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wenxin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线材的骗局

[复制链接]
381#
发表于 2009-12-18 14:43 | 只看该作者
随便给你举个例子好了6 W* \- u! u$ k8 k1 v

; Q4 A1 t: u! ~  z并口转换芯片" a5 }% F& |9 |
你去查查里面slew rate多少? 0.05-0.4V/ns. 取个中间值0.2的话 ...
4 J- h: _: J# I# U; h# ?DarthModder 发表于 2009-12-18 14:19
- Y' r0 N: i7 D1 C, r8 s$ g
那就在跑几十KHZ的时候想办法 加点负载 让速度降低下来。否则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C3 |" M) W5 F& O, i5 C! O! h$ q7 q6 u3 m
逻辑电路只要转换速度够 能用低速的绝对不用高速的。这也算是普通原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2#
发表于 2009-12-18 15:04 | 只看该作者
那就在跑几十KHZ的时候想办法 加点负载 让速度降低下来。否则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e" s. m' C8 I8 t" N1 l3 e6 u9 q
逻辑电路只要转换速度 ...2 p5 N' a1 X3 b: n8 ?# i/ y7 H- ~
bull 发表于 2009-12-18 14:43

) W  I& D0 |3 r) c  {$ T' @' C9 f
1 v! u0 g* n5 o* |  z6 Y这并不是器件本身高不高速的问题,而是数字电路IO的沿一般都很快.这其实是IO的结构决定的,MOS管一开直接拉到电源,沿都不快都难.所以对于数字电路,稍微长点的线,基本都要考虑传输线效应.
- e) l1 |* }" C& V) k1 H# k! x' |+ L) k/ z! b1 Y9 g
至于麻烦,只要不是出了板子的信号有很快的沿,一般都没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3#
发表于 2009-12-18 19:51 | 只看该作者
在hifi音响圈子里,对线材的作用的认识已经比较统一了。我知道由于器材档次的不同,听音经验不同上的区别, ...
. S& _1 g, P- `' }% Rericzhu88 发表于 2009-12-2 10:33

" C/ m- i$ k. Z9 N( |$ ]: [- K* n& ]2 D& r. j

! K+ _' J3 s! V1 G1 P1 W9 j   我来加点条件可以不??为了证实线材对音质的影响,应该是同时使用耳测以及仪器测量两种方法,然后选取这么几组线材:
# x, t! }/ f# A4 R  S7 M8 r% f. I一、先用仪器测试
* f" U8 K) w& f2 V% g$ ?* `1、用仪器,测试无区别的线材,用耳测# L! v: ~* @9 W5 I" |
2、用仪器测试有区别的线材,耳测
) r4 E! \  t& N; r' l( n) N4 O二、先用耳测
1 _6 z: z0 c% i, r3 W1、用耳测区别细小的线材,用仪器测- i$ X8 h( _# b$ p2 x
2、耳测区别较大的线材,用仪器测, `/ U) V4 B" ^; }! G
) `# N- e- O/ U/ b9 W

  D# P9 u1 D7 F: {: Q% ]5 h此时的组合项有三项: 耳测差异、仪器差异、音质差异
) `2 Z$ w5 x! ^
7 R7 u/ V6 S. X7 {
* g9 G/ q. X; ^% k2 P然后对这三项进行组合! `  h/ x7 A$ d
便可以判断音质的差异:
. s$ g% A  q# L1 Q1、仪器差异更能体现音质差异
& S& P! N: g  Y6 ]. _$ T" B& ]2、耳测差异更能体现音质差异! }7 Z4 u1 [0 R3 t! V) w( J
" S/ ~* W/ ~( ^

0 ?2 ?% A, l4 @; a, n7 D由此可以证实线材是否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发表于 2009-12-18 20:03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是我们层次不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发表于 2009-12-18 23:42 | 只看该作者
音箱拆开能看到IC?音箱里面有数字电路?看来我out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6#
发表于 2009-12-19 00:19 | 只看该作者
1. 产生了额外的功率损失.
3 p# g" J( f0 K' N, x7 j2. 请看一下我关于back emf的描述.6 k" n* u" u* M1 U1 B
DarthModder 发表于 2009-12-18 09:18

% y  P7 t! o$ B; Y  Z6 Z; M0 f; K) p# R& L. r. p

- p+ P. l# t8 B6 H+ W        当然有额外的功率损失,但影响音质的前提是不同频率信号的功率损失差异大到人耳能辨,一根单纯的信号线传输音频功率信号能达到这样的差异吗?这里排除在制造过程中有意为之的情况。
7 c5 l5 z: a$ u7 ?   另外,喇叭的back emf再大,跟信号线有啥关系,那是功放电路应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业内解决这一问题也都是在输入变压器上做文章,或者是改进喇叭单元和音箱结构的设计,何至于舍本逐末去玩信号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7#
发表于 2009-12-19 00:4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有朋友转的av199测试贴,用个万用表测线材电阻拿来当阻抗说事,只好笑一个。。。。
- P7 p0 L: R; O( z9 z一根单纯的多芯导线去跟喇叭或是功放变压器的线圈比阻抗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发表于 2009-12-19 17:3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有朋友转的av199测试贴,用个万用表测线材电阻拿来当阻抗说事,只好笑一个。。。。
. f6 z. h, ]$ o2 P, A一根单纯的多芯导线 ...
6 W# K* v4 A8 T% w' {; `danveryu 发表于 2009-12-19 00:41

1 N1 e! }0 N1 L& w: D好笑的不光是这个,1 O: [3 ]; _4 l2 ]3 t% o1 U8 v
这么短的线 线电阻是用万用表能测的么?1 J9 `7 t4 D; `* o+ ]2 f% a9 }
不用四线制三线制,你测试个什么?% q; j2 O& T6 `! b1 D+ V
哈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发表于 2009-12-19 23:34 | 只看该作者
A小溪里都是石头,B小溪里都是沙,AB小溪水流一样快,溪水冲到水车上带动水车转动~
9 r4 k6 d" u. \* R4 _; Y5 J
& ]$ B3 R& S* ?1 k3 d接下来是看水车转动来分辨到底是A的水还是B的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发表于 2009-12-21 12:27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AV199的高人是用什么高档万用表测的线的电阻, 但那个"鸡线"的电阻是2.2欧, 这也就可以说明某人的两根线存在6db的音量差别了.
- d0 E; M! [; \, c" ?6 }* W  n0 c& ~0 k: B) j
估计只要正规一点的线材,如几十块钱的秋叶原,就不可能出现这个2.2欧了,呵呵.' p* v" v9 v8 d+ K
6 b$ _% `( b2 N! a
我们要讨论的是,有必要买几百,几千,几万的线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1#
发表于 2009-12-21 12:40 | 只看该作者
玩音响的大体可以分三类:
0 S  M6 R/ {& k& t第一类也是我佩服的一类,有良好的鉴赏力,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和音响技术动手功底,摩机摩箱,摩线的基本没听说过,顶多摩接头;
0 \6 h7 X3 W. L8 |第二类是有经济能力但无动手能力的,为了改善(改变)听感,有没办法自己动手,在设备买到位,听音环境做好之后,这时那些天价号称有各种音色的线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 m0 [% F7 k- k* @! t( p最后一类就是既无技术基础,又无太大经济实力的跟风派了。: A7 k+ f7 J( Y
所以我感觉存在即为合理,高价或天价线材是有其特定客户人群的,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上满足客户需求),只是从技术角度来看无实际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3:57 | 只看该作者
A小溪里都是石头,B小溪里都是沙,AB小溪水流一样快,溪水冲到水车上带动水车转动~1 a; }5 F. G+ @6 C

) x% J0 f- Z, O, N0 b. n接下来是看水车转动 ...4 t/ l! h) f* r" @* Y4 Y7 k/ U. R
jjx01 发表于 2009-12-19 23:34
' W, W* O2 T* a' \

* J. K* F- S; ~$ W/ K太有才了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3#
发表于 2009-12-21 16:45 | 只看该作者
越经又来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发表于 2009-12-21 23:2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AV199的高人是用什么高档万用表测的线的电阻, 但那个"鸡线"的电阻是2.2欧, 这也就可以说明某人的两根线存在6db的音量差别了
) u5 j2 @: J& p5 {估计只要正规一点的线材,如几十块钱的秋叶原,就不可能出现这个2.2欧了,呵呵
3 `2 ^  _4 ~7 g9 N# @. ]$ @; ?9 N2 a我们要讨论的是,有必要买几百,几千,几万的线材吗?- `3 N0 M7 B( v7 K" o- Y
wlx101 发表于 2009-12-21 12:27

$ H# Z% q. z3 n, U/ p! A周六刚刚买了条1.8米的国产“金三角”4N无氧铜RCA线,测过电阻,与那条99元的3米无氧铜线电阻一样,都是0.3欧9 @; r6 p8 ?+ b7 w
99元的那条是音量低的,也就是衰减更大的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5#
发表于 2009-12-22 12:39 | 只看该作者
hifi线材有猫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发表于 2009-12-22 13:3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朋友说自己1.6排量的车跑起来比2.4的还利索,一直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3 q' c: `9 `8 n
" _5 ~  P  ]0 y0 K' \$ v9 Q
那天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加油站加油用的是不锈钢管子,那天他自己加用的6N铜管,怪不得车有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7#
发表于 2009-12-22 13:53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朋友说自己1.6排量的车跑起来比2.4的还利索,一直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I6 Y& M; ?, h* ^9 @2 z( q3 F

% |( V  y  m3 S( j: A8 j4 H6 I那天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加油站加 ...
; q/ S6 ?, G$ o$ u. Bxxyxl 发表于 2009-12-22 13:31

4 O- {# I9 ?8 V, Y5 e/ ?- N) {' ?) i1 ?' D4 e* ^8 Y2 o! n
! b% c7 n6 e7 b% B: u& I  e
所以说不知者无惧。
' V1 y) f, N+ \" t你拿你的2.4凯美瑞,来和人家的莲花1.8比一下。. l* E' d* x* d9 G8 X' `
本来就比你的利索一百倍。
& x9 G2 ^# D* K  L
2 }* |& x  ]5 T7 X( d* C很多人说。我用93#比别人用的97#跑得还快,那是因为你智商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8#
发表于 2009-12-22 15:58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说不知者无惧。0 z1 _( E5 s( M( Y$ Q+ I1 X9 }
你拿你的2.4凯美瑞,来和人家的莲花1.8比一下。
5 w7 j: ^1 r3 v: q+ j本来就比你的利索一百倍。
9 C* t3 N1 m% I/ c) D很多人说。我用93#比别人用的97#跑得还快,那是因为你智商问题。0 y" @7 Y: p% u5 k
...
3 [9 X6 a  e3 Aakcadia 发表于 2009-12-22 13:53

# @! {. i, ]2 e* [( R
) Z) x5 [: f9 d6 \5 s话说,同一发动机,压缩比决定用什么标号的油,不是汽油标号越高输出功率越高的,低压缩比的车用超过额定标号的油,动力是下降的。* b4 N% h$ f) A, D  L+ K
    还真是不知者无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9#
发表于 2009-12-22 20:4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趁着开放,去实验室把线的特性测了一下,阳春采集卡最高的采样率到10khz,到不了20khz,高频测试做不了,有更高级设备的朋友有兴趣的话可以接着测一测,我侧的是低频段的特性曲线,采用人肉扫频的方式
9 @+ p# T' t9 B' v9 {- U+ F8 D4 e
% c) o5 e; c; O: u- {3 d$ c: G顺便澄清一个问题,导线的电阻是一定一定不能用万用表测的...最差也得是三线制,工业一般是四线制。为什么这么说,今天用万用表测我那条50cm的阳春实验线,测出来0.4欧(数据眼熟不?),把万用表正负两个表笔直接接触,猜猜测出来多少阻值?还是0.4欧..知道为什么不能用万用表测了吧,因为引入了表笔等的误差,测个1k欧的电阻,这点误差不算什么,测导线这种小电阻的元件,这种误差就非常大了0 E' T1 O; ]$ p' P+ H0 u  L, u

4 R, {) V& D! i1 H再申明一下,测试波特图均匀取点不是算数平均值..输入信号采用1v正弦波,负载是一个电压跟随器(如果这个算负载的话)* I) v) M" D" e  z) J0 ?$ e
& B4 I. j/ J( F- e% x9 D3 q2 q- i
取点取得是1hz,2hz,3hz,5hz,6hz,9hz,12hz,15hz,22hz,25hz. g+ ~: z- ~* G% Q
在所有这些点上,衰减幅度都是完全一样的0.9912& J$ B9 y' O2 H/ s
7 \* d: S& U+ w7 C* f
附件里面是所有的测试图,测试图前面的还能看,后面的几乎是犬牙交错,这个不是因为测出来得波形是这样,是因为描点的时候matlab偷了懒(或者说写程序的人偷了懒),原来是10khz的采样率,但是画图的时候取点的密度就非常稀疏,所以看着像衰减,其实看vm就知道了,都是一样的4 H2 W9 ~5 N3 ?, d& Z/ s
5 E! H/ _/ T8 ^  D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仔细看1hz的图,随着时间的增加,输出正弦波的相位发生了非常微弱的变化,这个不是真的因为咸菜把相位变化了,因为如果是咸菜把相位变化了,那应该是从0时刻开始都是同等的相移,而不是随时间增加的。据实验室的教授介绍,这个可能是由于仪器精度远高于元件的精度,造成0点的误差逐渐累及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发表于 2009-12-22 20:48 | 只看该作者
见鬼了..附件太大了,需要的朋友pm我电邮,我发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4-3 15: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