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ghrs20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17:41 | 只看该作者
考虑单纯的资本运作:衡量ATI的状况与收购价格,对于AMD来说这确实是一比有吸引力的交易;难而这仅仅是不考虑机会成本的判断

当前AMD的资本重置开支相当庞大,技术层面的竞争态势也相对严峻,此时流动现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单纯只是因为"在资本运作上有好处"而投下如此巨大的流动资金,实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尤其是在举债的情况下).因此不少朋友提到了所谓的协同运算前景,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概念,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风险之大不言而喻,不同于INTEL,AMD并不具有台前的风险抵抗能力(考虑到当前扩充产能方面的巨大花费,更是如此),因此AMD是否会将公司的命运堵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收益之上,是值得怀疑的;退一步说,即便管理层认可这一做法,股东大会作何是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6-11-20 18: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hrs2010 于 2006-11-20 17:41 发表
考虑单纯的资本运作:衡量ATI的状况与收购价格,对于AMD来说这确实是一比有吸引力的交易;难而这仅仅是不考虑机会成本的判断

当前AMD的资本重置开支相当庞大,技术层面的竞争态势也相对严峻,此时流动现金的重要性 ...


AMD收购ATi这一重大举措显然是出于长远考虑,短期内见不见成效没什么关系。你可以看AMD近一年提倡的很多新东西就应该明白它是要尽可能摆脱Intel的影响而独闯一片天地。我猜不透收购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并不等于AMD自己不清楚。毕竟我是外行,雾里看花罢了。人家AMD决策层显然有周密的考虑,只是你我不知道而已。一个月前我有一个帖子作了些分析,想琢磨出一些头绪。AMD现在受Intel竞争的压力不算大,所以能腾出手来做长远规划。如果放到明年下半年,AMD恐怕不会有这样的举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18: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u0202 于 2006-11-20 18:27 发表


AMD收购ATi这一重大举措显然是出于长远考虑,短期内见不见成效没什么关系。你可以看AMD近一年提倡的很多新东西就应该明白它是要尽可能摆脱Intel的影响而独闯一片天地。我猜不透收购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并 ...


其实我并不是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是类似孤注一掷的举动未必能够得到商业企业的认同,偏执狂只是少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6-11-20 18: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liflier 于 2006-11-20 12:24 发表
写文章应该要一针见血,直奔主题,ghrs兄的文章铺陈太多,条理不够明晰。有时候说问题想面面俱到,却使读者感到无所适从

:(
太长了,而且不够通俗,没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6-11-20 18:54 | 只看该作者
这怎么是孤注一掷呢?现在的形势对AMD这么有利。正是作战略部署的最佳时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6-11-20 19:01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档次的公司必定会考虑未来5——10年的发展。现在Intel和AMD都在重新设定未来的发展战略。Intel从P4时代设计的多元化发展已经部分失败。现在只有集中精力搞好CPU业务。AMD则是力图突破局限于CPU业务的发展策略,大搞网格化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6-11-20 19:16 | 只看该作者
还少写了一点,AA联合使ATI更加接近硅谷核心地带,至少更加本土化,而不是原来那样苦居北寒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19: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wei 于 2006-11-20 19:16 发表
还少写了一点,AA联合使ATI更加接近硅谷核心地带,至少更加本土化,而不是原来那样苦居北寒之地


这也算理由:fun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6-11-20 19: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hrs2010 于 2006-11-20 19:18 发表


这也算理由:funk:


到联想还是三星两者必选其一时,即使联想再烂,我也选她:wu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l841226 该用户已被删除
70#
发表于 2006-11-20 19: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06-11-20 1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l841226 于 2006-11-20 19:23 发表


三星怎么惹你了..........:funk:


没惹我,但我支持本土企业,至少国难时能多点余粮: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6-11-20 19:34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底,LZ的角度就是博弈. 从博弈来看这个商业收购案. :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6-11-20 1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wei 于 2006-11-20 19:25 发表


没惹我,但我支持本土企业,至少国难时能多点余粮:p

我也支持联想,不过我很想了解你支持ATI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6-11-20 1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u0202 于 2006-11-20 18:27 发表


AMD收购ATi这一重大举措显然是出于长远考虑,短期内见不见成效没什么关系。你可以看AMD近一年提倡的很多新东西就应该明白它是要尽可能摆脱Intel的影响而独闯一片天地。我猜不透收购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并 ...


难得同意ghrs2010一回.
这次收购长远考虑可能是一方面,但如此顺畅---AMD的说法是董事会全体通过.很明显必须有看的见摸的着的好处.即现实利益才是主要的.

问题是收购ATI怎么才会有现实利益?ghrs2010主贴的东西倒很难叫人接受.即使IBM帮助AMD,仍然要考虑AMD到底如何得益的问题.如果只是弄个拖油瓶,这不还是帮倒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19: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嘉蓝 于 2006-11-20 19:50 发表


难得同意ghrs2010一回.
这次收购长远考虑可能是一方面,但如此顺畅---AMD的说法是董事会全体通过.很明显必须有看的见摸的着的好处.即现实利益才是主要的.

问题是收购ATI怎么才会有现实利益?ghrs2010主贴 ...


晕,关于得益,我写了长长的一串阿:wacko:

很明显的,AMD在芯片组市场上的软肋间得到极大补强,避免了受制于人的尴尬,这将使她在和其他芯片组场上的博弈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对于OEM市场来说,成本控制是首要因素,因此对于单芯片的整合芯片组有着极高的需求,而进一步争取OEM市场乃是AMD未来的必经之路,也只有获得了OEM厂商的支持, AMD才有足够资本在CPU市场上抗衡INTEL.之前说过,AMD当前主打的一个概念是协同运算,就高端协同运算市场来说,ATI的GPGPU技术有其价值,虽然仅仅止步于”比没有好”;然而协同运算并非只能针对高端市场(事实上AMD的路线图已经指明了这一点,只不过宣传侧重有所不同罢了),考虑到 AMD的实力,注重成本的整合市场才是其协同运算技术大有可为的地方:通过HTX总线将GPU直接挂接在CPU上甚至嵌入DIE做成ALL IN ONE的廉价解决方案都是可行的选项.另外,收购之时ATI的股价处于一个相当低的位置,考虑到其已就保有适当的盈利能力,即便从单纯的资本运作角度来看也是合适的;虽然只是一个次要因素,ATI的GPU外包生产可以多少分摊一下AMD的制程研发成本,通过裁减重合人员----主要是市场和行政管理人员, 从合并之后的公司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节省一笔运营费用.结论一目了然:合并对于AMD有相当好处,如果不考虑巨大的花费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1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烦人 于 2006-11-20 19:34 发表
说到底,LZ的角度就是博弈. 从博弈来看这个商业收购案. :lol:


博弈无处不在,因为利益无处不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6-11-20 20:09 | 只看该作者
先把角度固定了,再去分析问题. 等于说把结果想好了,再去把中间的东西串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2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烦人 于 2006-11-20 20:09 发表
先把角度固定了,再去分析问题. 等于说把结果想好了,再去把中间的东西串起来.


这个...您的理解有一些偏差

博弈论在这里,仅仅是一个模型或曰范式(至于何谓"范式",这里无意过多涉及,能够做大众化的理解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6-11-20 20:1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太长了,留着慢慢看

题目又谈到了“博弈”,不如改为“走向共赢”,会让大家更容易理解:lol:

显然ghrs2010对这些信息有着很深入的了解,
既然ghrs2010 也谈到要成为一名经济家,
那么我也提出一些个人建议,愿ghrs2010 择其善者共勉:a) :
(1)一篇文章最好只针对一个目标建立素材之间的联系,结论颇多会让人无所适从,除非这是一本分章分节甚至分册的书。
(2)长时间在政府经济控制下,中国经济学者欠缺的就是不擅长用数字甚至不敢用数学来说话,经济论述和政治言论分不开,其实这也是前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学家被香港某学者侮辱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篇文章多少出现了点现代中国经济学家的风骨,望ghrs2010引以为鉴。
(3)个人以为从中学写文章到大学写论文,最本质的蜕变就是要实现语言的质朴、表达方式的直接、表达目的明确。散文的华丽风格不可取,这会把一名学者的后积薄发变成一名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畅想。
(4)很显然,ghrs2010对博弈论很有兴趣,而且对博弈论里的一些思想饶有兴趣,但是从我对博弈论的一点观感,我想博弈论的分析办法更重视如何建立博弈规则的数学解释。所以如果只是重视了博弈论的人文思想,却忽视了博弈论的理性论证,这不应该是学好博弈论的途径。

[ 本帖最后由 angelion 于 2006-11-20 20: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20: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ngelion 于 2006-11-20 20:15 发表
文章太长了,留着慢慢看

题目又谈到了“博弈”,不如改为“走向共赢”,会让大家更容易理解:lol:

显然ghrs2010对这些信息有着很深入的了解,
既然ghrs2010 也谈到要成为一名经济家,
那么我也提出一些个 ...


非常感谢您的指点,我会作进一步的努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9-10 2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