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子一发,可能又变成口水贴和招砖贴。
9 c6 L5 e# A# ?* y) @+ U" ]' H4 K
经常听很多器材不错,经验较老的老烧友说冷和暖,硬和软。用来形容声音。2 P* N. f) n/ J/ G$ a' Z7 {; C
' d/ C9 v* }. Y& v% y我想说的是:不要把错误的暖,说成是正确。不要因为一直听惯了暖洋洋,或高档器材很多是暖味的。
S6 ~) v3 i/ @9 i N: N& \* c u; i) s
就把声音暖当成是标准,是正确的。这不是经验问题,这是逻辑问题。
2 \* k9 ]# H' Y* |: j. S% B3 @* p; g& [
针对以前的后期处理不足和早期数字处理的劣质,暖声是一种很好的优化听感的方式。" s* |$ ?- c0 z& S
; m, f0 B$ G9 s( `1 |6 r. B但现在高清音源正在普及。如果还去追求暖声,胆味,并以此做为标准去评判器材的档次或音质我觉得是非常片面的态度。
: i/ m' ?/ ]# C( f9 f
. y+ c5 E: P8 v5 @4 O有人说我没听过好的器材,甚至建议我去买1000以上的声卡来听听,我只想说
) e0 I$ o o1 x' [5 r* b: V! S! |& }
4 B% ]; Y& v' A" y我最早是玩胆机出身的,6P6 6K6 12AX7 6SN7 单屏2A3 EL34这些常见胆机我都做过听过。我认为我更有资格比某些朋友更能理解暖声和胆味。我不用再去买那些用胆味运放染色的“高档声卡”来当标准,那只会坏了我的听感。
! z+ N) ^! z0 v7 l0 g8 x c% @" V' @5 T2 z/ s7 L
暖味和胆味并不是说就那么让人反感,它只是一种风格,来满足需要它的人的口味。但要说暖声和胆味正确,我认为是扯不上边的。
$ s+ E1 Y) H4 k! O& p% d9 ^9 T3 {7 a# R; h O* J. [3 V
再说说硬与软。! i9 v0 X$ N4 P8 F
! ?( b9 I! X# i6 v- K
如果从高保真放大来说,晶体管的线性差,需要用深负反馈或环路负反馈来降低其失真率。! C# W( z i( ^( K4 L9 Q( }6 F
" ]8 m4 `6 u1 |带来的后果必然就是细节丢失,声场压缩和瞬态削顶,互调失真。实际上晶体管放大和运放的这些失真是很严重的
) i( X0 q( k" B4 c; {/ D4 i+ j' e7 e; x4 K1 x
专业的仪器是可以测出来的,但出于商业需要,不会有厂家把这样的坏结果摆在你的面前。
- \: y! s' |6 w% [1 S# Q; ]: D5 K2 q# S; l8 t
而象RMAA那样的民用测试软件,是静态纯音测试是没办法把动态和高频段的失真测出来的,特别是波形畸变。
+ p6 U. |3 @7 M0 C" u7 } |5 d1 a' S0 ~6 `
严格来说,晶体管声确实是不好听的,很刺很硬,受CD的低格式影响,这种表现更加明显。
. _, C% G, w r8 ~
0 _+ d* n; {7 C2 d3 X3 a而所谓的声音过刺过硬,就是这种表现明显的听感结果。
8 s5 ^ h% L f% r' [) y: V0 P. R6 [
厂家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把集中在高频段的波形给强制性的柔化和钝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高频细节丢失,中频加厚。声音密集度更高。: V: r9 f$ U8 L! z
0 S5 M8 a/ f8 a. G5 z. X
这看似是个好方法,但实际上这样做降低了声音的解析力。你会发现这样的器材听什么音乐都是一样的味道,或许这种味道不难听,但你再也无法明确的分便出录音的差异了。这种过度的修饰本身也是一种失真和音染。( v4 W1 C. a; |8 \0 y4 q
- \% ]9 B: |' m \6 N- w受制了CD的格式。我们最好要做的是,把DAC出来的声音,高频段合适的钝化一些,但不能过份。
& I5 E. f: ]6 i# J1 i9 L5 v4 }
也就是说使声音由最真实的过硬,稍稍软化一些。但可以能明显分便出由音源的不同带来的听感差异
7 G& M1 X7 N' t) i: ?4 F8 q5 h6 a& Q4 }
说通俗点器材一定要挑音源,只有挑音源的器材才是高保真(HIFI)的
0 l. S2 g1 H ?3 z4 i* f" j! A: P; @6 L9 T! X5 J# M
所以不要误解,扭曲了HIFI的原意,不要让HIFI和发烧友这个词从中性的词变成贬义词。这一切都要由爱好者和发烧友们共同努力,提高自已的认知才能达到的。
, u3 A0 a' `- f# S! c. M6 I
! x* {& }; G, ^7 S如果以后高清音源普及,当声音的高频没有因为低质量量化和采样造成的数码味时,声音经由高保真器材还原后象胶卷照片一样的真实自然时。。4 e1 b4 {$ \& p% I) x
/ D7 t6 M( V$ q. N3 c$ E9 j- j; Q
我相信到了那个时候,什么英国声,德国声,什么暖味,怀旧味,什么胆机场机石机这些统统都会退出市场。
" w, h0 r0 O& I) G/ F1 d
% D7 A; O/ T( k, l: F9 C; R% F取代的很可能是高质量回放的纯数字设备。+ c5 g& U7 M* x& N2 q% m- X! U
! X4 u3 U2 U" A: _! L! i
说我固执和偏执的人,不能理解我对音频的了解深度和对未来的眼光。你们该反省和深思。
. r3 V8 D. e" Z
) k6 o1 Z) x& F4 C3 E2 p我曾经在群里就电路和技术原理说了很多很多,但没人去关心,当我说到听感时,一个个反驳。) f; z3 J' R/ P+ f
. E# q2 |* F' x* v# Q我觉得很可笑。难道不懂电路和音频规格的,只凭听感的主观癔断就能成为资深烧友吗,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3 L! {+ M9 J/ H3 w0 M( a' u
: J0 k! K" a3 i那样带给别人的就是误导,而不是正确的指导。2 G3 K3 h+ ?/ `
0 q2 J# Z$ U* s4 N认为我说的有理的,可回复,认为我我在胡扯的,也无所谓,当我放P好了。但说是一定要说的。 8 B$ q8 U9 k! c
( u1 Y% \0 y; q3 c; w
5 r+ j# d! t/ R- q% Q5 p+ u* Q' d3 Y. C; L$ _% P;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