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zhangrui11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atrox P650 DVI输出画质真的好很多吗?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09-11-26 00:09 | 只看该作者
最高分辨率的问题,
话说 也就视频回放的时候 YUV传输才是无损的
图片浏览和游戏,用YUV简直是0痛。平白损失色度分辨率
(别提什么4:4:4的YUV格式,这格式和RGB占用的数据量是一样的)
bull 发表于 2009-11-25 16:55

M卡不谈视频谈游戏?你确定?

最高分辨率的问题,
一大堆QUARD显卡 文档上写的清清楚楚。DL最高支持2560,SL最高只支持1600
显然,DL支持2560不等于SL支持1920

凭什么你的家用卡可以例外?
bull 发表于 2009-11-25 16:55

谁知道呢?或许当时在专业领域宽屏显示器还属于非主流?现在不是都标明支持了么?
我用780G的HDMI接电视,没噪声,没噪点,图像稳定,字体清晰,你觉得很奇怪么?我用惠普的HD3470接显示器(前面一直用Displayport,为了验证你的说法现在正在用DVI)一样没噪声,没噪点,图像稳定,字体清晰,你觉得很奇怪么?我公司里用着FIREGL V3300接CG241作色彩打样(采购的人是棒槌,说买专业卡他就去买了个fireGL来,照道理应该用FireMV的),官方也没说支持1920*1200,但是驱动里有这个分辨率可选,照样用着没噪声,没噪点,图像稳定,字体清晰,最重要色彩稳定(公司作印花设备的,Rip软件是自己做的,显示器是放在标准光源下和色卡共同作为校色参考的),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发表于 2009-11-26 19: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ll 于 2009-11-26 21:16 编辑

第一,我说了视频和图片,“图片”这么两个字你看不到?
你视力有问题?
“谁知道呢?或许当时在专业领域宽屏显示器还属于非主流?现在不是都标明支持了么?”
这更搞笑了 06年的时候专业市场,宽屏幕显示还不是主流?
你从火星来的?

没噪点就是误码率达到10负9次方了?
那么多人用HDMI接电视机然后HDMI引出再接功放。图像也是如你所说 没噪点 图像温度,字体清晰
怎么音频的SNR下降那么多啊?

同一个显示器用DVID接口  接幻日就是比用AMD的显卡(当然是官方没有确认支撑1920的娱乐卡)色彩感觉好一点。而且都没有加载ICC。你说除了误码率还能有什么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09-11-26 21:3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我说了视频和图片,“图片”这么两个字你看不到?
没噪点就是误码率达到10负9次方了?
那么多人用HDMI接电视机然后HDMI引出再接功放。图像也是如你所说 没噪点 图像温度,字体清晰
怎么音频的SNR下降那么多啊? ...
bull 发表于 2009-11-26 19:32

至少对我来说,我绝对不会在电视机上看图.
同样芯片,也有信噪比很好的啊.你怎么知道那个报告说信噪比差的换台功放还会差?或者换块主板嘛.海岛船内存还有主板不认的呢,换块主板就好了,而那块主板换威刚内存也是好的.这事儿我亲自预见过,你要每遇见过也该听说过吧?再说,你怎么知道M卡就没有信噪比差的?哦,m卡都没有HDMI.
同一个显示器用DVID接口  接幻日就是比用AMD的显卡(当然是官方没有确认支撑1920的娱乐卡)色彩感觉好一点。而且都没有加载ICC。你说除了误码率还能有什么解释?
...
bull 发表于 2009-11-26 19:32

什么解释?色彩算法不同嘛.A Fan说A卡色彩好,N Fan说N卡开了数字震动就能和A卡一样鲜艳,你觉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发表于 2009-11-26 2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ll 于 2009-11-26 21:50 编辑
至少对我来说,我绝对不会在电视机上看图.
同样芯片,也有信噪比很好的啊.你怎么知道那个报告说信噪比差的换台功放还会差?或者换块主板嘛.海岛船内存还有主板不认的呢,换块主板就好了,而那块主板换威刚内存也是好的 ...
a_xi 发表于 2009-11-26 21:32

同一个功放 同轴输入的时候明显超过HDMI输入的,你说是谁的问题
然后换贵价怪兽HDMI线后 SNR恢复了。但是好线实在,那个家伙受不了了。最后把机器从原来的位置移开,用一米短线和电视机连接。不方便就不方便吧。凑合着用吧。
这就是你说的误码率一定合格?
要真是符合HDMI标准:10的负9次方的误码率,HDMI传音频一秒钟也没几个BIT出错 根本不应该出现HDMI明显弱于同轴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09-11-26 21:4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M卡的色彩,我还是比较喜欢的,相比之下,A卡艳的有些过分,N卡却有些呆板,M卡刚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发表于 2009-11-26 21:54 | 只看该作者
同一个功放 同轴输入的时候明显超过HDMI输入的,你说是谁的问题
bull 发表于 2009-11-26 21:41

HDMI才几年,兼容性怎么可能好过发展了几十年的SPDIF,A卡还曾经发生过碰到雅马哈功放根本不出声的事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09-11-26 22:10 | 只看该作者
HDMI才几年,兼容性怎么可能好过发展了几十年的SPDIF,A卡还曾经发生过碰到雅马哈功放根本不出声的事情呢。
a_xi 发表于 2009-11-26 21:54

根本不是兼容性问题。就是误码率太高。说穿了DVID是第一代数字标准,整个标准制定的太0痛。
HDMI更2. 本来信号完整性已经不行了,结果接插件上进一步缩,结果误码率更高了。
当然要达到10的负9次方的误码率不是不可以 象幻日和最新QUARD卡那样砸钱就行
相比之下
DP才是真正的救星。只需要很低的成本就能实现超低误码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2009-11-26 22:20 | 只看该作者
说个类比好了 HDMI DVID DP
好比是一个超高速的调制器。显示器那头是一个超高速的解调器。
当调制器硬件品质不佳 解调器就会出现接收误码。
解决办法就是降低波特率(降低刷新率)
就好像当年的MODEM 品质差 电话线差 就只能上33.6k甚至更低。
好电话线 好硬猫 就能上52K甚至更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发表于 2009-11-27 00:04 | 只看该作者
不论怎么说,DVI毕竟是数字接口,误码率不达标的话,显示会出现噪点,会抖动,或者不定期黑屏,甚至根本无法连接,我不否认这些事情早期的A卡n卡都发生过,但是误码不会产生整幅画面整体的变化.数字接口的特性就是,有或者无,没有中间状态,一旦你的屏幕色彩正常,无噪声噪点,画面稳定,并且长期稳定,那么至少在接口连接部分就是达标的.说色彩感觉如何如何,这个是和误码率无关的.
另外,数字接口是要符合标准的,刷新率不是可以随便增减的.就拿你说的MODEM打比方,你可以把波特率设56K,上不去可以试试33.6K,但是你不可能凭空作个55k出来.显示接口也一样,刷新率60Hz上不去,1080P你可以试试50Hz,或者索性试试1080i,如果单方面偷偷把刷新率降到57Hz,那必定黑屏没商量.要支持57Hz,那必须要显示器厂商同意支持,甚至是要得到广泛的支持,而厂商,没好处的事是不会做的.所以,业界支持57Hz必定有其原因,或许是为了支持Matrox的三屏方案,或许不是,但不管为什么,决不会是为了帮助ATI作弊.在HDMI正式支持24hz之前,我很想把电视机的刷新率从50hz调成48hz,以避开视频播放时的Pull down问题,但是从没成功过,似乎网上有人用某型号的投影仪成功过,但是,不成功是常态,成功的才是特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发表于 2009-11-27 0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ll 于 2009-11-27 09:18 编辑

“一旦你的屏幕色彩正常,无噪声噪点,画面稳定,并且长期稳定,那么至少在接口连接部分就是达标的.说色彩感觉如何如何,这个是和误码率无关的.”

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HDMI音频传输导致信噪比下跌推翻了这个论点。音频流是借用视频传输的消隐期,用和视频流同样的波特率传输的。因此音频出现明显的信噪比下跌意味着视频出现了和音频同样级别的误码率。
这显然不是TMDS传输标准规定的误码率标准(10的负9次方)

数字传输的特性。还是有中间状态的,误码率绝不可能突变。只不过没有象模拟传输那么变化缓慢罢了。

而很不幸的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娱乐卡。在1920*1200/60HZ逐行8位色深这个模式下。都处于临界状态。
线缆品质稍差,距离稍长,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误码率上升。即使短距离下,误码率和真正合格的专业卡也有明显的区别。

关于你说的YUV传输的情况,除了只有视频传输可以无损以外还有个更糟糕的问题。
既然你要压缩带宽就不能是4:4:4模式 那么意味着需要用算法进行UV的分辨率扩展。
如果算法简单,那么画质会有问题。如果算法复杂,画面会有较多的额外延时;
当然 HDMI里面新增加的所谓音频视频同步码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这又意味着新一轮的兼容性问题。
还有,现在开始流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进行超采样。把视频帧数插帧到显示器刷新率。
你当然可以说,用显示器内部电路来做。
不过,这种东西用显示器做,太0痛了。
延时就不去说了,帧数插补需要先得到出帧画面的差异。
明明视频文件里面就有一个BIT都不错的差异表征(这是动态图像压缩的基础)。现在居然还要在显示器里面再算一遍得到未必准确的结果。
简直是太2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发表于 2009-11-30 15:19 | 只看该作者
“一旦你的屏幕色彩正常,无噪声噪点,画面稳定,并且长期稳定,那么至少在接口连接部分就是达标的.说色彩感觉如 ...
bull 发表于 2009-11-27 08:48

如果误码率和色彩有关,那么,你用一块M卡,分别接上1.5米,3米,5米,10米的DVI线,那么你的图像会看起来像M卡,N卡,A卡,山寨A卡?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你只可能得到从稳定的,漂亮的图像,随着线的增长,噪点增加,然后图像变的不稳定,开始黑屏,最终无法连接,而整个过程中整体的色彩感觉是不会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发表于 2009-11-30 1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ll 于 2009-11-30 17:19 编辑
如果误码率和色彩有关,那么,你用一块M卡,分别接上1.5米,3米,5米,10米的DVI线,那么你的图像会看起来像M卡,N卡,A卡,山寨A卡?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你只可能得到从稳定的,漂亮的图像,随着线的增长,噪点增加,然后图像变的不稳定,开始黑屏,最终无法连接,而整个过程中整体的色彩感觉是不会变的。
a_xi 发表于 2009-11-30 15:19

整个过程中色温不会发生变化。
但是误码率提高会带来图像的劣化,如果误码率不是太高,未必会出现大量的躁点。毕竟误码可以出现在任意位上,如果频繁的出现噪点,说明出现在RGB数据的高位上误码也已经足够多了,实际的误码率,还要大的多。
音频传输的例子,说明有些卡在4米长线下的误码率起码已经到了万分之一级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发表于 2009-11-30 23:18 | 只看该作者
整个过程中色温不会发生变化。
但是误码率提高会带来图像的劣化,如果误码率不是太高,未必会出现大量的 ...
bull 发表于 2009-11-30 17:17

正是由于这些误码会出现在任意位上,所以这些误码是随机的,闪烁的。人眼虽然不是青蛙,但是对动态的图像确实更敏感,假如情况坏到每一帧都有一个以上的误码的话,人眼实际上是很容易捕获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发表于 2009-12-1 09:25 | 只看该作者
音频传输的例子,说明有些卡在4米长线下的误码率起码已经到了万分之一级别。 ...
bull 发表于 2009-11-30 17:17

我对HDMI传输音频的细节并不太清楚,但是,如果真的是由于误码就造成音频发生可闻的噪声的话,图像早已一塌糊涂,甚至发生不定期的黑屏了。不该存在音频已经一塌糊涂视频还看不出异状的情况。我倒是怀疑由于音频没有时钟信号同步,所以每个岛屿里只要错一位那就后面的全错了,因此发生误码的后果会比视频部分更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发表于 2009-12-1 10:46 | 只看该作者
最高分辨率的问题,
一大堆QUARD显卡 文档上写的清清楚楚。DL最高支持2560,SL最高只支持1600
显然,DL支 ...
bull 发表于 2009-11-25 16:55

呵呵,为什么以前的专业卡只写支持1600,不写支持1920,我现在搞明白了一半。原因很诡异,就是1600需要的的带宽其实比1920更高,1600*1200 60Hz需要162M带宽,而1920*1200 60hz只需要154M的带宽。具体为什么我还没搞明白,不过估计是和潜伏期有关。大概是现在使用1920*1200分辨率的专业用户越来越多,而不知道1920*1200实际上是在1600*1200能力范围之内的用户也越来越多,NV的客服部门被这个问题搞烦了,索性在规格里加上1920*1200条目了事。

Display Mode   Horizontal Frequency (kHz)  Vertical Frequency (Hz)  Pixel Clock (MHz) Sync Polarity (H/V)

720 x 400   31.5             70.1          28.3        -/+
640 x 480   31.5             59.9          25.2        -/-
640 x 480   37.5             75.0          31.5        -/-
800 x 600   37.9             60.3          40.0        +/+
800 x 600   46.9             75.0          49.5        +/+
1024 x 768   48.4             60.0          65.0        -/-
1024 x 768   60.0             75.0          78.8        +/+
1152 x 864   67.5             75.0          108.0        +/+
1280 x 1024   64.0             60.0          108.0        +/+
1280 x 1024   80.0             75.0          135.0        +/+  
1600 x 1200   75.0             60.0          162.0        +/+  
1920 x 1200   74.5             60.0          154.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发表于 2009-12-1 1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ll 于 2009-12-1 11:02 编辑

你说的消隐期问题是针对DVID接口的CRT
LCD的消隐期都是6%。
不信你可以去看DVI白皮书PDF。
所谓什么搞烦了不过是你的自我想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发表于 2009-12-1 11:08 | 只看该作者
我对HDMI传输音频的细节并不太清楚,但是,如果真的是由于误码就造成音频发生可闻的噪声的话,图像早已一塌糊涂,甚至发生不定期的黑屏了。不该存在音频已经一塌糊涂视频还看不出异状的情况。我倒是怀疑由于音频没有时钟信号同步,所以每个岛屿里只要错一位那就后面的全错了,因此发生误码的后果会比视频部分更严重。a_xi 发表于 2009-12-1 09:25

没有时钟信号不等于出错一位后面全错。
DP就是没时钟信号的。如果按照你的这个逻辑,DP根本没法运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发表于 2009-12-1 11:08 | 只看该作者
那么,为什么1600需要162M的带宽,1920只需要154M?这个不是和你抬杠,我确实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发表于 2009-12-1 1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ll 于 2009-12-1 11:22 编辑
那么,为什么1600需要162M的带宽,1920只需要154M?这个不是和你抬杠,我确实不知道。
a_xi 发表于 2009-12-1 11:08

和你说了 你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不信你去看DVI的白皮书
任何LCD,单通道TMDS(含DVID HDMI1.1 1.2 1.3)的时钟频率都是如下计算公式:
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刷新率*发色数*1.0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发表于 2009-12-1 11:1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不是我计算的,是在CG241的规格说明里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1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