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DVI接口输出DVID
1)消影期的问题:
很多人粗粗的看了一下DVID的PDF文档,然后非常吃惊的发现很多DVID输出的消影期低于标准的25%(比如所有的1920*1200/60HZ 8位色深),然后就说这个是投机取巧,是不规范。那么这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对CRT来说,行扫描电路的输出的频响不可能无限制提高(或者说du/dt不可能无穷大),因此行扫描输出必须有一定的回扫时间,我们称之为消影期。在消影期内,RGB通道是没有输出的。通常我们使用的CRT把这个消影期定为扫描一行时间的25%。对LCD DLP PDP来说,因为是矩阵寻址,理论上面不需要消影期。实际使用的时候出于DVID数字信号自身同步的需要,需要少量消影期,但是绝对不需要CRT那么长。
DVID标准里面,为了让DVID输入的CRT能够正常工作,因此设置了25%的消影期。
但是对于DVID输入的LCD DLP PDP。就不需要那么长的消影期。这一点在DVI的PDF文档里面写的非常清楚。
显然对于DVID输入的LCD DLP PDP来说,减少消影期让其明显小于25%(大于5%就行),对图像的显示没有什么负面影响。事实上,减少消影期还可以减少对显卡DVID输出的信号波特率要求。因此减少消影期最迟在TI4200时代就被广泛采用(当时TI4200使用独立的dvi芯片输出的TMDS时钟频率只有142MHZ),以便提升输出的分辨率到1600×1200/60HZ 8位色深。
标准消影期下DVID输出1600×1200/60HZ 8位色深 减少消影期下输出1920*1200/60HZ 8位色深,这个两者在信号品质要求上面是没有明显区别的。问题是很少什么显卡厂商说明在1600×1200/60HZ 8位色深 下面使用多少消影期。事实上,即使标准消影期下DVID输出1600×1200/60HZ 8位色深没有问题,显卡厂商也会在输出1600×1200/60HZ 8位色深的时候降低消影期(这个可以降低TMDS的时钟频率,从而提高信号品质,改善DVID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 因此对使用DVID连接LCD DLP PDP的用户来说,关注消影期是否小于25%是毫无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