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hackerz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说i7的高功耗~~~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2: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09-5-30 14:18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说这里ifan无比强大,而且心理素质普遍不好,说两句不同意见就受不了了
hackerzd 发表于 2009-5-30 12:41

关键是你的“不同意见”必须是事实啊。

这里的i fan,当年有多少是a fan

只是a实在不争气叛变罢了。

如果amd能和intel同代竞争还能胜利,我们当然也fan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09-5-30 1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cqwer 于 2009-5-30 14:37 编辑

戴着有色眼镜的fan果然强大,一点不同意见都不能说,否则就是打压它们。

至于某人,当年不是义愤填膺的声讨别的斑竹不中立过吗,现在怎么就能靠脑补补出来都在开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09-5-30 14:41 | 只看该作者
精辟 佩服 2# 二代战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09-5-30 14:4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还有啥高端U靠风冷能满载45℃的,相信这个就是脑残了
当然,你家室温零下的我的话就是放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09-5-30 14:50 | 只看该作者
竞争不过就走歪路子,老外也是一样的
http://www.amd.com.cn/CHCN/Corporate/VirtualPressRoom/0,,51_105_543,00,090513.html
真欢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09-5-30 14:59 | 只看该作者
路过路过..你们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09-5-30 15:43 | 只看该作者
我总觉得AMD的测温低是故意的
落后就要出招 不然宣传人员很难找到宣传的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09-5-30 16:01 | 只看该作者
82# 二代战神 废话,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就用底特律和芝加哥做过毁伤模型,不用他用谁?用更夸张的芝加哥?
说得很清楚,民兵三50万吨弹头低空空爆,这个数字已经是非常乐观的数字了。要知道从民兵三点火到落地有20-30分钟的预警时间,足够你跑到最近的民防工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09-5-30 16:08 | 只看该作者
飞机那是日用
火箭你天天坐吗??

955和i7都是民用级别的,
这两个例子不具备可比性吧
hackerzd 发表于 2009-5-29 1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09-5-30 16:09 | 只看该作者
81# 二代战神
同学你的数据又出错了哦,民兵三的50万吨当量弹头杀伤半径只有15公里而不是30公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09-5-30 16:33 | 只看该作者
澄清一下:

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集成在芯片上的测温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不过既然叫二极管,它的特性一定与芯片采用的工艺紧密联系。

一般来说,线宽越小的工艺,驱动电流与驱动电压的比例越大。按这个规律看,线宽缩小的时候,而测温算法没有跟着改变的话,测温很可能会偏高。这点intel和AMD都有很多例子。

但是同线宽下,不同的工艺细节也会导致驱动电流与驱动电压的比例发生变化。比如最重要的就是阀值电压设置。高阀值电压的电路这个比例就会略小,而低阀值电压的电路这个比例就会略大。
长期以来,intel就是比较激进地采用低阀值电压的电路,以获取较大的驱动电流,而用其他手段控制由此带来的泄漏增大。同时工作电压可以有所降低,动态功耗可以有一定减小。

而AMD则倾向于使用阀值略高的电路,而以略高的电压获得要求的性能。如果出现两级步进(甚至是两代工艺)下驱动电流与驱动电压的比例不升反降,也不是不可能。这个时候测温算法没及时改动的话测温偏低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实际上不仅仅是AMD,intel同样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我作为a fan在这个论坛多次替intel澄清过其新cpu测温偏高的问题,不过似乎对面却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和气量替amd作一些澄清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09-5-30 16:41 | 只看该作者
澄清一下:

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集成在芯片上的测温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不过既然叫二极管,它的特性一定与芯片采用的工艺紧密联系。

一般来说,线宽越小的工艺,驱动电流与驱动电压的比例越大。按这个规律看,线 ...
spinup 发表于 2009-5-30 16:33

看过大大另外一个关于测温的帖子后,对cpu的温度不再纠结,拿个功耗测量插座测一测心里就有底了
当然,某人3.8g 40多度的PII对我真有吸引力,买cpu还附送空调降温功能,性价比能甩intel几条大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estlee 该用户已被删除
94#
发表于 2009-5-30 16: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09-5-30 16:43 | 只看该作者
LZ的这两个平台都买了,我知道这是真的,因为我在易迅看到了LZ的买的其中某些配件的评论~

看过一篇文章,I7的内存控制器还是有点问题的,所以INTEL官方一直规定只能1066DDR3,虽然大多数厂方生产的X58可以上1800甚至2000,但那也是超频得来的,而用I7的人又没有几个愿意按照INTEL的1066来设置内存,所以可能这个是造成I7太热的原因吧~

话说CPU集成内存控制器,这是AMD的专利,作为与INTEL达场厩胱⒁庥么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9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7: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97#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7: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09-5-30 17:58 | 只看该作者
帅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09-5-30 18:0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intel首次内置内存控制器,做的并不是很好

同样是955,内存上1600,也没见像i7这样飙升20度的
hackerzd 发表于 2009-5-30 17:41

intel如果只算x86,是第二次集成内存控制器;

i7和原来的处理器不一样呀,内存频率要跑高,uncore部分电压,频率都要很高了吧

比如跑ddr3 1900,uncore就要3.8G,反正我用c0和d0的920,要跑3.8的Uncore电压就很难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09-5-30 18: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uanchuifeng 于 2009-5-30 18:13 编辑

无聊...不同的主板比温度 LZ不是一点点缺乏常识 同样一块U 在不同主板上 温度差20多度我都看到过 更何况你还是夸芯片组的温度比较 毫无意义

真的要比 红外测温枪 没有的话就少JJYY了 要测功耗 直接上power angel 看软件能对比出功耗 说你天真还是说你白呢
400mb的财务报表... 你去换SSD riad0 包你打开速度比超内存快N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9-10 15: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