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wenxin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线材的骗局

[复制链接]
皮球 该用户已被删除
121#
发表于 2009-11-27 14: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09-11-27 14:53 | 只看该作者
你所说的192KHZ跟人耳听觉上上限20KHZ不是一个概念
' Y" j/ a4 K% o& d1 Z  wLeading 发表于 2009-11-27 14:14
" q% m) ^3 E) k! U5 g# h
一般人耳上限是20KHZ,高于20KHZ的声波 单纯的提出来: U/ h+ L2 O( I8 e
人确实没啥感觉。但是和20KHZ以内的音频信号混合。
# @) k" Y( X3 k还是对听感有影响的。- ?* D7 O( r9 R; l4 ?3 m- ?5 f
比如小提琴之类的,去掉不去掉20KHZ以上的,听感明显不同/ S% H( d8 X" X4 w- f
6 c# Q$ j- a8 j  H5 O
192KHZ取样一方面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给20KHZ以内的音频信号更多的信息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09-11-27 15:00 | 只看该作者
107楼的朋友,不要不信任软件仿真的结果,现在作设计仿真出来的结果可信度非常高。我是学数字电路设计的,我们这边使用ALTRA的器件比较多,用的是QUARTUS系列的工具,其中就包括MULTISIM,仿真精度是十分高的,但确实 ...  n  J) J8 x4 a6 i3 |3 p5 ]1 Y3 c
kissayumi 发表于 2009-11-27 14:15
, u; V- c% O9 ^  k; c  i6 |
你这是数字电路仿真,模拟电路的精确仿真目前还是有很大的难度。7 r) C' V6 a! B1 T" O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仿真电路用来定性分析是绝对没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orkwork 该用户已被删除
124#
发表于 2009-11-27 15: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15:18 | 只看该作者
言论自由,对事不对人,人身攻击就不好了,有什么见解和气发出来,不要有伤人言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09-11-27 17:22 | 只看该作者
你倒是讲点什么内容啊,讲了半天就是死鸭子嘴硬在这里讲空话
+ e3 C! N+ D" K  o皮球 发表于 2009-11-27 14:28

2 N4 Y, V/ P7 B& b% c
1 u+ E' f$ }7 {$ m/ R这帖子里有这么多技术高手, 我哪敢发言啊, 有知识让我学,我就偷着乐了.....& |/ y' ]4 R6 J
0 b; E/ J7 N$ G
我没兴趣,也没有你做谐星的天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09-11-27 1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karrigan 于 2009-11-27 18:16 编辑 : U. h2 y: `$ d& e; z" b, s3 o

# K5 X4 Z- }/ l$ S' M; K9 u9 D$ N0 V等一下午也没等到你的电路,囧! H2 @4 N" ^+ {2 K
! u$ N  D2 f$ U
你要是不想上电路,也不要紧,我这边实验室一般一个星期内基本都能联系到,只要人家有空,你要是不在北京,那就麻烦点0 n0 M. N6 J1 i6 d' D# ~
" f7 q+ n6 O6 [- P
而且我感觉你有点对人不对事的感觉,话怎么都冲着人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09-11-27 18:21 | 只看该作者
117# Leading
3 c/ i0 K+ t) P# D  n$ I" R; c: c' |
% K! h4 {5 \% A% v* ]6 R这个当然是了,我同意leading兄的这个观点,但是就像上面所说,对模拟电路来说精确的multisim定量仿真是很难的,理想元件实际中确实有区别,但是原理不能乱来,换条线相频曲线都变了,这就不得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09-11-27 20:57 | 只看该作者
垃圾线的确影响音量 有过经历  不过是1块钱的地摊线.....
# e- _7 [2 i, T/ @* F" F
' R1 H) `+ E! o9 Y+ J3 b$ `0 Q如果真要搞线材 那么万元级的音箱,从分频器里连到单元的那一截线怎么整??  看着那些东西线材也很普通啊: |4 M3 m4 Y  @; m9 Q. f$ x7 U

' i; E1 o8 n# U谁来说明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09-11-27 22:53 | 只看该作者
104# karrigan  multisim是建立在元件性能完全稳定量化的基础上的,用来做电路设计和预演算是可以的,有人认为不能跟现实相提并论也是可以理解的,想让他们心服口服,最好的方法还是频谱分析仪,先让上面差6db音量的 ...
# d- y: u# J4 F4 b9 V4 zLeading 发表于 2009-11-27 14:10
7 P' `; V0 B0 l: v  _# P7 V
6DB是听出来的,我家里没有仪器: C( p, D3 ^, m# w: [* p  d; }
同样的音乐,同样的功放音量,同样用foobar,要达到大致相同的声音,diy的线要衰减6db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09-11-27 22:54 | 只看该作者
80# 酷风  
* K+ d6 ^8 x5 D$ E! G1 }8 }1 {! h8 G; h" o4 n
学无止境...斑竹说出这样的话不应该呀  E9 w8 F6 ^& H, Y3 d$ K
: N$ P0 v& s" R2 u4 |" t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才是解决这种技术问题的王道,这个区其他几位斑竹不知道从事的是什么行业,解释这种问题不上示波器,不用模拟电路知识,反而不停地让人爆 ...
6 E9 f. G& f8 Tkarrigan 发表于 2009-11-26 23:39
& M' ~2 E8 ^" @  m; E  V
1。原因我在前面说过了,这里不想重述,感兴趣的自己翻
2 V# A# f' I3 y. E/ n2。音频设备的作用是让人听,而不是让人看,最终的检验只可能是听感,除非你在这之前,能够完全分析出相关的各种电信号对于人类大脑听觉系统的作用并形成全套,而且得到行内人士的检验复核通过,以此来作为进一步计算的模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09-11-27 22:5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知道版主你能听出多媒体层次的T200,M200,D1080等音箱用你的DIY100元的线和秋叶原10元钱线的差别吗?$ R, m4 Y8 _" p" g4 X  V
这个对我们广大穷人音频爱好者才有实际意义.$ M6 Q+ d" ?& I5 p" R& j1 @
wnf 发表于 2009-11-27 00:28
- s6 p  B# p* }0 Z, [0 F! a8 k8 N
这我倒是没有试过
7 l4 q9 z3 \* l% m# u# C* z% F3 \对于不同的人,相信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木耳是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09-11-27 22:56 | 只看该作者
最后说一次了5 F. a5 y* O. {, b2 V$ J7 P
线材对声音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个电阻,也不仅仅是电感,更不要以为对所有的频率都一样6 @4 R8 q& }2 e! m" A& i
有兴趣的话,测量一下不同的线材对不同频率的音频电信号的衰减程度,以及对高低频相位的影响
8 B3 H; g8 G5 u! \3 r; E$ N做成立体图,相信你会有直观的认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09-11-27 22:59 | 只看该作者
最后说一次了
0 j) r6 V4 F/ Y" Z# G4 [) f, b线材对声音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个电阻,也不仅仅是电感,更不要以为对所有的频率都一样  \" v! f4 L  x8 @
有兴趣的话,测量一下不同的线材对不同频率的音频电信号的衰减程度,以及对高低频相位的影响/ }9 b+ B. H5 X2 |/ @% F9 J
做成立体图,相信你会有直观的认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09-11-27 23:35 | 只看该作者
最后说一次了7 p$ v+ j9 p  @4 ]/ X9 ?. @/ f( s
线材对声音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个电阻,也不仅仅是电感,更不要以为对所有的频率都一样- t3 J! D8 f: ~, Y1 R
有兴趣的话,测量一下不同的线材对不同频率的音频电信号的衰减程度,以及对高低频相位的影响, F( U6 [" R2 n$ k  f: S
做成立体图,相信你 ...
# R8 A7 P2 R9 h& ~4 e8 S酷风 发表于 2009-11-27 22:59

* z0 `( V6 J6 r. s8 j* C" ~这个么 我用AP27XX对一条一百不到的大三芯线做过测试。
2 I" S/ C: @9 \/ s9 a2 p没发现频响和频相有任何的失真。
5 U) S: W6 \6 c- p! |5 L: d- v起码AP的测量精度内察觉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09-11-27 23:39 | 只看该作者
不同频率下的阻抗,这有必要测量么5 a9 D: w- k! j) r& `
趋肤效应的公式又不是没有,大家算一下不就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09-11-28 00:32 | 只看该作者
137# 酷风 - P6 w! T1 J5 c/ n8 v/ V) k3 E- W

) o' B& c0 _+ C, X# a" u! Q这个..还是麻烦版主大概说一下,咸菜再神奇,也跳不出是n阶线性定常系统吧(就先假设咸菜神奇到能做到反馈环节),传递函数说复杂复杂,说简单其实也简单,只要有幅频特性曲线,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可以反推出来的,版主可以随便举一根线,就拿听感做例子,把幅频曲线大概说一下,或者随手画个波特图,什么频率下衰减,什么频率段衰减的厉害,是频率段平直,有这个曲线,就能抽象出这个系统的各个环节,咸菜能不能在两米长,手指粗的一根线上做出这些环节,一目了然,要是最后搞得一根线里还有二阶微分环节,这个就说不过去了吧...
1 K$ n9 y, ?0 \0 N; s7 s6 C: F1 h$ K, W6 H
以上如果版主嫌麻烦,还是那句话,我能尽力联系我能联系到的实验室,测频率响应是最最擅长的了,20秒的事,pci采集卡,基于matlab的软件都是现成的,两头一接,幅频特性曲线立马出来,不放心的话,我可以帮忙把线悍到输入输出端,做完实验之后,完璧归赵,我自认这个手艺还是不错的,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李沙育图也能做,相位变化一目了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09-11-28 0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karrigan 于 2009-11-28 00:57 编辑
; m" o1 Y* J8 r, r7 `, }  [3 x5 d5 d
5 V$ E. F3 T5 Z! v8 x3 A5 o135# 酷风
% j" `1 h7 ~, c5 P9 ]$ J1 E, x
5 {* E2 F! L! B# Z0 J% }5 k版主的第二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 Z) X+ `: }1 p4 i  I
$ F5 Q, I6 S# O- e8 |不是音频成就了模拟电路,使模拟电路成就了现在音频发展,具体一点,是输出波形决定了发出的声音,而不能通过发出的声音决定输出的波形,试问,同样的单元,输入同样的信号,出的声音会有区别吗?当然是没有区别的,这是个前提,如果抛开这个前提,那么讨论将是没有意义的
& L, h/ n# x3 u, `' |" ?6 j9 ^* r
1 B9 e" E+ L' ~/ O% \2 }9 C6 }# o第二,既然是信号的波形决定了声音,为什么不去研究最根本的输出波形而研究听感呢?声音说到底还是波,如果两个完全相同的信号让人产生了不同的听感,究其原因是因为信号不同还是因为人耳的不准确?具体到这个咸菜有用无用的问题上,如果实测从咸菜输出的波形完全一样,但是人耳的听感产生了不同的听感,是因为什么?说的这么直白了,最简单的理论大家都能看明白了吧,如果依然认为人耳听到的经过环境噪音干扰的声音(再次说明,声音也是波形信号)比测得的输出波形还能说明问题,这就不是模拟电路的领域而是心理学的领域了5 H( S) F& O$ ^

) o$ s5 S- n$ {7 o重点看141楼的问题..那个是解决咸菜有用无用的最基本方法,此楼的讨论嫌辩论起来麻烦的话可无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09-11-28 08: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用的是什么采集卡?
9 F: c* ]# Z# Y+ kNI446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orkwork 该用户已被删除
140#
发表于 2009-11-28 10: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4-6-3 1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