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帖由 回来治病救人 于 2008-4-15 02:14 发表 ![]()
2种情况分析
1.散热器内外温度基本一致
那么 自然是越凉的 越好
因为理想散热器的状态是 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近 这样表示 (靠热传导方式)再下降温度的可能性已经极低了
2.内外温度差别很大
那么 自然还是越凉越好 因为里面的那部分只会更热...
还有既然是散热器 基本不可能外面冰凉 里面烧焦 因为这完全很少有技术可言 基本是靠所用材料的热属性决定的 当然 热管技术除外
理想的散热器应该是能把CPU产生的热量及时地排出去。散热器若与环境温度接近,更多的是说明了CPU发热功率小,热量控制好。至于这个散热器,只能说,这种情况下,还没有发挥它最大的效果。
内外温差大,说明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已经提高了,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发散更多的热量。
同样一个散热器,与空气温差大的,散热的效率也高。
之所以早期散热器大多用铝制作,估计与铝的制作工艺及成本两个因素有很大关系,毕竟顾客的购买力是个重要的因素。
后来随着CPU的发热量越来越大,同样尺寸造型的铝制和铜制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出现了全铝——塞铜——全铜这个过程。
再后来,热管也出来的,热管技术的优势主要也是体现在导热系数上面,通过提高导热系数来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大面积散热片出现了,从东海的四十片到南海的六十片,则是通过增加散热面积来提高散热效果。
上述这些都基本是围绕着导热系数、散热面积来发展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DIY越来越认识到散热的重要性,并且也越来越肯为高价散热器买单,因此,
散热领域才能不断把高端的产品做出来,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以上都是个人想法,供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