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蓝色动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后AMD会不会出35W的四核U出来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08-10-24 00: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rankincense 于 2008-10-24 00:20 发表

无功功率是被消耗了,但是其对应的能量在理想的整个闭合系统中并没有被消耗。


按你的说法,一个电源,其输出功率只要能满足有功那部分就行了?显然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发表于 2008-10-24 00: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ngelser 于 2008-10-24 00:22 发表

但是你的战友认为电源提供的电流流经了CPU,然后流经了很多元件,形成了回路
而你又说CPU输出的只是信号。你们要不要统一一下口径?

工作电流和信号电流请区分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发表于 2008-10-24 00: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ngelser 于 2008-10-24 00:22 发表

但是你的战友认为电源提供的电流流经了CPU,然后流经了很多元件,形成了回路
而你又说CPU输出的只是信号。你们要不要统一一下口径?


这些元件是给CPU供电的
变压器到你家也是两根线,一个电流进来,一个电流出去,难道你们家还给变压器供电?
输入的是电能,不是电流,拜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08-10-24 00: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ngelser 于 2008-10-24 00:22 发表

但是你的战友认为电源提供的电流流经了CPU,然后流经了很多元件,形成了回路
而你又说CPU输出的只是信号。你们要不要统一一下口径?

Vin到地线不是回路是什么?CPU还要向其他设备发送信号,这部分消耗的能量就是发热以外的损耗,但是这些输出电流都是毫安级,对整个系统功耗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发表于 2008-10-24 00: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cqwer 于 2008-10-24 00:23 发表



Be a man, please!

电容储存的能量是会放出的,除非AMD把CPU设计成了蓄电池。


我再说一次,电源输出功率,既要满足有功,又要满足无功。按你说得,一个电源输出功率只要满足有功就行了;按你说得,cv2f这个无功其实就是个0。你觉得可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发表于 2008-10-24 0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ngelser 于 2008-10-24 00:22 发表

但是你的战友认为电源提供的电流流经了CPU,然后流经了很多元件,形成了回路
而你又说CPU输出的只是信号。你们要不要统一一下口径?


CPU一半针脚是电源和地线,换句话说,1/4针脚接在电源上,1/4针脚接在地上,这样与电源构成了回路。
CPU与其他芯片连接的是信号线,是另外一个回路。

靠信号线的输入来驱动芯片?就像用电话线为电磁炉供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发表于 2008-10-24 00:2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无功都是0的话,那现在也不会用这个公式来计算芯片的功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发表于 2008-10-24 00: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obtom_wu 于 2008-10-24 00:24 发表


按你的说法,一个电源,其输出功率只要能满足有功那部分就行了?显然不行!!!

电源的输出功率是视在功率;
元件的功耗是有功功率。

电源的输出功率必须满足主机需要的视在功率,但是电表计算电能只会计算有功功率,主机消耗掉的能量也只有有功功率这部分。
至于无功功率,它并不消耗能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发表于 2008-10-24 00: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obtom_wu 于 2008-10-24 00:27 发表


我再说一次,电源输出功率,既要满足有功,又要满足无功。按你说得,一个电源输出功率只要满足有功就行了;按你说得,cv2f这个无功其实就是个0。你觉得可笑吗》

的确很可笑,一个自称参与CPU设计的连这种基本常识都没有。所有的功耗测试都不是测瞬时功率而是平均功率,对整体的平均功率,cv^2f就是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发表于 2008-10-24 00: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obtom_wu 于 2008-10-24 00:27 发表


我再说一次,电源输出功率,既要满足有功,又要满足无功。按你说得,一个电源输出功率只要满足有功就行了;按你说得,cv2f这个无功其实就是个0。你觉得可笑吗》


这个CV^2f是有功功率。意思就是每个周期有I=CV从电源通到地,全部转化为热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发表于 2008-10-24 00: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obtom_wu 于 2008-10-24 00:29 发表
如果无功都是0的话,那现在也不会用这个公式来计算芯片的功耗了。

计算功耗的公式应当是P=UIcosφ
只是大多情况下功率因数cosφ都比较接近1,可以用P=UI来约算,而且这样可以计算出需要多大的电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08-10-24 0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ngelser 于 2008-10-24 00:32 发表

这个当然不是我的观点,事实上,这正是我要反驳的。
前面某位说甚至可以把CPU功耗理解为整机功耗,就是把CPU和整机所有元件组成回路了。

这不是你的理论的极端扩展么?
是你认为CPU消耗了电源的部分电能来输出电能给周边元件供电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08-10-24 0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cqwer 于 2008-10-24 00:31 发表

的确很可笑,一个自称参与CPU设计的连这种基本常识都没有。所有的功耗测试都不是测瞬时功率而是平均功率,对整体的平均功率,cv^2f就是0。


“对整体的平均功率,cv^2f就是0。”..........

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发表于 2008-10-24 00: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cqwer 于 2008-10-24 00:31 发表

的确很可笑,一个自称参与CPU设计的连这种基本常识都没有。所有的功耗测试都不是测瞬时功率而是平均功率,对整体的平均功率,cv^2f就是0。

错的
所有功耗测的都是有功功率而不是视在功率,因为视在功率中的无功功率是不做功不消耗能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发表于 2008-10-24 02:03 | 只看该作者
当CPU的散热设计功耗(TDP: Thermal Design Power) 值最主要是提供给计算机系统厂商,散热片/风扇厂商,以及机箱厂商等等进行系统时使用的。因为TDP的值表明,对应系列CPU 的最终版本在满负荷(CPU 利用率为100%的理论上)可能会达到的最高散热热量。但是,TDP值并不等同于CPU的实际功耗,更没有算术关系。CPU的实际功耗没有捷径获得,只能实际测试。实际功耗对最终用户才有意义。
对于一个系列的CPU,英特尔一般给出一个整体的TDP值,不会为每个系列的不同型号的CPU提供不同的 TDP值,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一大批不同型号的CPU都通用一个TDP值。例如,英特尔已经发布的酷睿2 双核 6xxx 系列,4xxx 系列和奔腾双核 2xxx 系列,甚至这些系列后续的新型号,提供的散热设计功耗(TDP)值都为65W,CPU的主频跨度从1.6GHz 到3.0GHz,甚至将来更高主频的产品。难道这些CPU的理论最高散热功耗都为65W(瓦)?不是的。只有将来最高性能的型号在满负荷的时候可能会达到这个值。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了方便系统的设计以及厂商对部件物料的管理。因为散热片/风扇/机箱厂商以及计算机系统厂商只要设计或采用一套可以帮助CPU 散热达到65W的方案,就可以在系统中采用符合TDP 65W的所有CPU。否则,TDP值分的过细,厂商在管理部件上就太纷杂了,要为每一个型号的CPU配备贴切的散热片/风扇/机箱,为20种型号的CPU 准备20种物料?好像没有人愿意这么做。
最终用户关注的是CPU的实际功耗,但是实际功耗和实际的应用联系在一起,而且和CPU采用的节能技术密切相关,所以无法得到统一的结果,即使有也是典型应用的实际测试值。另外,CPU不能单独工作,必须和系统在一起的,所以我个人的意见还是要看系统的整体功耗,它才对最终用户才有实际意义。例如,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花很多精力在降低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的能耗,可是忘了选择一个高转换效率的机箱电源,如果这个电源输入功率为300W(瓦),但是交流到直流的转换效率只有50%,那么有一半的功耗在转换过程中就浪费掉了。150瓦呀,不是个小数字!
从TDP是得不出CPU的实际功耗的,用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的TDP值相加得出整个系统的功耗,逻辑上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这项“创举”已经变成业界的笑谈。
另外,笼统地计算一个CPU在一个昼夜24小时反复运行一组程序,然后计算累计功耗,是非常误导的测试,因为一个高能效的CPU,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
所以,CPU的实际功耗测试应该是用一组统计出来的程序组合,模拟人们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让计算机运行,如办公场景,典型的测试软件为SysMark,家用环境为PCMark,建议用最新的版本。
这样,性能好节能效果好的CPU,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依次进入等待,空闲,休眠,深度休眠等节能状态。例如,同样一段高清影片的压缩,高性能的CPU可以在5分钟完成,差的CPU需要10分钟完成。提前完成工作的CPU可以做别的工作,或者在剩下的5分钟处于低负荷的运行状态――CPU 利用率低,系统功耗就小,甚至进入休眠。对于需要10分钟完成的CPU,后5分钟还是需要让CPU处于高负荷的运行状态,整个系统都需要处于相对高负荷的状态,由此可见能耗是无法和高性能的CPU相比的。
采用最新工艺,最新架构和最新的节能技术的CPU,都是厂商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这些新技术可以确保高性能低能耗技术的实现。例如,从65纳米转向 45纳米,每个晶体管可以减低5倍以上的漏电流,每个晶体管性能提高20%以上,驱动电量下降30%以上。如果晶体管的数量上数亿个,能节省的功耗就非常可观了。
采用这些新技术,就是要让更多的功耗用于CPU实际的运算中。这就好比日光灯和白炽灯,前者电-光转换效率高达80% 以上,不到20%转换为热,白炽灯电-光转换效率为50%,有一半转化为热量了,热量不是我们要的,白白浪费了。所以同样是60瓦的日光灯,要比60瓦的白炽灯亮多了,手摸上去也是温温的,而日炽灯会烫手的。这就是现在节能灯都是日光灯的原因吧。
用户对CPU性能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英特尔公司面临的挑战还是:在不断提高性能的同时,控制能耗不变甚至降低能耗,如何解决芯片单位面积热密度不断提到的业界难题等等。

原谅我转载这么大篇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发表于 2008-10-24 02:13 | 只看该作者
TDP的英文全称是“Thermal Design Power”,中文翻译为“热设计功耗”,是反应一颗处理器热量释放的指标,它的含义是当处理器达到负荷最大的时候,释放出的热量,单位为瓦(W)。
  CPU的TDP功耗并不是CPU的真正功耗。功耗(功率)是CPU的重要物理参数,根据电路的基本原理,功率(P)=电流(A)×电压(V)。所以,CPU的功耗(功率)等于流经处理器核心的电流值与该处理器上的核心电压值的乘积。而TDP是指CPU电流热效应以及其他形式产生的热能,他们均以热的形式释放。显然CPU的TDP小于CPU功耗。换句话说,CPU的功耗很大程度上是对主板提出的要求,要求主板能够提供相应的电压和电流;而TDP是对散热系统提出要求,要求散热系统能够把CPU发出的热量散掉,也就是说TDP功耗是要求CPU的散热系统必须能够驱散的最大总热量。
      现在CPU厂商越来越重视CPU的功耗,因此人们希望TDP功耗越小越好,越小说明CPU发热量小,散热也越容易,对于笔记本来说,电池的使用时间也越长。Intel和AMD对TDP功耗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AMD的的CPU集成了内存控制器,相当于把北桥的部分发热量移到CPU上了,因此两个公司的TDP值不是在同一个基础上,不能单纯从数字上比较。另外,TDP值也不能完全反映CPU的实际发热量,因为现在的CPU都有节能技术,实际发热量显然还要受节能技术的影响,节能技术越有效,实际发热量越小。
  TDP功耗可以大致反映出CPU的发热情况,实际上,制约CPU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散热问题。温度可以说是CPU的杀手,显然发热量低的 CPU设计有望达到更高的工作频率,并且在整套计算机系统的设计、电池使用时间乃至环保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目前的台式机CPU,TDP功耗超过100W基本是不可取的,比较理想的数值是低于50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发表于 2008-10-24 0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intel官方博客对tdp的解释:
http://blogs.intel.com/china/2007/09/cputdp.php
请注意下面的留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发表于 2008-10-24 04:07 | 只看该作者
果然是极品贴,连"计算能"这种超级概念都出来了
思维稍正常一点的人都知道晶体管根本不会“计算”,所谓"计算"只不过是抽象概念,实际在宏观上可以将CPU看成单纯的电阻电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发表于 2008-10-24 12:21 | 只看该作者
哼哼,极品贴就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tefxia 该用户已被删除
180#
发表于 2008-10-24 13: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0 2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