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帖由 gzXW 于 2006-11-24 21:51 发表
* H0 m, F6 k1 I+ s8 N% q9 NCD的规范中定义随机错误的标准:10秒钟出现C1解码的错误帧数不超过3%,连续出现C1不可修复错误的帧要少于7个。( c d, W; a) h, _
在楼主眼中看来这定标准的人是大白痴。:lol:
- u+ J: [. b% e1 N6 S2 r% c3 e+ Y/ N& o0 H1 i& q" d2 Y
在Media Player里面可以指定CD的播放方式是数字式的, 这时, 机器不用CD-ROM的D/A, 而是CD-ROM读取WAV文件, 在声卡中解压的... 如果在读文件出现错误会怎么样? 当然会报错给你了...
. S* e$ a( T5 _# O# C3 n! C8 {$ p: T' W% w/ B9 b( j
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装CD-ROM时, 接CD-ROM到声卡的音频线?
' w5 M) h7 R7 `6 h. j# }" ]* |. v: {, V# w6 Y1 g% A0 d
这个标准当然是制定在CD产生的时候:9 {3 x% u. e' k# }* B
* _ R; N/ R( u( a, [在CD-ROM的规范中规定,随机错误的标准是,每10秒钟出现C1解码的错误(E11、E21或E31)帧数不超过3%。我们可以算一下,按一倍速1秒读取75个扇区,每扇区98个帧计算,10秒钟里共有10×75×98=73500个帧,3%就是2205个帧,约为平均一秒220个帧。由于一个坏帧就意味着一个坏块(扇区),因此也可以认为块错误率(BLER,BLock Error Rate)为每秒220个,我们可以理解为1秒钟C1错误的总合(E11+E21+E31)不能超过220个。
* e" |6 g& t, c! t! V3 [% w1 g7 |# `6 N A# \, j* g7 r7 i
就是在制定这个标准的时候, 实际上认为, 每秒出现220个坏块是基本不影响到CD音质的, 是合格产品. 呵呵, 再看看前面大家贴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