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拖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喜欢讲人家玄学的,不外乎这几类 ~~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10-9-2 08:54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电磁学理论居然还有人要实验验证之后才承认,HIFI圈真是个了不得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发表于 2010-9-2 11:46 | 只看该作者
唔唔,明白了
: V( y6 _& ~- ?' [9 I反正就是打死不愿意做试验来验证. Y& {( J6 `2 ]2 k
不管是主观的耳朵试听,还是客观的仪器验证  Y  K% c7 P2 O2 p
只管躲在象牙 ...
5 W, ]8 o# w/ h酷风 发表于 2010-9-1 21:15
+ c5 A0 q4 n7 r

+ R/ \0 k2 _$ h版主大人,这么说可就不对了…举个模拟音频线的例子来说,我们认为在任何两条工艺指标合格的模拟音频线上传输的音频信号在仪器上的测试结果是不会有任何人耳可以分辨的差别的,不管这两条的价钱有多大的差别…如果有人耳可以分辨的差别,那么某条线不是有“玄学”护体就是加了电容这类东西的“味精线”…而且这类观点在我们眼里是根本就用不着试验来验证的,因为在音频HIFI这个领域里面目前是没有新的理论出现的…如果确认了这点,那么解码器垫大理石板,单相交流电换相位这些个明显属于“玄学范畴”的胡说八道就不攻自破了,因为经典电磁学理论用不着去质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dht 该用户已被删除
163#
发表于 2010-9-2 13: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10-9-2 21:51 | 只看该作者
请楼上这么多的技术派,出一个报告,人耳对怎么样的区别是不能分别的。
- w" U" Y* b+ Q) N8 q# h3 W3 k# q1 e5 P  n
我只看到你们说了这么多,论点就是人耳是不能识别这些区别的。我很好奇。你们是靠哪里来的这么一个论调?8 }/ O0 a0 Q' I4 M1 o' K
5 s' O' N5 R2 L; A$ L8 B, X
既然要谈技术,那就请谈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发表于 2010-9-2 22:49 | 只看该作者
想不到楼上连医学和生理学都要质疑了~~如果有人实际没听出分别但他硬要说他自己听出区别来了呢?你能保证他不会被他自己的心理暗示所左右?那是否连心理学都要质疑了?楼上有兄弟都说了,常识是不需要用实验来验证了,关于你的质疑,我想那些兄弟真的是不屑于甚至是羞于用实验去验证了~~除非你有确切的医学报告说明你的耳朵连次声波和超声波都能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发表于 2010-9-2 23:26 | 只看该作者
常识?伽利略之前,人们的常识是一个10公斤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会比一公斤重的物体快10倍。
; m# m  b1 ]" f: W* |7 B2 @* a& L# D
2 ^. V6 }. w9 w/ L4 x. u2 W在心理声学发展才刚刚开始的年代,你们就能说人耳一定听不出区别?那如果是这样,要怎么样的区别才能听到?能不能有个真的懂科学的来解释一下。
/ G9 e  O* A' K
. _  }" w" C9 L& V: m' w3 N- w下面是摘录的6 z) b! m% T7 k+ M2 E4 c

: X1 z- w. \/ p由于人耳听觉系统复杂,人类迄今为止对它的机理和听觉特性的某些问题总是还不能从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释清楚。所以,对人耳听觉特性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在心理声学和语言声学内进行。人耳对不同强度和不同频率声音的一定听觉范围称为声域。在人耳的声域范围内,声音听觉心理的主观感受主要有响度、音高、音色等特征和掩蔽效应、高频定位等特性。其中响度、音度、音色可以在主观上用来描述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物理是的任何复杂的声音,故又称为声音“三要素”;而对于多种音源场合的人的耳掩蔽效应等特性尤为重要,它是心理声学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发表于 2010-9-2 23: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几位空头理论派的,我说的试验验证事实和验证欧姆定律是一样的吗?3 v( \& z9 [: }  X: R8 x# g
还是说你们已经假定这种事实不存在,所以认为不需要用实验来进行验证?8 \, ~6 q+ W, o+ V, F. T* f! J
既然只是通过口头分析,而不愿意做任何主观和客观试验,你们和那些所谓的“玄学大师”有什么区别?
3 q9 `2 g8 ]# H, I7 n都是只有自命正确,空有论点% A) ~7 g9 K+ }
而没有数据和试验结果作为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发表于 2010-9-3 08:4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几位空头理论派的,我说的试验验证事实和验证欧姆定律是一样的吗?
1 ^; J1 h7 s  Q$ L  o还是说你们已经假定这种事实不存在 ...4 H0 R1 H8 V9 Z$ T& d
酷风 发表于 2010-9-2 23:37
; @2 Z( X3 G, d" ?, v

( o; X7 L: Y  r: A: F$ u3 p8 v7 m' d- ?# X
9 x8 d$ p( F2 I  p    根据电磁学理论,力学理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大理石垫攻放,什么线材在音频信号传输时的趋肤效应,什么单相交流电的相位,这些都是扯淡,这个不需要实验来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发表于 2010-9-3 08:49 | 只看该作者
大理石垫功放,很可惜,这个完全不需要理论推导和计算,这个需要的是常识。! G5 h+ O+ m' @  z' G! J& d, i
8 Q/ j$ }" e5 F5 h
线材趋肤效应,前面已经有人计算过了,酷风你别装作看不见。. J% D. @# P5 |0 f" `0 `; g9 U
- O0 z8 W8 B- L( T; N  M9 h
单相交流电这个,需要的是高中物理教育。
, ?, L9 d/ x0 Q; m* M' F3 [4 b: q2 Q" r6 h0 `: C' t
很遗憾,识破这些玄幻理论是不需要实验验证的,因为它们明显违背物理常识。
6 N. j& C2 h$ U  Y
' F. v3 M4 C1 x$ \另外,我记得酷风你回复是针对软件仿真来的吧?这个,很遗憾,也不需要实验验证。
& o* D! P7 q- ~8 J+ G4 [6 E. a( d' D# }9 P% d; Q
另外楼上某位提到伽利略的兄弟,我还是那句话,欢迎你,或者酷风版主,或者随便哪位,设计一个实验推翻经典电磁学理论,给中国拿一个诺贝尔物理奖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发表于 2010-9-3 11:55 | 只看该作者
LS的XD,我想问下,基础理论应用到技术层面,可能会忽略一些次要的影响因素,而恰恰在这些次要的因素在实际中的影响可以被察觉到,multisim和matlab之类的模拟软件,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或者说,这类软件有没有精确到可以模拟音响器材调音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发表于 2010-9-3 1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2# Metaverse * j! F, j5 L  ~1 D. t% ?& ^
4 H1 w) Q9 P4 Y

& w3 M( R$ ?' C6 d. s, D    ...不是是否可以精确地模拟音频调音。。。而是远远超过这个的精度。multsim精度你可以说不够,但是matlab远到歼十、神州飞船,近到一个显示器的设计,都要用到它的仿真,而且。。。业内人士没有对它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10-9-3 1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9# 酷风
  e# L# i0 ?. K4 k! S6 ^7 P) k: o" L0 `, d
) v9 {3 N! x, E% a7 i. t
    音频线的趋肤效应是纯粹的胡说八道啦。那么点电压需要非常非常高的频率才能引起趋肤效应。当然,电压很高的环境中很低的频率就会有。比如说水电站的电刷,50HZ就会产生趋肤效应。但是那电压和音频的电压比。。。
4 @8 g' l0 h( f% f) X% h, p/ G
3 d) l3 ~, e6 {8 V  其他的就不好说了。我以前的iphone用过两条转接线,一条2块的一条2.5的。2.5的确实比2块的音质好。拆开看了看发现2块的线好细好细。还有点折断的倾向。你说这个能不能说明那些所谓发烧线有用呢?mayb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10-9-3 1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3# 猫扎特 $ q' d" D! s) @3 N
真能精确到换个电容或者运放对整个电路的影响都能模拟的话,预测诸如频响曲线动态范围立体声分离度和各种失真指标就不成问题了?会用这软件的做音响电路设计的,调音岂不相当省事。。。那实际上,有多少这样的厂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dht 该用户已被删除
174#
发表于 2010-9-3 14:0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发表于 2010-9-3 16: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猫扎特 于 2010-9-3 16:18 编辑 8 y; j! p7 c& y. g' H5 O6 d& x1 y# a1 v

1 ?8 ^* m. v/ b回复 175# Metaverse
  A- t& p- M) m+ X% M$ S, H& x9 l* r0 V: l8 {, O

7 D# U! d& Z; `2 w! o" F% S( {    。。。哥们。。。真能啊。。。唉。& N* d5 j& ~+ X5 V# P
9 a- H2 H3 {2 i0 ~
  但是给单个型号电容建模的成本和换上去测一测的成本,一般还是选择换上去方便一些。运放的话那就是简单加愉快了。你要啥性能指标给你啥。什么分离度啊、声音厚薄啊在电学上都能找到对应的指标的。不要钻牛角尖兄弟。我就是设计运算放大器的,不过最近的课题是做功率mos管。不好意思,全部都是仿真软件在做,cadence、MATLAB。但是做出来的D类放大器现在基本每台山寨机都在用,便宜呀。至于你说为啥山寨机用而不是hifi用,因为国内产能不行,我们能设计出精度高的,但是没地给你做呀。(业内兄弟应该猜出我是哪个公司的了,哈哈哈)。
' D! i( u* M1 C. ]4 x  R5 o
8 c" j- Z, m+ w  你说的那些失真指标在电学测试上是很直观简单的。。。只是你们不愿意承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发表于 2010-9-3 1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7# 猫扎特 ( g4 \" |- j8 ]6 @+ Y
不是不承认,事实的话也不由不承认,只是我是外行,不认识而已各位内行的XD,多透露点真相出来,我们外行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少一点被忽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发表于 2010-9-3 2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猫扎特 & @; a* w. D* [, J  f% G# }
不是不承认,事实的话也不由不承认,只是我是外行,不认识而已各位内行的 ...
- x( t) @1 h- I4 c: {4 WMetaverse 发表于 2010-9-3 18:58

) ]/ D# r8 A! h9 O4 T算了,不用问他们了,这次是第二次了% U6 k3 G  j' y8 Q& ~) X8 q/ _4 S) }
上次关于线材的讨论最终结果也是这样,打死不敢做试验,拼命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告诉你这个世界就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他们的理论掌控天地万物,不需要试验来验证,一如清末的理学大师, O) i& M8 p" [' J! o- }2 V# G
这些人与他们鄙视的那些玄学大师一样,都是只有意见和理论,却没有真实的论据来支持他们的论点
6 P' {9 S5 h% ^1 P6 d* I在我看来,两者都是一路货,只会靠嘴皮子忽悠人,区别只在于观点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发表于 2010-9-4 11:17 | 只看该作者
算了,不用问他们了,这次是第二次了% z8 G4 b+ n9 h$ e: T! p5 b
上次关于线材的讨论最终结果也是这样,打死不敢做试验,拼命找各种 ...0 P- b. C% z! v4 i
酷风 发表于 2010-9-3 23:47

! w4 d$ s. x0 {; p, ~
3 z6 v- q5 K4 p: `$ o/ M. A' d
$ x6 d0 _1 c% ~5 B; u6 S6 y/ `欢迎酷风版主进行音频信号传输的线材实验,推翻趋肤效应的计算公式,我等着你的测试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发表于 2010-9-4 11:18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电磁学理论,在酷风版主看来是不经过他的实验认证就不成立的东西。8 W* p, J( I+ A* c" F& Q$ ?
# Y4 X# B' E! s
HIFI圈子真是神奇。- D, t4 \" k# \/ w: L9 i& S0 f
  s! g) f; L1 i- _
我只能说,你们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吧,传到电子专业圈子里真是会让人笑掉大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发表于 2010-9-4 11:2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这帖子里也说了好几次了,酷风版主,或者其它几位兄弟,赶紧去设计实验吧,中国诺贝尔物理奖就靠你们了。2 J% |8 ]0 z6 b& j# r3 H, V. \
9 a; ]# y$ }( a: C! t5 a
全世界的电子工程师都等着你们来拯救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9-14 09: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