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ssk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视频总向高清方向发展,没想过发展高帧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09-6-28 01:33 | 只看该作者
还要清晰度呢
rmvb直接糊成一片了

缓解颗粒感要什么HD,如果只是这点要求,合适的后处理下RMVB都没颗粒
bull 发表于 2009-6-22 1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09-6-28 01:35 | 只看该作者
连IMAX现在也只是部分采用,更不用说IMAX HD了


是IMAX HD (48 fps)被弃用了,嫌贵
kodak1 发表于 2009-6-22 2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09-6-28 01:41 | 只看该作者
越来越扯了。。。


你的截图的模糊是对比动态画面得出来的。
在动态画面下,人眼更多关注运动趋势,而不是细节,所以才显得不那么模糊而已。


一点不扯,就是这样,显卡的动态模糊就是这个原理。

你截取单独的一个视频截图,都是模糊的,就是因为包含了一定的时间信息。
maomaobear 发表于 2009-6-23 06: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09-6-28 01:50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个更。。。
电影这么放,你看到的武打动作全是拖影


会跳的,24格胶片放的片源fps远远不止24fps

24fps指24副静态画面,这种fps显然不够流畅

但胶片的24格根本不是24副画面,每一格都是1/24秒时间内曝光成像,单挑一格出来看的话多是有重影甚至很模糊的画面
rx78meng 发表于 2009-6-24 12: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09-6-28 01:5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moving averaging filter就把色块全去掉,就是这东西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高频细节全没了


这和CRT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在LCD上看照样没色斑
bull 发表于 2009-6-26 2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09-6-28 02:01 | 只看该作者
色斑和马赛克完全是由于压缩编码的问题,胶片直接播放当然没有


8mm确实分辨率低,但是8mm完全没有任何色斑和马赛克 通透感也完全不比任何大尺寸胶片差

“我从没说过《细节=色斑程度=马赛克程度=通透感”
“就说dvd,高码率的dvd放大到1080后确实可以看,没有任何色斑。但整 ...
bull 发表于 2009-6-27 1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09-6-29 12:3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moving averaging filter就把色块全去掉,就是这东西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高频细节全没了



koppie 发表于 2009-6-28 01:53

后处理当然不会就调用这么一个滤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09-6-30 08:48 | 只看该作者
60绝对是能够感觉出来的。 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固定帧数,现在好多mp3都是动态码率,希望将来视频也可以应用类似的动态帧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09-6-30 10:44 | 只看该作者
视频60和24

肉眼看起来没有任何分别


分辨率就不一样了
p3p 发表于 2009-6-21 11:19

你的眼睛可以去看医生了。

胶片的24可以了,数码的必须60,否则镜头大范围转移的时候画面抖成什么样子,明显速度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09-6-30 12:37 | 只看该作者
60绝对是能够感觉出来的。 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固定帧数,现在好多mp3都是动态码率,希望将来视频也可以应用类似的动态帧数
xxyxl 发表于 2009-6-30 08:48

没这个必要 变成MPEG2或者H.264后 60帧/秒 并不比24帧/秒多多少数据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发表于 2009-6-30 13:36 | 只看该作者
156# xiulup 不好意思,现在的数字电影都是24p格式,莫非人家拍的都是静态画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发表于 2009-6-30 13:39 | 只看该作者
157# bull
问题是电影的原始格式都是24p啊,不可能达到60的标准。用4:1:1拍电影那玩意拍出来还能看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09-6-30 14:50 | 只看该作者
157# bull  
问题是电影的原始格式都是24p啊,不可能达到60的标准。用4:1:1拍电影那玩意拍出来还能看么?
wuhao911 发表于 2009-6-30 13:39

如果是感光的CCD CMOS做不到60P 或者从24P提升60P以后精度缩水(比如象素采样精度从14位缩到10位)
那么60P确实是个遥远的目标。否则的话所谓60P不能实现就只是存储器带宽问题。
这纯粹是拼数字设备的速度,有摩尔定律在,怕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09-6-30 14:55 | 只看该作者
电影高帧没必要啊,24和60看不出区别,肉眼就这个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发表于 2009-6-30 15:59 | 只看该作者
我用CRT,85Hz和100Hz有区别,用惯了100,调到85真不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09-6-30 17:10 | 只看该作者
160# bull
问题是好几年了,新产品越来越贵,老产品根本就不怎么降价,最多就是退市。而且在1080/60p的模式下,现有的高速机确实有采样精度下降的问题,而且导演们至少在拍电影的时候根本就不愿意使用这种机器,高速机和电影机拍出的片子那是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09-6-30 17:21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开发动态帧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发表于 2009-6-30 21:5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不像动态码率那么简单的

这样播放机的时钟就复杂多了,还要专门控制速度。现有的播放设备都不能玩了

应该开发动态帧率。
astorlia 发表于 2009-6-30 17: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09-6-30 21:59 | 只看该作者
raw data直接就是2.5倍的数据量
对于慢速画面,借助帧间编码,Motion compensation,可以有客观的压缩量。但是对于高速画面,基本上数据量就是2倍以上了。



没这个必要 变成MPEG2或者H.264后 60帧/秒 并不比24帧/秒多多少数据量
bull 发表于 2009-6-30 12: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发表于 2009-6-30 22:08 | 只看该作者
但是moving average filter是必要的一个环节,而且这个属于一种技术,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滤镜
另外,计算机不是人脑,没有那么大的knowledge base,不能把马赛克恢复成女人的身体,不能把已经滤掉的高频再想象出来。
Pattern Recognition现在也没有那么强大,整个图像和视频处理的体系还不能做那么复杂的事情。
另外,postprocessing是不准确的还原,对于高质量的视频来讲,还是不开更合适。

后处理当然不会就调用这么一个滤镜
bull 发表于 2009-6-29 1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7 23: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