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前所述,奔腾4采用的是“惟主频论”的架构,它的设计第一出发点,就是能达到更高的主频,而不是像以往x86处理器那样,新一代处理器在同主频下拥有更好的性能。可以这样说,奔腾4的推出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在英特尔性能高超的广告机器的疯狂运转下,“高主频=高性能”的观念深入人心,奔腾4获得了成功,但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奔腾4的架构注定了它是一款耗电量大发热量高的产品,这一弊端首先在对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有苛刻要求的移动计算市场体现出来。英特尔在无奈之下,推出了奇怪的奔腾M处理器,专用于笔记本电脑市场。严格说来,奔腾M就是加强版本的奔腾III,它的基本架构继承于奔腾III,同时也吸收了奔腾4平台的一些优点。奔腾M是一颗“惟性能论”的产品,它的主频没有奔腾4那么高,但是在同主频下,奔腾M的性能远胜奔腾4。笔者认为,奔腾M是英特尔这几年所设计的最出色产品,奔腾M+i855芯片组+英特尔无线网卡所组成的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不仅开创了笔记本电脑领域技术发展的新纪元,更给英特尔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同时也给英特尔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在不损害奔腾4威信的情况下,告诉那些持观望态度的用户,尽管奔腾M的主频只有1.xxGHz,但是性能却比2.4GHz的奔腾4更好?比较好的做法就是一方面淡化高主频=高性能的荒谬论调,奔腾4不再继续攀升主频,并且逐渐淘汰,另一方面则是尽快提升奔腾M及酷睿的工作主频,同时大力宣传双核心,让用户的注意力从高主频转移到双内核甚至多内核上来。从Netburst架构开发小组成员集体辞职的消息中我们不难看出,英特尔已经决意放弃奔腾4,重新采用古老却不过时的P6架构。
由于英特尔对迅驰的宣传得力,由图拉丁奔腾III-M改头换面的奔腾M问世不久就轻而易举地在移动计算领域淘汰了奔腾4-M,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如果英特尔肯将奔腾M的架构用在桌面计算领域,那么台式机的功耗与发热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噪音控制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英特尔也在关键时刻迷途知返,以双核奔腾M作为技术基础的酷睿处理器问世了,宣示了奔腾尤其是奔腾4时代的终结。酷睿与奔腾III特别是图拉丁奔腾III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那些怀念图拉丁的用户们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用最新的超级图拉丁——酷睿来武装自己的新电脑了!
从这看来P4设计比较失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