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问我显示器为什么要做ICC,于是我写了些说明,只是解释了最简单的过程,菜鸟扫盲,大虾请忽略。
关于显示器为什么要做色彩管理,首先要搞明白色彩管理是个怎么样的过程.对于显示器来说一幅图片被显示到显示器上的过程,假如没有色彩管理来干预,那么就是图片里每个象素的RGB值被直接传给显示器,显示器将这个RGB值转化为你可以看见的彩色光线,如此而已.
假如其中有色彩管理干预,那么,图像的RGB值会首先被转化成Lab格式,然后再从Lab格式被转回RGB格式,然后送到显示器去显示,作这个转换的原因是,RGB是个与设备相关的量,好比计算时间的时候说的"一眨眼",不同的人"一眨眼"的时间是不同的,而Lab是个与设备无关的量,好比时间里的"毫秒".在这个过程里,实际上会有两个ICC在起作用.ICC就是一个表述设备的转换规则的东西,比如说"你一眨眼的时间是25毫秒".回到显示的话题,正确的显示图像的色彩需要两个ICC,一个是图像的,一个是显示设备的.图像说,眼睛要眨4下,图像有一个ICC,说"一眨眼的时间是25毫秒",于是这个量被转换成100毫秒,显示器比较傻,他不知道100毫秒是多长时间,好在显示器有个ICC,说"在20毫秒的时间里我就能眨完一次眼",于是软件把这个量再转回来,告诉显示器"你应该眨5次眼",整个过程就完成了.假如没有色彩管理,显示器傻呵呵的只眨4次眼,色彩就不准了.
所以,要支持色彩管理,你的显示器必须有个ICC,同时,图像里也要有,然后,你的软件必须要支持色彩的转换.目前许多图像格式包括jpg都包含ICC(未必需要有实体的ICC数据,只要做个标记,那么软件就知道这幅图像的源ICC需要调用sRGB或者adobeRGB),假如图像没有包含ICC,那么Windows系统就假定这幅图像的ICC是sRGB(这是微软定的标准),这就是标准的意义.
有人说PS里色彩不对,那其实是色彩管理没有设置正确,如上所述,一个完整的色彩管理过程需要两个ICC共同作用,如果只给了Photoshop一个ICC,整个过程只完成了一半,那后一半事情就是瞎搞了.好比把相机放到手动档,然后调整了光圈,可是快门没动,那曝光肯定不准嘛.换个傻瓜相机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哈哈.
然后他又问,对于原生sRGB色域的显示器,在只处理sRGB图像的情况下,还需要做ICC吗?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对于一般的民用显示器,即使它是非广色域显示器,它的色彩也不是100%符合sRGB标准的,它只是一个“非广色域显示器”,而不是一个“sRGB显示器”。对于色彩的差别用一个指标DeltaE来表示,这个指标越小,说明颜色的一致性越好。一般民用显示器的DeltaE都在10以上,我的DELL U2410的sRGB模式DeltaE在4左右,经过ICC校正,可以达到1以下,这就是ICC的意义。
然后他又问我,自己的显示器上作了ICC会不会致使图片传到网上,在别人的显示器上显示的更加不准。这个是不用担心的。在做图片处理的时候,一般是将图像的源ICC设置成统一标准,也就是sRGB或者adobeRGB,而显示器的ICC只能管到显示器,是管不到图像的。图像在你的显示器上显示的时候经过你显示器的ICC的转换,于是能在你的显示器上显示出正确的颜色,传到网上,别人的显示器拿来经过它的显示器的ICC的转换,于是在它的显示器上也能显示出正确的颜色。只有一些极特殊的情况下会将显示器的ICC包到图像文件里去,这些情况非专业人员估计一辈子也碰不到,专业人员估计是不会看我写的这些东西的,哈哈。
最后的建议是,如果你对色彩要求较高,那么在买了显示器后,推荐你买一个色度计,然后色度计有附带的软件,一般色度计自带的软件都是傻瓜式的,根据提示一步一步的做就能帮你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定。对于不想花大价钱在显示设备上,而又对色彩准确性要求比较高的话,不建议买广色域显示器,因为广色域显示器需要用分光光度计校准(这玩艺超级贵),而非广色域显示器只要用色度计就可以了。目前最便宜的正版色度计据我所知是pantone HUEY,虽然外观看上去不如蜘蛛、i1之类的高档,不过据台湾人测试似乎精度还不错。而且一般色度计附带的软件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根据最后生成的显示器ICC来直接校正显卡的输出,这样你的系统在使用IE之类不支持色彩管理的软件的时候也能得到ICC的部分好处,我的U2410在使用这种方式的时候DeltaE在2左右,DeltaE这个指标的2这个值是有特殊意义的,相当于你考试的60分,就是及格线,DeltaE达到2基本就可以说你已经得到正确的色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