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这里,我前面提到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9 d0 J3 x2 a y5 m$ E: ^
说到这里,我前面提到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m/ d T6 T2 C% ^$ z
, k `3 X+ [7 k& t! g4 n o1。如何测量不同频率的衰减率,并在不同线材之间作比较,以此确定差异是否存在) t, b/ v- |! K" c9 K4 C6 I5 _; l
% {' C8 p+ v% W% t, B2。确定人耳的听力阈值下限,与仪器测量值之间作比较,以此确定差异是否“能被人耳听出来”
& Y& r7 Z3 m7 d$ Q' @( g8 & R X4 u% q4 V如果第二个问题解决不了,就算第一个问题得出大家都能承认的结果,还是要陷入玄学的境况,更何况就算第一个问题测出来没有差异,还会有人争辩说人耳的敏感度会比仪器更高,所以仪器的测量结果不能作为依据4 }: P" x- N" G0 _/ s4 ~) ?
% T" a" M+ ]/ m须知绝大多数的玄学问题都有其物理理论作为基础,争议只在于是否真的能影响到人的听感,根本原因就是无法定量酷风 发表于 2009-12-11 14:16 ![]()
9 Z& }" O5 {/ P" F, N B
) P; ^( R! }0 \酷兄,在这个问题上,我也吃不太准,所以我一直没有说。
P" k# S3 e0 U- e
0 s- B7 L; ^ K8 s' m' [因为无数的理论都告诉我们,人耳的听力上限是20000hz,超过这个上限的频率人耳是听不到的。3 t G. W l, t& H" G; d; z% ?5 Z, |
; ^- U, W. N8 A4 I' D8 U0 O
但是,现有音响厂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频率在30000-50000hz的超高音。根据科学理论我们是听不到这些超高音的声音的,但是事实是,装了这些超高音的系统,和没装之前,那是一耳朵就能听出区别。
4 G9 v4 T& A+ s. `% g/ O9 c$ ?5 c( a9 ` h k$ ^
早些年的hifi扬声器,一般频响上限都是做到20000-22000hz,高些的做到25000-30000hz。但是现在的一些大厂商,像丹拿、b&w 、focal、elac,全线推出上限40000-50000hz的产品。为什么?是为了对应sacd格式。sacd格式的上限是50000hz。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科学理论说人耳最多听到20000,为什么制定sacd格式标准的要把上限设为50000,而且那么多扬声器厂家都积极跟进呢?! h' ~4 v4 o2 T( D' c
8 b) N7 ^: ~: C) y' k3 ~% ^
这是在音响领域,发生的一个典型的科学理论和现实脱节的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