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ssk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视频总向高清方向发展,没想过发展高帧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9-6-22 19:01 | 只看该作者
IMAX被弃用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9-6-22 19:1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硬件上不懂    但是高频确实很有必要   动态表现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9-6-22 19:24 | 只看该作者
63# feiying577 24是传统标准,拍摄胶片受制约的,现在有帧数补偿的电视了,高清主要是大屏幕看片缓解颗粒感的方向,没多少人觉得看电视有太大的延迟,但有颗粒感是真的很明显,所以发展高清是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9-6-22 1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ll 于 2009-6-22 19:44 编辑
63# feiying577  24是传统标准,拍摄胶片受制约的,现在有帧数补偿的电视了,高清主要是大屏幕看片缓解颗粒感的方向,没多少人觉得看电视有太大的延迟,但有颗粒感是真的很明显,所以发展高清是主流
ddddfffd 发表于 2009-6-22 19:24

缓解颗粒感要什么HD,如果只是这点要求,合适的后处理下RMVB都没颗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9-6-22 20:0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和清晰度一样,是成本平衡点的问题。

理论上,只要胶片面积够大,不是什么1080p的问题,8960p都不是问题。但是实际上因为成本和人眼分辨的问题,imax就是现行最高的。胶片就是这种规格,你要玩超高清,就是自己去建一个产业链的问题了。

24祯、25祯、29祯等等是拍摄的标准,实际上也是够用的,大动态高速度的拍摄需求毕竟是少。15祯的明显不太流畅,综合成本和效果,这个就是最合理的,所以形成产业链都是这个标准。

就技术而言,手机都能拍摄120祯,影片拍摄轻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9-6-22 21:09 | 只看该作者
IMAX被弃用了吗?
BrainBUGs 发表于 2009-6-22 19:01


是IMAX HD (48 fps)被弃用了,嫌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9-6-22 21:33 | 只看该作者
高帧率没有高解析度视觉观感强烈,而且帧间压缩比帧内压缩计算量大(成本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9-6-22 22:07 | 只看该作者
65# bull
有本事把全国的电视全都RMBV了,我就认你了,现在连数字高清节目都看不起,别说全RMVB了,那只是补偿技术,不是替代技术,否则还出什么1080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9-6-22 22:11 | 只看该作者
65# bull  
有本事把全国的电视全都RMBV了,我就认你了,现在连数字高清节目都看不起,别说全RMVB了,那只是补偿技术,不是替代技术,否则还出什么1080啊?
ddddfffd 发表于 2009-6-22 22:07

那么激动干什么?
要去掉颗粒感确实不需要什么HD,
优秀的后处理甚至可以VCD无颗粒。
只是大多数人只认分辨率而已
PS RMVB一般指640*480以下的RMV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9-6-23 00:22 | 只看该作者
更多是要实际需求和应用,还需要行业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09-6-23 00:3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可以发明一种拍摄技术,让拍出来的画面可以随便调整分辨率,无论调多高都可以保持精度就好了
Sirlion 发表于 2009-6-21 12:23

你说的这不就是电影胶片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9-6-23 00:39 | 只看该作者
CRT显示器75帧和85帧差别太大了,我用别人显示器,是不是85,我立马能感觉出,但是85和100,我还真感觉不出什么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9-6-23 06:35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这不就是电影胶片么。。。
Ricepig 发表于 2009-6-23 00:32


胶片的清晰度也有极限,普通胶片拍摄的再好,也就是4000线,一般质量的是2000线,现在一般的数字影院都是2000线的。

imax的可以到8000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9-6-23 06:36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个是扯淡。。。。

koppie 发表于 2009-6-22 10:23


一点不扯,就是这样,显卡的动态模糊就是这个原理。

你截取单独的一个视频截图,都是模糊的,就是因为包含了一定的时间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9-6-23 07:53 | 只看该作者
大动态复杂场景确实有必要高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09-6-23 08:40 | 只看该作者
24帧以上无用 人眼分辨不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9-6-23 08:54 | 只看该作者
60# bull
朋友啊,这个制作方改变起来比起最终的显示设备改变要难上无数倍。电影工业80多年的历史传统怎么可能改变?这个成本有多大您算过么,不客气的说,变到60帧,连拍摄手法都得变,导演们会为了这个去重新学习拍摄手法?整个前期后期制作也需要大变革,成本非常之高,举个小例子,HDCAM-SR双通道 4:4:4模式下(这是高清电影的标准模式了)没记错的话数据流是880MBPS,这仅仅是24帧的情况下,要是到了60帧呢?接近2000MBPS,对不起,目前没有处理这种码流的成熟设备,同时,也没有人有钱去用这种设备。
sony至今还没有决心去推广2160p也正是因为使用成本实在是过于昂贵,2160p的机器加上后端,没有记错的话已经接近150万美元了,这不是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或者电视台能用的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09-6-23 08:57 | 只看该作者
74# maomaobear
对不起 70mm胶片的理论清晰度是8000,实际上根本到不了。真正到了8000线水准的是NHK和sony的GXL。SONY自己测算过,达到IMAX的水平,用2160p就已经差不多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9-6-23 0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ll 于 2009-6-23 09:43 编辑
60# bull  
朋友啊,这个制作方改变起来比起最终的显示设备改变要难上无数倍。电影工业80多年的历史传统怎么可能改变?这个成本有多大您算过么,不客气的说,变到60帧,连拍摄手法都得变,导演们会为了这个去重新学 ...
wuhao911 发表于 2009-6-23 08:54

摩尔定律其实对模拟电子也有推动作用。数字摄像机总的来说是价格不断下降的。
而且 CMOS成像还有两个重量级技术没有用上
如果都用上 嗯 动态范围起码可以到13-14档 折合78-84DB 足以在宽容度上日飞任何胶片(包括黑白胶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09-6-23 13:46 | 只看该作者
在天朝大陆大家根本没有机会体验60fps的好处,看NBA总决赛,TVB HD的画面看起来跳跳的,就是因为帧数不够,很不流畅。但是下过一次ESPN 720P 60fps的录像,那种感觉简直是无与伦比的爽!

很多人口说没有差别,这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体验过更高级别的视觉享受,就好比刚才某个玩家说的,没见过85刷新的人,觉得70HZ都不闪,但是看过85Hz的人立马就能分辨出75和85之间的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7 18: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