26 12:33 发表 ! O" {/ f7 u4 r, `* b; p/ @
前面有朋友说一般听音乐的都是MP3,我不反对.这些一般用户也不会对器材声卡有太过于苛刻的要求.只要等得到一个水准也就是可以满足的.9 [# W, A  f% p
+ c8 k: g5 P% i* N( Q! ?9 C
而一般对X FI进行批驳的一般要求都比较高,因此他们的音源上不会拿MP3来衡 ...
1 n) u2 f& B& b: ^8 Z

9 u8 j6 Q* O3 Q4 ^; {也不能太迷信ape啊。网上下载的很多ape其实都是mp3转的,呵呵。而且用lame制作的256~320kbps的mp3我不相信这里的大部分人都能听出和ape的区别。毕竟有高档器材的人只是少数。什么时候搞一个公开的盲听活动,估计可以让这里很多对“数码声”(中国特色的词汇)过敏的所谓“高人”现形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7-8-26 17: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ero1 于 2007-8-26 14:28 发表 ! \9 E. [- u9 J" H
( V6 Y# U& [) e$ E7 J
8 x, n! P1 C$ n! [. x: T) Y
也不能太迷信ape啊。网上下载的很多ape其实都是mp3转的,呵呵。而且用lame制作的256~320kbps的mp3我不相信这里的大部分人都能听出和ape的区别。毕竟有高档器材的人只是少数。什么时候搞一个公开的盲听活动, ...

. t  P9 y, G7 {; |, D0 M$ `每次DOWN下来的APE都用AUDITION查声谱,普通流行歌D版CD压的中招的概率会高一点,但也只是少数,对于古典和NEW AGE的还没碰到过……256KPS以上的MP3,我的6FIRE LT+K66就足够分辨了,认真听的话。对比之下MP3发干发涩,小提琴高音不够细腻,而且对于录音不好的歌,人的齿音明显更刺耳。& W4 Z9 \0 X' S: d2 D: k
9 ^" i$ z2 p$ C6 w+ a
[ 本帖最后由 Metaverse 于 2007-8-26 17: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9-10 19: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