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来不及思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价下G80 VS R600

[复制链接]
321#
发表于 2007-1-8 21: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来不及思考 于 2007-1-8 19:57 发表
又浮上来了...
好吧,说下我总体的看法,R600 VS G80就是高频R420 VS NV40 :lol:


也不好这样说:lol:

凡是G80能做的,R600都可以;反过来就不一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不及思考 该用户已被删除
322#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21: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发表于 2007-1-8 21: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来不及思考 于 2007-1-8 21:37 发表
我只指架构方面,没有涉及功能
为了这个言语上的疏忽,我删贴,并向各位泛A道歉 (_(
此贴就让他沉,请不要再顶 :sleeping:

以后如果有挖坟必要的话,那还是要挖的w00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发表于 2007-1-9 13: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illpmp 于 2007-1-8 21:21 发表

当然有意义
X1800XT=5800U,那是很明显的事情,已经盖棺定论
但7900GTX不=9800Pro,仍然只是=9700Pro而已(至少性能上是如此),所以X1900XTX才显得那么厉害
除非是32PS的7900GTX,那才是真正的9800Pro, ...


为什么NV不能做1:3的象素渲染单元呢?就算做不到做1:2也可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发表于 2007-1-9 13:12 | 只看该作者
不出意外的话,NV不会弱智到不对4D运算作优化,而且这种优化的难度对于G80的设计复杂度来说,应该不值一提。
也许G80有附加的电路能够轻易的将4 scalar units转化为一个4D vector unit
原帖由 来不及思考 于 2007-1-5 04:10 发表


现在G80,面临的几乎跟当年R520一样的情况,看看NV40的超标量流水线,NV47在这基础上再次增强ALU,几乎是最SIMD的SIMD架构,那个时候NV极其强调并行能力,也给了各大开发商更多的资源支持来发挥NV40/47的流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发表于 2007-1-9 15: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eerrr 于 2007-1-9 13:12 发表
不出意外的话,NV不会弱智到不对4D运算作优化,而且这种优化的难度对于G80的设计复杂度来说,应该不值一提。
也许G80有附加的电路能够轻易的将4 scalar units转化为一个4D vector unit

你根本就没有看懂文章
原文的意思不是“NV不为矢量运算优化”,而是“G80的运算能力不足导致4D跑不了多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不及思考 该用户已被删除
327#
 楼主| 发表于 2007-1-9 15: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发表于 2007-1-9 16:04 | 只看该作者
首先, ATI的R600根本达不到1GHZ, 所以你那个什么768G FLOPS的PEAK根本就无从谈起.

其次,那测试问题很大,连ATI内部的员工,比如DAVE之类都说那规格绝对是假的,而测试问题也很大, 而测试者承认他们来自ATI, 估计是ATI市场部的人拿实验室里的玩意瞎搞的.

再次, 那测试里,估计选的都是些SHADER要求低的场合,毕竟好事者对比过,G80在其他网站跑的同样游戏的测试,速度比这测试慢得多, 估计, ATI市场部找的都是场景简单,比填充率的场合.

按照820MHZ的频率来看, 假定设计类似,ATI的R600的填充率应该比G80高30%-40%, 加之更大的带宽, 赢点填充率高的场合有什么希奇的? G80以标量体系, 提供和向量体系的R600相当的PEAK,这本身就说明这种SHADER单元的设计是很成功的了.

标量设计自然有标量设计的好处,那就是通用性很强, 这也是未来图形发展的趋势,而且采用定制设计,可以达到很高的频率同时保证很高的成品率.

DX10还没出, R600究竟表现如何, 楼主这种一知半解的程度,还是别那么急着跳船才好,NVIDIA的工程师这么大胆地设计, 之前的SIMULATION都不知道跑几千圈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发表于 2007-1-9 18: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crw 于 2007-1-9 16:04 发表
首先, ATI的R600根本达不到1GHZ, 所以你那个什么768G FLOPS的PEAK根本就无从谈起.

其次,那测试问题很大,连ATI内部的员工,比如DAVE之类都说那规格绝对是假的,而测试问题也很大, 而测试者承认他们来自ATI, 估计 ...


1. ATI r600 最新的sample是否有能力运行在1Ghz 自然有人比你知道得更多 虽然最终产品会设置在什么频率根据成本/市场定位来说决定


2. 关于测试的问题 官方方出来的数据看看就行了 那个水分大是正常的 但是是否需要必要使用fillrate着重的测试 个人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

3.r600的构架细节 在正式发表 并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之前都只是推测  但是R600依然沿用传统的Shader执行资源 以及相应的Threading manage和G80的区别是确定的 。
至于scalar 和vector 两者目前设计的特点 优缺点 LZ基本也都提到了 不是你简单说的那么回事
一味地看到带来的通用性 而看不到相应的代价是没有意义的  未来的方向归方向 但是现阶段GPU有着现阶段的大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发表于 2007-1-9 21:11 | 只看该作者
nvidia 实验室里还有shader到2.4GHz的G80呢, 你这么比有意义吗? ATI老这么干了,技术不行就是不行,还非要超那么高打肿脸冲胖子,结果每次市场都是惨败.


还有他那FLOPS也算错了,ATI就算是4D+1D到1GHZ,64SHADER, 也不过是640G FLOPS的PEAK, 哪来的7-800G?

何况还是个向量的PEAK,跟G80那520G的标量PEAK根本不是技术含量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发表于 2007-1-9 21:13 | 只看该作者
对了,这个820MHZ的已经230W了,我想知道,1GHZ的ATI打算怎么供电,怎么散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发表于 2007-1-9 21: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crw 于 2007-1-9 21:13 发表
对了,这个820MHZ的已经230W了,我想知道,1GHZ的ATI打算怎么供电,怎么散热.


敬请期待。。。挖坟党: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tal 该用户已被删除
333#
发表于 2007-1-10 01: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发表于 2007-1-10 02: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crw 于 2007-1-9 21:11 发表
nvidia 实验室里还有shader到2.4GHz的G80呢, 你这么比有意义吗? ATI老这么干了,技术不行就是不行,还非要超那么高打肿脸冲胖子,结果每次市场都是惨败.


还有他那FLOPS也算错了,ATI就算是4D+1D到1GHZ,64SHADE ...

1 SP ALU能跑多少频率 不代表G80现有规模可以支撑高频率的SP, 就算工艺允许现在的G80运行在2.4G 这么做也不能这么做 这点都不明白还谈什么 。更不代表G80这块IC有能力运行到更高的频率上 。影响频率上限的并不只是工艺
Nvidia 试验室让Shader跑了2.4Ghz? 你做的? ALU能够运行到什么频率 和芯片能够跑到多少频率完全是两个概念
这两种东西都拿来对比?故意偷换概念吧
而R600 目前具备运行在1Ghz的条件 主要考虑是功耗以及热量 成频率 最终产品受否能够承受高成本的电子器件成本以及散热器等
以及是否能够维持风冷下控制温度。
另外R600能够运行在1G并不意味着产品 或者所有基于R600的产品都要运行到这个频率


说FLOPS就更搞笑了 4D+1D的结构 1GHZ 64Shader就是640Gflops?
R600 Shader 构架你就知道了?你知道MainALU和MiniALU的执行能力? ISSUE模式有哪些你又知道? 凭什么就说别人说的Flops就是错的 思考目前这个峰值12 Op/cyc 是根据R580 Shader 结构推算出来的 具体细节在R600发布之前没有人知道 是否有强化执行能力还不得而知,但是没有任何理由削弱
倒是你拿搞笑的640Gflops不知道怎么算出来的 另外R600出现4D+1D这种不讨好又浪费晶体管的模式可能性非常小 Consoles用用就算了。最多是4D/ 3D+1D。
回到说Peak Flops,SIMD的Peak flops和MIMD确实不好比 但是在图形应用上 现有的Shader porgram Vector始终是重头。作为GPU 无论是运行GS/PS/VS大部分时间都是和Vector打交道。在这种情况下G80成本巨大含金量再高的实际资源也占不到人和优势。别人说了G80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要再歪曲别人的帖子然后又去做莫名其妙的抨击。G80 MIMD 构架在一段施间内的Shader应用都不会有什么优势。GPGPU没有人否认G80的绝对优势 ok?  

别人分析的很全面的东西 偏偏喜欢装牛B 断章取义 然后挑些莫名其妙的刺出来 这样就能很显自己水平?
发帖的心态就有问题

引用你一段话 “标量设计自然有标量设计的好处,那就是通用性很强, 这也是未来图形发展的趋势,而且采用定制设计
1. 4D ALU就不通用了?就是浪费一定的ALU资源而已吧。 G80通用计算更强并不是这个scalar ALU设计,而是MIMD体系和GIGAtheading

2. 未来图形的发展方向?图形由Vector转向Scaler?? 还是说以后Shader都用1pixel branch? 还望教主指点 小辈参不透

3. 这个定制设计从何而来 又何解

[ 本帖最后由 ayanamei 于 2007-1-10 02: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发表于 2007-1-10 02:1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篇文章,感觉说到象新的“X87"又正在重演的感觉:fun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发表于 2007-1-10 02: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帝led 于 2007-1-10 02:19 发表
看完这篇文章,感觉说到象新的“X87"又正在重演的感觉:funk:

=。= 有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7#
发表于 2007-1-10 12: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yanamei 于 2007-1-10 02:02 发表

1 SP ALU能跑多少频率 不代表G80现有规模可以支撑高频率的SP, 就算工艺允许现在的G80运行在2.4G 这么做也不能这么做 这点都不明白还谈什么 。更不代表G80这块IC有能力运行到更高的频率上 。影响频率上限的并 ...


未来的图形是矢量还是标量,那就要看游戏开发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发表于 2007-1-10 12: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hrs2010 于 2007-1-8 21:23 发表


也不好这样说:lol:

凡是G80能做的,R600都可以;反过来就不一定了

应该说G80的架构能实现R600所有的东西,反过来,R600虽然也可以实现G80所有的东西,但效率很成问题
而且从架构灵活度来说,R600不如G80。G80资源增长潜力也更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不及思考 该用户已被删除
33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2:4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acingPHT 该用户已被删除
340#
发表于 2007-1-10 13:0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7-29 0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