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酷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线材的讨论新开一贴,请bull等人进来看看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9-12-11 10:27 | 只看该作者
声音要还原真实。而不是润色。谁知道变了调的声音,还是原声吗?难不成,原曲高音不足,我要用增益来补充一 ...
: D! {5 n6 g8 V. D$ b* t  `) g# Uworkwork 发表于 2009-12-11 07:36

0 i/ p8 J. D- i- m: f8 w6 {' k) P) N& N6 r8 k  k
你的这段话,也对,也不对。, o2 O; a. ~7 l1 z" ]9 W& ]

4 x0 d9 Q7 ?6 k; R8 c声音要真实还原这话没错。但是要搞清楚还原的是什么声音。
5 Z! _: i6 U7 {8 Z: j1 z# \4 y# [; y) O, i: z4 P
我们需要还原的,是现场的声音,是唱片上记录的原始声音。但是,一张唱片从被cd机读取开始,到功放放大,这当中已经经过了无数的污染和杂讯干扰。市电中普遍存在的高频干扰、低频嗡声、室内各种电器的电磁干扰,还有cd机和功放本身的变压器的电磁干扰,这些,都和原始的音频信号一并,在功放的输出端,被放大后输出了。如果你去真实还原功放输出端的信号,那就不对了,因为那已经不是唱片上记录的原始信息。' I5 G; C, [/ D

& U$ J; L, I% E! U而好的音响线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过滤掉这些正常声波信号意外的杂讯干扰,这就是所谓的“润色”,你说,需不需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09-12-11 10:27 | 只看该作者
看的有点迷糊.简单说下.PChifi讨论线材说白了就是穷人乐.自己喜欢就好.有没有用自己有数就行.音乐是给自己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09-12-11 10:29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功放是不需要做高低通滤波,不需要做屏蔽的,就这还卖这么贵,还是线材厂商厚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09-12-11 10:44 | 只看该作者
看的有点迷糊.简单说下.PChifi讨论线材说白了就是穷人乐.自己喜欢就好.有没有用自己有数就行.音乐是 ...
$ y/ x1 F$ j, V+ T  UDoremifaso 发表于 2009-12-11 10:27

* V) L2 u4 n& E; o2 m- V% Z这位朋友 你就歇歇看吧,你那经典的音乐贵贱论还言犹在耳呢,酷版跟K兄议论得很好嘛,就不要转舆论风标了好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09-12-11 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5# 酷风
1 X" q9 i& [6 S+ d1 Q$ h6 t8 N# C# j3 t. [, h: Q( ?3 m
呵呵,您的疑虑我来一一解释一下吧2 L1 r; E* G4 f" R# W

3 r: s$ S- G$ i; `. z1.单元的模型好多人都以为就是一个线圈,但是估计一个漏磁通就能让大部分发烧友摸不着北了,电磁式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不过之所以我能够在我不熟悉单元模型的情况下打保票测曲线,因为一个非常简单的原理,就是不管负载是什么样,对咸菜的特性都是没有影响的
$ ^7 }7 r, }$ Y
5 v4 V* h- K! C0 B, I2。我那是打个比方呀,不是真的能差那么多呀...那个音量的差别,是非常非常小的,因为咸菜本身的电阻如果符合国标的情况下也是非常非常小的...3 d2 f6 S, r: q" j

8 H" z( X% @0 x1 y2 }3.趋肤效应其实公式是已知的,不用实验也能计算出来的,不过我做的两个线都是多股的...囧,您大可不必担心,至于单股线,就完全不必测试啦,现在稍微好一点的线哪还有单股的呀0 \0 k+ f" T5 K# X2 C

3 X( K- D* |3 C! m  _/ s4。这个..人耳的听觉能够识别的频率范围是已知的,而且现在的实验仪器时域响应的时候,时间精度至少都是微秒级的,人耳哪有这么高的精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1:09 | 只看该作者
上面若干层楼的两位朋友请注意:这是讨论,不是辩论,要参与就系统论述你自己的观点,那些语言文字小技巧麻烦用到其他地方去
' w) s  F  P% ?, X$ ?继续耍嘴皮子一律封I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酷风
$ e* ^5 R' Q& L/ M7 c2。我那是打个比方呀,不是真的能差那么多呀...那个音量的差别,是非常非常小的,因为咸菜本身的电阻如果符合国标的情况下也是非常非常小的..." 6 {/ M/ ^! N7 Y1 U% h
* D2 [) V# q! [$ R1 `4 n
4。这个..人耳的听觉能够识别的频率范围是已知的,而且现在的实验仪器时域响应的时候,时间精度至少都是微秒级的,人耳哪有这么高的精度啊
) s' F+ i8 ?0 T& |& _karrigan 发表于 2009-12-11 11:07

# m' I$ w1 `; J( _: a* R  X0 \2。这两条线就在我的手上,音量低的那条是我在中高档百货店99元买来的国产无氧铜成品线,音量高的是我自己买散线和接头DIY出来的接线,同样的设备,用foobar播放,要达到听起来感觉一样的音量,音量高的那条需要多衰减6DB左右7 Z' s: N0 p! a5 @

, W3 P4 Q6 S2 S/ Z' A4。那么信号强度的阈值呢?我更关心的是这个,而不是什么频率范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09-12-11 1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nveryu 于 2009-12-11 11:39 编辑 / b' F* L3 A+ p: c6 t
2 V/ j3 C- J3 a
信号强度体现在示波器或信号分析仪上是振幅这个参数,仪器的量幅绝对是远远大过人耳的,这个不用想了。人耳听到的还经过了无源音箱的电声转换损耗,想想吧
; s* L1 @, F* u另外,音量高低差6DB,只能说其中一条线的阻抗严重不达标,插接件估计是随便焊上去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09-12-11 11:43 | 只看该作者
哪怕是火星来的小提琴,也拉不出只有2K赫兹这个频率的声音,哈哈
- w' _1 D* n0 Qdanveryu 发表于 2009-12-11 10:02

. U/ I$ G/ S  v$ M9 x% n
, v& i* d/ Y6 S/ w/ n/ D3 \; ]1 P' F' v
你这句话够雷人的% a) g& N8 `$ R2 J) C4 t) P/ N

/ S9 c/ l) H& n! c" j0 Z5 G" O- T7 q 各类提琴的频率范围:小提琴(Violin)为200Hz~3.5kHz;中提琴(Viola)为134Hz~1.1kHz;大提琴(Cello)为72~640Hz;低音提琴(Double Bass)为42~250H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09-12-11 11:47 | 只看该作者
ericzhu88 你那几个问题,去找本教材自学两小时就能有基本概念了,然后再来说话吧
. _& V  ^2 X: g, n# ^; R% j0 x$ V* edanveryu 发表于 2009-12-11 10:04
2 T" b' _+ n' T
: V, H. w+ f' q3 b7 \: I* @. G
你少推给教材了,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我是期待k兄给我一个简明的回答,本来也没指望你能回答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09-12-11 11:52 | 只看该作者
上面若干层楼的两位朋友请注意:这是讨论,不是辩论,要参与就系统论述你自己的观点,那些语言文字小技巧麻 ...& _4 W9 C. i9 s2 q- Z. U
酷风 发表于 2009-12-11 11:09
6 K" A9 c3 P+ [" r0 @

6 N" ^$ V# L( L, s7 T8 P对的,大家还是心平气和讨论。不要耍嘴皮子,不要王顾左右而言他,更不要随便曲解别人的话。# D9 z7 _. c# Z9 U9 Y' R" B

6 E, [' r6 K9 |7 T* y我对示波器这个东西不熟悉,有几个问题想不明白,很想在这里得到k兄等人的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09-12-11 11:56 | 只看该作者
原来你所谓改变音色的线,就是指的电容线啊。大家根本没有谈到一起。估计这个大家可以散了。8 r- B+ e$ w# O: m& a  u# _- p0 {
workwork 发表于 2009-12-11 09:58

) H. F6 o1 K3 r% O8 C+ r5 T8 D! k5 |. Q) E. n3 q5 ~' ^" Q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曲解别人话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09-12-11 12:02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我说一个实例,来侧面证明线材有用这个论点。
0 D# Y8 \/ p+ `& c% ?. \6 E0 t. X# }9 G* b  j
玩过耳机的朋友应该没有人不知道音特美吧。它家最著名的产品,就是被放到神坛位置的ER4系列,分为三个型号: ER4P、ER4S、ER4B。这三个型号的声音差别是非常显著的。
: b7 x! H3 G, p
: ^$ O: a% X6 k7 }1 _+ H  l但是各位,你们知道这三个型号的产品,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吗?1 E) ^7 J7 S/ Z, }- G, S& [

3 c" S& I6 }8 A2 e9 r. m他们所用的耳机单元是完全一样的!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耳机线!音特美给同样的耳机单元,配上三根不同的耳机线,就成为了三付不同声音风格的耳机!2 Q1 ]" Q9 w/ g# h
/ F6 R/ ~- P2 Y4 e/ e
这三根不同的耳机线,都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大家没有异议吧?
. t9 _" C; ]7 u: l2 r' W% ]' N8 s/ ~
) c  p2 G- j2 {: e" J0 c( w) ~这个例子难道还不能证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09-12-11 12:07 | 只看该作者
你少推给教材了,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我是期待k兄给我一个简明的回答,本来也没指望你能回答出来。5 R3 s1 I! k# h
ericzhu88 发表于 2009-12-11 11:47

+ r8 x% K% X& N6 y
+ ]) @, r* B# g6 Y- Q% i% h
5 m8 O2 I/ Z! \& p" l7 m! l: g; F    真要给你启蒙一下了,我说的是小提琴拉不出2KHz这个单频率音,因为所有乐器发出来的是带有谐音的信号,谐音各自的频率和强度的组成不同决定了不同乐器的音色。+ k* j4 H& L: ]& I, A6 E! o
    让你看教材,是让你知道任何复杂信号可以分解为一组频率、振幅、相位不同的正弦波,这也是信号分析的基础。够简明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orkwork 该用户已被删除
135#
发表于 2009-12-11 12:1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09-12-11 1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8# ericzhu88 ) f# \- F0 Q9 I' W5 O. Z

" t6 @2 Q) w. c8 c" w- x, a! M1。如果听到的声音不同,那么表示信号不同,在示波器上的波形也就是完全不同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幅值和相位的差别5 u0 c) ^: f! V9 b5 K

$ X2 x$ V7 T. b+ Q; s2。这个您好像有点搞糊涂了,这里允许我稍微借用一下另一个领域的名词,怎么说呢,模拟电路所有的接口,都是“串行接口”,也就是说,不管是合并机还是纯后级,单声道还是多声道,每个声道的信号,都是一个连续的单独的信号,也就是说,实际的信号是您所理解的一个复合的曲线,所以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是一条复合的曲线
! s" F6 J# Z2 y* E6 f" d6 @
1 c, ?% P6 K( f' {% |1 Z% b3。首先,阻抗是已知的,那么知道电压,就能算出电流,知道电压电流,就能算出功率,知道波特图,就能很容易的估算出阻尼系数,当然精确计算当然也是可以的,如果扬声器上出现的声音完全不同,那么把示波器接到信号的输出端,采集一个时间段内的信号,那也一定是不同的,电流不同,那么电压一定不同,电压不同,那么示波器上的波形幅值就会不同
6 v5 S" ~3 w5 [- y8 |5 g) [' u. |/ T
3 K8 E! V' G% w6 W7 K& i5 [) l4。其实声音信号不是不能分析,只是定性定量的分析,一般阶越信号,正弦信号,方波信号就足以了解系统所有的性质了,如果用音频信号去分析,不但后期处理复杂,而且噪声等等的因素影响精度,测得的数据也远不如一个标准的正弦波来的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09-12-11 1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3# ericzhu88 - |3 |: ~8 r% n8 d7 z
3 i4 i, E- U, T8 Z- i9 `

1 c( o% V' O4 @$ P8 p% w0 [0 F0 \    http://bbs.pcpop.com/080407/1718777-1.html
/ X$ w2 L$ ?% Y  `5 z1 M* i/ c/ D- D8 t( o
要是纯铜的导线能有上百欧姆吗?典型………………算了不说了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orkwork 该用户已被删除
138#
发表于 2009-12-11 12: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09-12-11 1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karrigan 于 2009-12-11 12:28 编辑 ( c* ]% N: q; s$ Z
+ @  D, }2 Z6 m/ d" g- ]7 E2 s/ ~' z
回复 130# ericzhu88 9 i: F) y' C4 L% w$ t1 d( V( |

$ |- \: G, T8 G5 f# k5 K3 [danveryu兄的话糙理不糙哈...他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其实怎么说呢,要想通过我们这些人发发帖子,就让大家完全了解频域响应的相关知识其实不可能,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本电路的教材,一本模电教材,这样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言语上的冲突,发烧友烧到最后,烧得应该是知识,而不是rmb和精力,这个理对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09-12-11 1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3# ericzhu88 # l$ v' _" i4 d% |  M
% M% S4 J' d; j! u/ j
这三根耳机线..看leading兄转的帖子数据,怕是阻抗都不达国标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7-23 14: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