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ssk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视频总向高清方向发展,没想过发展高帧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9-6-27 13:24 | 只看该作者
在全屏显示模式下,1080的比720的细节更通透明晰一点点,720的比1080仅仅差一点点对比和层次感(显示设备尺寸越大这种差距就越明显)。480的不仅仅是有了灰蒙蒙的感觉,细节丢失很多,而且有了马赛克!320的基本上全屏就没法看了,马赛克占了大半。240的纯粹成了大块色斑!这种情况在crt显示设备上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原始片源的分辨率就很低的情况除外)。
piphy 发表于 2009-6-26 16:35

提高分辨率唯一的好处就是清晰度,具体就是更锐利。通透感要说没区别是不对的,但是多半是DVD的通透感超过HD。

什么480有马赛克?
8mm胶片就是480分辨率级别,哪来的马赛克?
320 240放大到全屏幕马赛克?你用的什么烂显卡什么烂CPU啊?
我这里VCD放大到1600*1200都没色斑马赛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09-6-27 13:26 | 只看该作者
你一再说什么分辨率扩展后会出现马赛克 色斑 通透感下降
只能说明你对视频方面实在是太没经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09-6-27 13:53 | 只看该作者
阁下独具慧眼啊!我所针对说的rmvb总是被阁下无视之,总是提自己的vcd,dvd,胶片。下一步直接说录像带吧。

还有请阁下抱住rmvb不要放,不要提dvd,胶片等等其他的,这rmvb可是阁下自己提出来的,我的回复也是针对这点的;
阁下:
65楼:
缓解颗粒感要什么HD,如果只是这点要求,合适的后处理下RMVB都没颗粒。
bull 发表于 2009-6-22 19:43

70楼:
那么激动干什么?
要去掉颗粒感确实不需要什么HD,
优秀的后处理甚至可以VCD无颗粒。
只是大多数人只认分辨率而已
PS RMVB一般指640*480以下的RMVB
bull 发表于 2009-6-22 22:11

我的回复:108楼:
rmvb不止是颗粒的问题。你要是小屏看,当然觉得就只有颗粒
piphy 发表于 2009-6-26 12:54


阁下
109楼:
我在32寸宽屏幕CRT上用1280*720看也没什么问题
bull 发表于 2009-6-26 14:32


我的回复
110楼:
高码率的   RMVB  可以做到媲美dvd的效果,通过适当插值的480片子在720下确实让人可以接受,和普通码率的720片子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到了1080这个就不是可以通过插值能达到的效果。细节的丢失不是仅仅靠消除颗粒能解决的。 ...
piphy 发表于 2009-6-26 16:35

阁下111楼:
显然你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后处理。
我这里240*320放大到1600*1200照样没色斑
bull 发表于 2009-6-26 18:55
   
从这里开始转移话题:只字不提rmvb,转而开始谈论色斑的问题,完全无视我说产生色斑的前提条件:rmvb
包括后面阁下的多次论证,为了证明色斑是我的错,dvd,8mm胶片,vcd也统统上阵。
请问下我的   rmvb  哪里去了?阁下的rmvb哪里去了?
下一步直接放大录像带吧,我很期待阁下的录像带哦。视频经验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09-6-27 13:56 | 只看该作者
录像带 嘿嘿我还真忘记了
录像带的分辨率就是240*320而已
只是录像带是完全没任何色斑和马赛克的
通透感?大厂正版的录像带 通透感连DVD都日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09-6-27 13:58 | 只看该作者
你反复强调的是分辨率扩展后出现色斑和马赛克。
我举出VCD 录像带 就是说明 分辨率扩展后根本不会出现色斑马赛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09-6-27 14:00 | 只看该作者
阁下独具慧眼啊!我所针对说的rmvb总是被阁下无视之,总是提自己的vcd,dvd,胶片。下一步直接说录像带吧。

还有请阁下抱住rmvb不要放,不要提dvd,胶片等等其他的,这rmvb可是阁下自己提出来的,我的回复也是针对 ...
piphy 发表于 2009-6-27 13:53

怎么,原来你说的RMVB是连VCD都不如的东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09-6-27 14:10 | 只看该作者
你在 110楼的言论:
《高码率的rmvb可以做到媲美dvd的效果,通过适当插值的480片子在720下确实让人可以接受,和普通码率的720片子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到了1080这个就不是可以通过插值能达到的效果。细节的丢失不是仅仅靠消除颗粒能解决的。整体的模糊,缺乏明显的对比,细节的丢失,没有通透感。》

什么通透感丢失?
你比过没有?

《还有你要是用32寸的crt看同一部片的不同格式(1080(蓝光,hd)、720(网络常见的压缩高清)、480(dvd,较高码率的rmvb)、320(普通码率的rmvb)、240(vcd,低码率rm))。

在全屏显示模式下,1080的比720的细节更通透明晰一点点,720的比1080仅仅差一点点对比和层次感(显示设备尺寸越大这种差距就越明显)。480的不仅仅是有了灰蒙蒙的感觉,细节丢失很多,而且有了马赛克!320的基本上全屏就没法看了,马赛克占了大半。240的纯粹成了大块色斑!》
什么马赛克?什么色斑?
谁告诉你全屏幕模式下就有色斑马赛克的?

连bd,hd的编码都要符合mpeg-2的基本要求。
H.264发来贺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09-6-27 14:15 | 只看该作者
说点普及知识吧 分辨率能带来的效果提升,但是仅仅限于锐利清晰。
对通透感来说 分辨率几乎无用。
对层次感来说,分辨率意义也不是很大(图像的动态范围对层次感的提升更有效)
很多视频对比中可以发现。反而是高码率的DVD通透感日掉了高清(同一部影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09-6-27 14:20 | 只看该作者
录像带 嘿嘿我还真忘记了
录像带的分辨率就是240*320而已
只是录像带是完全没任何色斑和马赛克的
通透感?大厂正版的录像带 通透感连DVD都日飞了。
bull 发表于 2009-6-27 13:56



路过的.....很惊讶,录像带和电影胶片、照片胶片完全不同,只是一种磁存储介质,本质上和光盘、硬盘、存储卡没有区别,只是机器内置的压缩编码方式有差别而已,而录像带的存储稳定性是最差的,这位朋友认为录像带通透感比DVD强的理论实在奇怪,呵呵,录像带和DVD的区别基本同录音磁带和CD的区别几乎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09-6-27 1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ll 于 2009-6-27 14:35 编辑
路过的.....很惊讶,录像带和电影胶片、照片胶片完全不同,只是一种磁存储介质,本质上和光盘、硬盘、存储卡没有区别,只是机器内置的压缩编码方式有差别而已,而录像带的存储稳定性是最差的,这位朋友认为录像 ...
典型肺炎 发表于 2009-6-27 14:20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正版录像带的动态范围 SNR可以到50DB级别。
DVD高码率的理论动态范围也就这级别,数字和模拟对比 如果连动态范围和信噪比都不能占据优势
那么就是模拟屠杀数字的时候到了

录音带的SNR只有70db级别 而CD机可以轻松到90DB

所以CD机可以轻松干掉录音带。
但是如果碰到开盘录音机或者高保真录像带里面的音轨。那么CD机直接去死比较合适
因为开盘录音机和高保真录像带音轨都可以到达90DB级别的SN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09-6-27 14:39 | 只看该作者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正版录像带的动态范围 SNR可以到50DB级别。
DVD高码率的理论动态范围也就这级别,数字和模拟对比 如果连动态范围和信噪比都不能占据优势
那么就是模拟屠杀数字的时候到了

录音带的SNR只有70 ...
bull 发表于 2009-6-27 14:31



同样的录像带放到55寸的平板上已经感觉像是二战期间的战地纪录片,DVD播放机1080P输出后还可以接受,说明分辨率还是更贴近大众,而祯率、宽容度是小众了,取舍起来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一定都首选分辨率了,当然现在分辨率1080P对于大部分尺寸和适当距离观看的清晰度已经差不多了,未来的竞争可能在你所关注的领域展开,但是前期分辨率首选毫无问题,取向无论厂商还是消费者都是选择正确的了“:)

HUAS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09-6-27 14:42 | 只看该作者
录像带的麻烦是 要么用老的纯模拟的模式播放 录像机+CRT电视机。
要么用高质量采集卡采集+优秀后处理+NB显卡播放
否则你直接上平板肯定完蛋
因为平板内部的采集质量就不是太好 然后后处理更加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09-6-27 14:43 | 只看该作者
DVD输出到平板上可以看 是因为发展那么多年的先进后处理技术 已经在DVD机上普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09-6-27 14:4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你录像机接到平板上 很可能看到马赛克
但是你想想 录像带怎么可能有马赛克?
说明根本不是录像带自己的问题,是平板电视的分辨率缩放能力太弱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09-6-27 14:45 | 只看该作者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正版录像带的动态范围 SNR可以到50DB级别。
DVD高码率的理论动态范围也就这级别,数字和模拟对比 如果连动态范围和信噪比都不能占据优势
那么就是模拟屠杀数字的时候到了

录音带的SNR只有70 ...
bull 发表于 2009-6-27 14:31



另外一个产品是否成功不是简单决定的,磁带的检索保存不方便和不稳定性注定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技术进步自有其顺序和发展,多方面共同促成的,不是说某方面最好就一定会赢,简单的例子,当年的RAMBUS内存还不是边缘化和消亡了?单就性能而论超越当时的SDRAM太多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09-6-27 14:49 | 只看该作者
另外一个产品是否成功不是简单决定的,磁带的检索保存不方便和不稳定性注定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技术进步自有其顺序和发展,多方面共同促成的,不是说某方面最好就一定会赢,简单的例子,当年的RAMBUS内存还不 ...
典型肺炎 发表于 2009-6-27 14:45

我也不喜欢录像带啊,太麻烦了。
但是用来说明分辨率和通透感 色斑 马赛克无关
这个是极佳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09-6-27 14:5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不喜欢录像带啊,太麻烦了。
但是用来说明分辨率和通透感 色斑 马赛克无关
这个是极佳的例子
bull 发表于 2009-6-27 14:49


哦,呵呵,没看到前面,以为你称赞录像带超越光盘:)误会了

照相底片超越现在全幅顶级数码的地方也很多,不过持续淡出成为超小众使用的东西也是必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09-6-27 15:52 | 只看该作者
通透感。。。。。是什么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09-6-27 19:06 | 只看该作者
通透感。。。。。是什么东西
casper2003 发表于 2009-6-27 15:52

给人感觉好像罩了一层透明水晶一样,隐隐的有水晶光泽。
通透感好的显示系统,只需要很低的亮度设置就能让人感觉图像亮的耀眼。
从数据上说,通透感好的系统 立体色域会比较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09-6-27 21:2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拍摄不成问题,问题在于转换成数码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短板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7 23: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