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ssk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视频总向高清方向发展,没想过发展高帧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9-6-26 01:12 | 只看该作者
请从胶片摄影机的方面去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09-6-26 06:27 | 只看该作者
102# cloud1977  
兄弟,记录容量绝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过高码流带来的前后端设备还有80年以来电影工业对于24帧的习惯的问题。目前投入商业使用的最先进潘那维森创世纪(也就是SONY的CINEALTA)支持的最高码流就是在 ...
wuhao911 发表于 2009-6-25 17:14



专业领域贵是要维持一个暴利才好玩。成本倒是未见得多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09-6-26 12:54 | 只看该作者
缓解颗粒感要什么HD,如果只是这点要求,合适的后处理下RMVB都没颗粒
bull 发表于 2009-6-22 19:43

rmvb不止是颗粒的问题。你要是小屏看,当然觉得就只有颗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09-6-26 14:32 | 只看该作者
rmvb不止是颗粒的问题。你要是小屏看,当然觉得就只有颗粒
piphy 发表于 2009-6-26 12:54

我在32寸宽屏幕CRT上用1280*720看也没什么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09-6-26 1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iphy 于 2009-6-26 16:36 编辑

高码率的rmvb可以做到媲美dvd的效果,通过适当插值的480片子在720下确实让人可以接受,和普通码率的720片子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到了1080这个就不是可以通过插值能达到的效果。细节的丢失不是仅仅靠消除颗粒能解决的。整体的模糊,缺乏明显的对比,细节的丢失,没有通透感。你愿意看朦胧模糊的片子,还是喜欢看晶莹通透清晰明亮的片子?
还有一点:crt是个对分辨率兼容性极好的设备,是他极具弹性的分辨率、高对比度、高亮度极大的弥补了不同分辨率片子的效果差距。阴极射线管显示设备的效果是目前最好的,仅仅是因为成本和功耗的问题导致了它没法做到大尺寸。等离子和液晶仅仅是因为功耗和成本远远优于crt,才弥补了在显示效果方面的巨大差距。在有着固定分辨率的情况下,片源的分辨率成了显示效果好坏的最大因素,当然码率也严重影响效果。
还有你要是用32寸的crt看同一部片的不同格式(1080(蓝光,hd)、720(网络常见的压缩高清)、480(dvd,较高码率的rmvb)、320(普通码率的rmvb)、240(vcd,低码率rm))。就实际效果来说1080和720的没有任何区别,480的仅仅是有点灰蒙蒙的感觉细节有部分丢失,320的灰蒙蒙感觉更明显,不通透,大部分细节丢失。240的就纯粹是隔了一层纱布再看,没有什么细节,当然鼻子啊眼睛啊还是有轮廓在的。请注意下:从1080到240你看到了马赛克嘛?没有!除非240的压缩实在太差了,才可能会在240的出现马赛克。把显示设备换成32寸的液晶或者等离子电视(或者22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器),在全屏显示模式下,1080的比720的细节更通透明晰一点点,720的比1080仅仅差一点点对比和层次感(显示设备尺寸越大这种差距就越明显)。480的不仅仅是有了灰蒙蒙的感觉,细节丢失很多,而且有了马赛克!320的基本上全屏就没法看了,马赛克占了大半。240的纯粹成了大块色斑!这种情况在crt显示设备上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原始片源的分辨率就很低的情况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09-6-26 18:55 | 只看该作者
480的不仅仅是有了灰蒙蒙的感觉,细节丢失很多,而且有了马赛克!320的基本上全屏就没法看了,马赛克占了大半。240的纯粹成了大块色斑!这种情况在crt显示设备上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原始片源的分辨率就很低的情况除外


显然你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后处理。
我这里240*320放大到1600*1200照样没色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09-6-26 19:07 | 只看该作者
107# maomaobear
成本没多高麽,你要是光计算原料成本确实没多少,但是呢,这个市场每年就这么大点,你得把生产线,人工,研发费用这些全摊到这个市场里面去,自己算算是多少钱吧。
举个小例子,在CRT时代,BVM F24和F32每年只有1千台左右的销量·,但是这俩兄弟必须用单独的专用生产线生产。世界上也只有一家工厂生产这个,明白为啥这么贵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09-6-26 19:09 | 只看该作者
105# bull
很遗憾的是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好几年了,新品越来越贵,老产品可没见怎么降价。cinealta比起F950和F900来贵了不少,但是可没见F950和F900降几个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09-6-26 1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iphy 于 2009-6-26 19:43 编辑

显然你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后处理。
我这里240*320放大到1600*1200照样没色斑


拜托:细节哪里去了?没色斑又能怎样?你到哪里体现出细节?不要抱着crt的优越性就咬定分辨率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09-6-26 20:08 | 只看该作者
显然你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后处理。
我这里240*320放大到1600*1200照样没色斑


拜托:细节哪里去了?没色斑又能怎样?你到哪里体现出细节?不要抱着crt的优越性就咬定分辨率没用。
piphy 发表于 2009-6-26 19:38

这和CRT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在LCD上看照样没色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09-6-26 20:29 | 只看该作者
这和CRT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在LCD上看照样没色斑
bull 发表于 2009-6-26 20:08

细节,细节,不要扯其他的。我提出色斑是因为丧失画面的原始性了!
体现画面最重要的是什么?细节!
我想看的是一个人哭或者笑时脸上丰富的变化,而不是一团白板般的仅仅嘴角上翘下撇。
240放大到1600没色斑又咋样?哪怕你后期放大处理到4000,达到电影院的分辨率,难道还能加的上原始片中皮肤的皱纹变化吗?
还不是白板一块!
现在提高分辨率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尽量恢复到拍摄的时候的原始性,带来更多的真实感觉。
你觉得足够的画面细节别人不一定满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09-6-26 20:33 | 只看该作者
细节,细节,不要扯其他的。我提出色斑是因为丧失画面的原始性了!
体现画面最重要的是什么?细节!
我想看的是一个人哭或者笑时脸上丰富的变化,而不是一团白板般的仅仅嘴角上翘下撇。
240放大到1600没色斑又咋 ...
piphy 发表于 2009-6-26 20:29

那你说细节好了,说什么色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09-6-26 20:39 | 只看该作者
除非视频源本来就有缺陷 否则合适的后处理以后
根本不会有色斑 马赛克。
所谓放大后不能看,无非是显卡自身的后处理太烂,而解码器的滤镜又没有加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09-6-26 21:08 | 只看该作者
人家只要大就行了,不要细节的。自家大脑补充细节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09-6-26 21:41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细节=有色斑
那下次碰到个子矮的就说他只有一条腿
个子高的就说他长3条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09-6-26 2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ll 于 2009-6-26 21:52 编辑
高码率的rmvb可以做到媲美dvd的效果,通过适当插值的480片子在720下确实让人可以接受,和普通码率的720片子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到了1080这个就不是可以通过插值能达到的效果。细节的丢失不是仅仅靠消除颗粒能解决的。 ...
piphy 发表于 2009-6-26 16:35

如果是你自己的体会,说明你的显卡超烂同时你也没有加合适的滤镜。
480的片子只能放大到720 那是什么烂系统啊。
DVD直接放大到1080P都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通透?
你真的看到过通透的系统?
DVD放大到1080p 通透程度和1080P的HD 根本没多大区别!!!
HD相对DVD唯一的进步就是细节!

细节=色斑程度=马赛克程度=通透感?

你也太会牵强附会了

8mm胶片 分辨率也就DVD等级。但是完全没有色斑 马赛克 通透感日飞目前任何BD
你怎么解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ctvgxtv 该用户已被删除
117#
发表于 2009-6-26 23: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09-6-26 23:18 | 只看该作者
我就只能在家看以前的老掉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09-6-26 23:46 | 只看该作者
8mm的胶片现在你会用来拍电影?人家都是拿来拍早期新闻的。现在再差也是16mm,imax胶片可是70mm(理论上可达到18K线)。
我从没说过《细节=色斑程度=马赛克程度=通透感》!我从开始说的都是《细节》的《丢失》,提到色斑也是在240的模式下,尤其是采用rm压缩的低码率下。mpeg2编码可不是rmvb所采用的。拿mpeg-2编码的vcd,dvd放大到1080是没问题啊,连bd,hd的编码都要符合mpeg-2的基本要求。问题是网络最流行的rmvb行吗?尤其是大量的低码率压缩rm。不说rmvb。就说dvd,高码率的dvd放大到1080后确实可以看,没有任何色斑。但整个画面没有通透感,缺乏细节,整个灰蒙蒙。所谓的画面亮度,对比度,锐化等等都可以通过软件修正。但是已经丢失了的细节和层次不是靠软件和滤镜能修正的。这玩意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解决真正的问题。何况市面上卖的dvd是鱼龙混杂的,高码率的dvd不是每张都是。
对于最后一点,胶片的感光材料属于离子级别,可包含的像素非常多,不是目前数码感光能做到的。他的成像效果取决于曝光和洗印阶段,理论上是可以无限放大的,但是目前的洗印技术还根本做不到这点。仅仅放大到日用分辨率还很容易。还有请抱住rmvb不要放,不要提dvd,胶片等等其他的,这可是你自己提出来的,我的回复也是针对这点的;
阁下:65楼
缓解颗粒感要什么HD,如果只是这点要求,合适的后处理下RMVB都没颗粒。
bull 发表于 2009-6-22 19:43
那么激动干什么?
要去掉颗粒感确实不需要什么HD,
优秀的后处理甚至可以VCD无颗粒。
只是大多数人只认分辨率而已
PS RMVB一般指640*480以下的RMVB
bull 发表于 2009-6-22 22:11

我的回复:108楼:
rmvb不止是颗粒的问题。你要是小屏看,当然觉得就只有颗粒
piphy 发表于 2009-6-26 12:54

阁下109楼:
我在32寸宽屏幕CRT上用1280*720看也没什么问题
bull 发表于 2009-6-26 14:32

我的回复110楼:
高码率的  《 RMVB   》  可以做到媲美dvd的效果,通过适当插值的480片子在720下确实让人可以接受,和普通码率的720片子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到了1080这个就不是可以通过插值能达到的效果。细节的丢失不是仅仅靠消除颗粒能解决的。 ...
piphy 发表于 2009-6-26 16:35

阁下111楼:
显然你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后处理。
我这里240*320放大到1600*1200照样没色斑
bull 发表于 2009-6-26 18:55
   
从这里开始转移话题:只字不提rmvb,转而开始谈论色斑的问题,完全无视我说产生色斑的前提条件:rmvb。
包括后面阁下的多次论证,为了证明色斑是我的错,dvd,胶片的分辨率也统统上阵。
请问下我的  》  rmvb  《哪里去了?阁下的》 rmvb 《哪里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09-6-27 13: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ll 于 2009-6-27 13:14 编辑
8mm的胶片现在你会用来拍电影?人家都是拿来拍早期新闻的。现在再差也是16mm,imax胶片可是70mm(理论上可达到18K线)。
我从没说过《细节=色斑程度=马赛克程度=通透感》!我从开始说的都是《细节》的《丢失》,提到色斑也是在240的模式下,尤其是采用rm压缩的低码率下。mpeg2编码可不是rmvb所采用的。拿mpeg-2编码的vcd,dvd放大到1080是没问题啊,连bd,hd的编码都要符合mpeg-2的基本要求。问题是网络最流行的rmvb行吗?尤其是大量的低码率压缩rm。不说rmvb。就说dvd,高码率的dvd放大到1080后确实可以看,没有任何色斑。但整个画面没有通透感,缺乏细节,整个灰蒙蒙。所谓的画面亮度,对比度,锐化等等都可以通过软件修正。但是已经丢失了的细节和层次不是靠软件和滤镜能修正的。这玩意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解决真正的问题。何况市面上卖的dvd是鱼龙混杂的,高码率的dvd不是每张都是。
对于最后一点,胶片的感光材料属于离子级别,可包含的像素非常多,不是目前数码感光能做到的。他的成像效果取决于曝光和洗印阶段,理论上是可以无限放大的,但是目前的洗印技术还根本做不到这点。仅仅放大到日用分辨率还很容易。还有请抱住rmvb不要放,不要提dvd,胶片等等其他的,这可是你自己提出来的,我的回复也是针对这点的;

piphy 发表于 2009-6-26 23:46

8mm确实分辨率低,但是8mm完全没有任何色斑和马赛克 通透感也完全不比任何大尺寸胶片差

“我从没说过《细节=色斑程度=马赛克程度=通透感”
“就说dvd,高码率的dvd放大到1080后确实可以看,没有任何色斑。但整个画面没有通透感,缺乏细节,整个灰蒙蒙”
你是给自己打脸么?
我对比过很多部电影的高码率D9DVD和HD
从来没发现HD的通透感超过DVD
倒过来的事情倒是经常发生

说白了吧,你用的显卡太烂,你也不会加滤镜,所以才会有480放大到720只能凑合的笑话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7 18: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