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拳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AS阵列卡和硬盘的一点感受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8-10-4 12: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4 10:02 发表

写缓存默认是开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写,一个是直写(写通),放在回写了。
下面这个软件将测试量放到1000看看?如果5i都能达到3XX那6i就真的不行了,或者说512MB对RAID0、1用户是决定性的。
930922
还有就 ...

放心,6i的寫入速度絕對高於5i,256MB或512MB緩存不是關鍵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8-10-4 12: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4 10:10 发表
顺道请教一下,阵列卡里面是按虚拟磁盘的顺序来启动的,比如从VD0、1、2、3这样的顺序,有时我想从VD1而不是0启动,能否简单的设定?我都是删除整个虚拟磁盘后重新设定VD0是哪个物理硬盘才行。

在PERC 6i BIOS中選擇 Controller Management --> Select Bootable Virtual Dis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8-10-4 14:01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加两块15K的盘R0速度能到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8-10-4 17:21 | 只看该作者
5i的卡……915GA-HFS插上去直接认,不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dolclub 于 2008-10-4 12:21 发表

在PERC 6i BIOS中選擇 Controller Management --> Select Bootable Virtual Disk

原来在这里,这下不用老删除VD了,多谢: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0:17 | 只看该作者
阵列卡加3个2.510K的小硬盘,整机空闲功耗从130W增加到170W了,基本上30W的功耗都是阵列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8-10-5 16:5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的5I挂单盘MBA的读成绩,当然盘是3.5寸的15K转盘,STRIPSIZE的设置也是很重要的,我设的是64K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8-10-5 17: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5 10:17 发表
阵列卡加3个2.510K的小硬盘,整机空闲功耗从130W增加到170W了,基本上30W的功耗都是阵列卡的。


:funk: 要这么多功率?我本意是想用6I上MODT这样的机器来做文件服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8-10-5 17:30 |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8-10-5 17:47 | 只看该作者
你的测试完全不能体现scsi sas低延时高响应的优势,scsi sas就是为多任务读写而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快”。建议你增加同硬盘hd文件并发复制测试,2个 3个 4个.....同时复制,我相信会大大拉开你3种搭配的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8: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ishman 于 2008-10-5 17:47 发表
你的测试完全不能体现scsi sas低延时高响应的优势,scsi sas就是为多任务读写而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快”。建议你增加同硬盘hd文件并发复制测试,2个 3个 4个.....同时复制,我相信会大大拉开你3种搭配的差距。

高清的那个HD?HD是大文件,而且是顺序拷贝,考验的是硬盘的持续传输速度,和阵列卡和SAS的优势一点都不沾边呢,多个小文件下才是阵列卡和SAS的优势吧
下面是4个FC TEST同时产生多个600MB的文件,每个速度都只有10MB/s了(3XSAS盘 RAID0),同分区同时拷贝就各只有8MB/s了,毫无惊奇可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8-10-5 1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5 18:25 发表

高清的那个HD?HD是大文件,而且是顺序拷贝,考验的是硬盘的持续传输速度,和阵列卡和SAS的优势一点都不沾边呢,多个小文件下才是阵列卡和SAS的优势吧
下面是4个FC TEST同时产生多个600MB的文件,每个速度都只有1 ...


你根本没明白。我是让你同时开几个复制大文件看。你可以对比一下一次复制4个hd文件的时间和同时开2个复制,每个2个hd文件,和同时开4个复制。每个1个hd文件看看差异。用你的3种搭配分别测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8-10-5 19:5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1个复制窗口顺序复制多个文件几种搭配时间相差不大的话,多窗口复制差距就拉开了。而且多任务时磁盘的可操作性比sata强的多,这才是scsi sas的多任务优势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8-10-5 21:10 | 只看该作者
要说进系统快还是用猛禽raid0+680i主板,我试过这种组合配上3G的q6600,winxp刚装完启动时滚动条只露出个不能再小的小头,为此把周围所有的男同事都请来参观,不过感觉功劳最大的是680i主板。

我工作的电脑的硬盘历经猛禽,scsi和sas的升级过程,感觉无论用什么都不会觉得快,而是觉得以前的硬盘慢。
工作电脑用sas还是不错的,可惜我的sas都是3.5寸的,四块是我能接受的噪音底限,我的电脑一关,大家都觉得办公室忽然静了好多。

在硬盘上唯一收获的就是以前在家通过VPN连接到石油网玩反恐,由于网络比局网的玩家慢,所以进入服务器时很容易被他们挤掉,后来换了个mas,硬是在游戏启动时间上弥补了网络的劣势,经常把那些使用办公电脑的局网用户挤掉。{lol:]

[ 本帖最后由 finekey 于 2008-10-5 21: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23:42 | 只看该作者
进系统快慢主要还是周边的配置,比如插上创新的声卡再加上驱动,肯定要从半圈增加到4圈,都想直接换主板上的螃蟹声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08-10-5 23: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5 23:42 发表
进系统快慢主要还是周边的配置,比如插上创新的声卡再加上驱动,肯定要从半圈增加到4圈,都想直接换主板上的螃蟹声卡了

不关机就可以了 :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0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ishman 于 2008-10-5 19:54 发表
如果1个复制窗口顺序复制多个文件几种搭配时间相差不大的话,多窗口复制差距就拉开了。而且多任务时磁盘的可操作性比sata强的多,这才是scsi sas的多任务优势所在。

这种感觉在用移动硬盘时更明显,比如正在依次拷贝的电影中发现漏了几个,同时开个窗口将漏的补考进去就会大大影响整个拷贝速度,还不如等前面的都考完后再补考遗漏的。
重新试了下,SATA+主板的ICHR8进行4个同分区文件拷贝的速度只有单个文件依次拷贝的速度的1/3,将SATA接到SAS卡上进行4组同时的拷贝也是这么慢的速度(但两个窗口同时拷贝时速度降低只有一半),而SAS盘的优势就如你说的那样,损失的不多。
下面两组表格是测试的结果,前面一组是用FC从内存产生测试文件拷贝到硬盘的速度,分为4个文件依次考入、两个窗口各依次拷贝两个文件和四个窗口各同时拷贝一个文件,结果是无论硬盘接到哪里,总速度都不会变化。而第二组是将第一组产生的文件再复制到同分区(同样按照三种情况),区别就很厉害,基本上SATA硬盘的速度大大降低。

从内存到硬盘的数据传输过程不会受多线程的影响,而SAS和SATA都要将磁头移动两次才能完成数据同分区拷贝是的读取与写入,速度都应该都减半才是,为什么SAS能保存接近原来的速度?SAS卡的预读写机制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拳头 于 2008-10-6 00:2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uanjie 该用户已被删除
78#
发表于 2008-10-6 01: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8-10-6 07: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拳头 于 2008-10-6 00:14 发表

这种感觉在用移动硬盘时更明显,比如正在依次拷贝的电影中发现漏了几个,同时开个窗口将漏的补考进去就会大大影响整个拷贝速度,还不如等前面的都考完后再补考遗漏的。
重新试了下,SATA+主板的ICHR8进行4个同分区 ...


除了ls说的10k 15k盘寻道少的重要原因之外,硬盘自身的底层设计也有不同。scsi sas的底层和ide sata是不同的,尤其擅长多任务并发读写;而ide sata是低价高容量的存储方案,并不适用于繁重的多任务系统。而且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多任务读写时scsi sas磁盘的可操作性依然很强,不会像ide sata硬盘一样对其它请求无响应而进入假死状态。这在把它们作为系统盘时尤其明显。开几个读写任务后,ide sata盘(哪怕你多盘raid)就是切换个目录你都得等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siKiki 该用户已被删除
80#
发表于 2008-10-6 08: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7-23 08: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